天天看點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作者:濟南時報-新黃河

曾經載着時代記憶的“夜校”,如今再次“出圈”;“上夜校”成了當下年輕人最時髦的夜生活。上夜校究竟能學啥?舞蹈聲樂、非遺手作、美妝健身、書法花藝……内容豐富的“潮課”,不僅符合年輕人的興趣審美,也讓每個人都從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心靈的寄托。

多個平台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平台上“夜校”的搜尋量同比增長980%,相關文章評價數同比增長226%。在一些社交應用中,“青年、夜校”相關話題更是不斷登上熱搜。線上下甚至出現了65萬人同時争搶1萬個課程名額的現象,讓網友直呼“夢回大學搶課”“比假期搶車票還難”。

“夜校熱”率先從上海“火出圈”,上海市群衆藝術館開辦的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報名當天,27門課程均在三分鐘内被搶報一空。

“解壓”是不少學員都提及的關鍵詞,除了緩解壓力、拓展興趣愛好以外,價格低廉也是人們對夜校趨之若鹜的理由之一。僅需花費500元,便能在近兩個月裡上12節課,課程豐富讓人眼花缭亂,任誰都能找到一門心中所愛。此外,師資品質高,也是不少學員選擇夜校的原因。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上海市群衆藝術館副館長 徐皓:我們不僅僅有國有院團,還有協會的師資,我們還有很多的民間藝術機構,有一批非遺的傳承人,有國家級的,也有市級的非遺傳承人。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不僅學生們收獲滿滿,這裡的老師也受益匪淺,獲得了認可、堅持熱愛、教學相長。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相聲課教師周老師:我也反過來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他們在台上說相聲的時候,融入他們的一些生活中的一些東西,能看到很多讓我覺得眼前一亮的東西。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目前,杭州文化館針對青年群體拓展課程,增加工作日晚間和周末班次,增設課程包括咖啡鑒賞、尤克裡裡、演員表演等。

山東淄博在各區縣普遍開設了女子夜校,設定了品位生活類、親子關系類、生活保健類等7大類課程,已累計送課1000餘場次,惠及五萬餘人。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河南洛陽洛龍區開設了多個市民藝術夜校,課程包括剪紙、烘焙、插花藝術、茶藝、手機攝影等,豐富市民的夜生活。

上海的市民夜校已經開設143個市民藝術夜校服務點,總計線上線下開設660門課程,惠及近1.5萬市民。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研究院副院長 夏傑長:夜校的火熱,折射着年輕人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反映出他們充實内心、追求夢想的精神需要和自我提升的生活理念。而夜校的多地開花,則展現了公共文化服務“沉下去”,積極探索求變的決心。

不同城市夜校 展現不同城市特色

記者在探訪中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各地偏好的夜校畫風也不盡相同。比如說,上海的夜校涉獵廣泛:樂器、舞蹈、烘焙、手工皮具、香道、即興表演等等。 北京的夜校可以說是“特立獨行”:壁畫制作、膠片沖洗乃至礦石收集,曆史底蘊與小衆文藝氣質躍然紙上。而在深圳,不少夜校開設了粵語、日語、法語等語言課程。 還有一些城市的夜校則展現了濃厚的本土特色,比如呼和浩特的唐卡與蒙古語、佛山的藍莓種植、長沙的圍爐煮茶等。

結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 提升技能美化身心

在貴州遵義,一所夜校就開設了一門将當地曆史文化與手工工藝相結合的課程。

剪紙、插花、國畫、舞蹈……在遵義市文化館和社群學校,有十多種課程供市民選擇。在這裡,大家解鎖新技能,也結交了朋友、陶冶了身心。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的一所社群大學的教室裡,貴州剪紙藝術省級非遺傳承人劉志華老師正在給夜校的學員們講解剪紙和刻紙的技巧。遵義市孕育着豐富的紅色文化,長征故事就是劉老師經常創作的主題。通過學習,夜校的年輕學員們也有了更多機會,去了解這座英雄城市的曆史。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遵義市民 李牧然:我覺得,剪紙課程能夠幫助我們去了解我們的一些紅色文化。堅守我們的文化自信,我覺得這對于我們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除了少數熱門課程之外,市民夜校的大多數課程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向市民提供。最近,各個教學點的報名人數穩步提升。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遵義市文化館教育訓練主任 黎豔:我們這一期一共有十三個門類,将近一百九十多人。夜校學員現在越來越年輕化了,年輕人更喜歡把晚上的時間充實起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

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升

上夜校成為年輕人夜生活的另一種打開方式。記者在采訪時發現,越來越多老人也在探索,用網課來豐富自己的生活,開啟新的人生體驗。

晚上8時,雲南昆明市的退休老人秦麗玲,在卧室裡坐在電子管風琴旁,聚精會神地和網上的夜校老師學習演奏雲南傣族民歌《月光下的鳳尾竹》。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夜校網課學員 秦麗玲:春節晚會看到玖月奇迹的表演,我就眼睛一亮,有這樣的琴!後來我就想,我們能學到就好了。網課開起來更加對我們老年人便利。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而遠在一千多公裡的江西南昌,青山湖區京九社群的舞蹈室裡,此時此刻,退休老人組成的舞蹈隊,正在通過網課投屏上舞蹈課。阿姨們對着螢幕,跟着舞蹈老師逐個學習舞蹈動作,練得一絲不苟、異常投入。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南昌市青山湖區京九社群居民 李雪紅:我們藝術團舞蹈隊也沒另外請老師,都是在網上學習老師的課程,有些老師比較有名,但你也不可能去她那上課,是以我們就通過直播、網課學習她的課程。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就在今年3月,國家老年大學正式挂牌成立,面向全國老年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活動。線上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也同時啟用,彙聚了43.6萬門老年教育課程資源。截至目前,線上注冊使用者達233.9萬人,全平台累計總通路量5629萬次,且資料還在不斷上漲,老年人的網課需求日益增長。

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1至11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5%,比1至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服務消費呈現出快速增長,其中,文娛、資訊等需求明顯增加。

搜尋量同比增長980%!多地掀起“夜校潮” 夜校為何再次“出圈”?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 董超: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和收入水準提升,居民消費呈現由基本生存型向發展享受型更新的趨勢。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精神需求,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消費需求與日俱增。

一邊是需求不斷增長,另一邊的供給,也在不斷發力。近年來,大陸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随着《關于加快建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政策檔案的出台落實。大陸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穩步增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明顯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研究院副院長 夏傑長:“夜校熱”“網課熱”的背後,是中國城市文化服務與社群教育創新的不斷突破,更是各地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可達性和實用性的具象展現。人民群衆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改善,呈現出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良好發展态勢。

杭州一社群辦夜校“專治”吼娃的父母

在浙江杭州的一個社群,還推出了“智慧父母學堂”的免費課程,就在幾天前(17日),第一期課程正式結業。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從親子關系到夫妻關系;從如何有效溝通到有效應對情緒失控;從叛逆到校園暴力,通過9堂課,從不同話題和角度解決各個年齡階段孩子家長的困惑。通過社群課堂,許多家長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孩子們也說“爸爸的态度變好了”“媽媽們不再吼我了”。 截至目前,已經為轄區内的200多名學生家長提供服務。

“夜校熱”折射出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人說,成年人也想有自己的興趣班,“夜校”是成年人少年宮;有人說,夜校是在快節奏工作、生活之外的自我療愈方式,在這裡獲得了生活的松弛“體驗卡”;有人說,在夜校“重新開機人生”,找回了屬于自己的生活和未完成的夢想。

無論是什麼,他們都找到了生活的新抓手。這些散落在城市各處的“小課桌”,為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舒緩和放松,也折射出市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