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海護航:美國是在裝樣子還是又有鬼主意?

作者:海峽網絡

紅海危機,最近成了國際關注的焦點。

紅海這個地方,有着全球最繁忙的貿易線路之一。近期,因為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區域打擊“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多家國際航運企業陸續宣布暫停在紅海航行。

對此,當地時間18日,美國防長奧斯汀宣布,已組建一支多國海上聯軍,部署大量海軍威懾胡塞武裝,為紅海過境的船隻護航。

尴尬的是,就在美國宣布行動後一天,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表示,将繼續暫停所有途經紅海的航線。此後,又有多家國際航運企業決定繞開紅海。

紅海護航:美國是在裝樣子還是又有鬼主意?

馬士基将船隻從紅海改道至非洲

在紅海航行安全形勢日益緊張的節骨眼上,美國願意站出來為了大家的安全護航,按理說是解燃眉之急,然而積極回報寥寥,這是為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來看看,航行安全問題對誰來說最迫切。

上一次這條航線出現問題,是2021年3月,長約400米、寬約59米的巨輪“長賜”号在蘇伊士運河上擱淺,導緻蘇伊士運河雙向航行中斷了六天之久。

紅海護航:美國是在裝樣子還是又有鬼主意?

“長賜”号在蘇伊士運河擱淺

當時,據德國保險企業安聯集團估算,蘇伊士運河堵塞每周造成全球貿易損失額在6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之間,還會對全球供應鍊産生很大影響。

最近兩年,因為烏克蘭危機等影響,全球供應鍊本就在脆弱複蘇當中。紅海航線再遭變故,正在讓風險繼續加大,歐洲首當其沖。

現在,一艘經蘇伊士運河的船如果繞道好望角,預計要增加7000公裡以上的航程,航行時間大概多出7-10天,僅油費就會增加十幾到幾十萬美元。

油費,隻是最顯性的影響,有資料表明,當下的危機使得船隻在水上花費的時間延長,預計将消耗全球船隊運力的20%,且空箱傳回也會延誤,進而加劇供應鍊困境。

全球前五大集裝箱航運公司中,有四家都是歐洲企業,這四家航運巨頭包括地中海航運、馬士基、達飛輪船以及赫伯羅特,目前都已經選擇繞道好望角,承擔起更高成本。

往深層次看,歐洲遭受的風險不止于此。不少歐洲媒體最近都在探讨一個問題,歐洲未來的通脹會不會更加嚴重。

之是以讨論通脹,是因為從亞洲到歐洲,最短的航線就是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關乎着亞歐海運貿易的命脈,每天,中東有數百萬桶石油,要經過這裡,而主要去向,就是歐洲。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的石油,70%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送。

紅海護航:美國是在裝樣子還是又有鬼主意?

蘇伊士運河附近水域往來貨船繁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護航商船這件事,無論歐洲國家還是中東國家,需求應該都很迫切,也應該最支援美國的聯合護航行動,但現實卻很諷刺。

根據美國公布的名單,參與這一護航行動的,包含十個國家:

美國、英國、巴林、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荷蘭、挪威、塞昔耳和西班牙。

其中,沒有一個中東大國。

要知道,此前在護航行動初步拟定之時,美方官員早早就放出消息稱,像約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達、阿曼、埃及這樣的美國中東盟友很有可能參與到這次行動中來。

美國号稱為“解決”中東危機而采取的行動,中東國家卻不捧場。

對于其中的原因,甯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告訴譚主:

中東國家不參與美國海上聯軍的原因在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區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引起了加沙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然後才引起了胡塞武裝的出手幹預。是以國際社會在道義上大都不願意支援以色列,特别是中東阿拉伯國家,不願意跟以色列站在一起。如果參與到護航行動,就是在保護以色列的利益,實際上是在維護以色列的交戰狀态。

顯然,阿拉伯國家沒有人支援戰火繼續在中東蔓延。

實際上,除了阿拉伯國家之外,行動名單裡,歐洲國家的做法也很耐人尋味。

就在美國公布名單後不久,西班牙國防部就稱,該國不會參與護航行動。同一天,荷蘭國防部長也表示,荷蘭将隻提供2名參謀人員,是否能夠長期提供軍艦還要再考慮。

有類似表态的國家,還包括加拿大和挪威,他們将分别派出3名和10名參謀軍官,參與到護航行動中。

再加上目前在紅海地區并沒有部署任何武裝力量的意大利,這些國家投入護航行動的力量和意願與他們迫切的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與歐洲國家不積極參與護航相呼應的,是近來一些歐洲國家對待巴以問題的态度正在發生變化:

就在這個月初,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改變态度稱,德國政府希望以色列調整其軍事戰略,以更好地防止巴勒斯坦平民遭受痛苦。

再往前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進階代表博雷利公開反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關于巴以沖突的言論。更有超過800名歐盟職員聯名緻信馮德萊恩,批評其過度支援以色列。

越來越多歐洲國家在巴以問題上開始調整姿态。這顯然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牛新春告訴譚主,美國目前在支援以色列的問題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是以需要為進一步支援以色列尋找更多的依據、更多的理由。

美國在紅海的護航正是基于這個新的理由。

當全球供應鍊因為航道出現問題,美國正好可以借此推動歐洲乃至更多國家支援以色列,支援美國。

正因如此,美國在紅海的護航不是為了誰的安全,不過是在裝裝樣子,本質上,還是為了在中東問題上服務自己的政治利益。

這場紅海危機,是巴以沖突的外溢表現之一。

作為當事方之一的葉門胡塞武裝,早在一開始就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要求加沙地帶當地群眾得到所急需的藥品和食物。

在11月份,以色列政府曾經和哈馬斯達成過一次人道主義停火協定,前後持續了七天。同時,每天也有約200輛載滿人道主義物資的卡車,從溝通埃及與加沙地區的拉法口岸過境進入加沙。在那幾天,紅海地區是相對穩定的。

直到雙方重新開戰後,紅海地區的局勢才開始不斷升溫。

可以說,巴以之間的停火,會自然帶動紅海沖突的平息。但美國恰恰是在巴以問題上煽風點火最突出的那一個。

11月份,聯合國安理會已經通過了決議,要求人道主義暫停。但到了12月9日,美國政府再次準許向以色列緊急提供價值約1.1億美元的1.4萬發坦克炮彈。

在這前一天,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行使了一票否決權,使得阿聯酋提出的加沙人道主義停火決議草案以13票贊成、1票棄權、1票反對的結果未能通過。

紅海護航:美國是在裝樣子還是又有鬼主意?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對決議草案投下了唯一的反對票

到這裡,我們已經不難發現,口口聲聲說要推動地區和平的美國,表面上似乎想要通過護航為紅海危機降溫滅火,而在另一邊,卻又在導緻紅海危機的根本問題——停火止戰上火上澆油,其本質就是龍王賣傘,終無晴日。

美國,隻不過是借着紅海護航名義,為自己介入中東局勢找到新的平台。畢竟,此前在聯合國安理會和大會上,美國和以色列自絕于國際社會大多數的行為已經讓國際社會看透了,現在,美國需要重新給自己“扯虎皮”。

歐洲和中東國家的迫切現實需要和最後行動的巨大反差,就是對此的抵制。

美國的護航不是為了解決危機,而是為了讓危機向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發展。

就在這兩天,聯合國相關負責人警告,紅海航線的中斷将給全球航運帶來風險和危機。

美國為了自己在地區的利益,甚至不惜綁架全世界的利益,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