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寒地凍下飯館,會吃的人必點這三樣菜,配二兩酒便是美美的一頓

作者:村口小酒館

下飯館喝酒和在家喝酒,感覺是不一樣的。在家喝酒,主打一個閑适,不必考慮喝得太久耽誤人家下班,喜歡聽音樂放點音樂,喜歡看電影看會兒電影,喜歡聊天不用擔心吵着别人。

下飯館喝酒,酒顯得珍貴。不是說酒很貴,而是那種喝完掏錢的瞬間,讓你覺着這酒比家裡喝時花錢要直接。人嘛,比較在乎明面上的東西。

冬季到來,天寒地凍,俗稱睡不醒的冬三月。這與酒人無關,越是天寒,酒友們越是想來一杯,酒給人帶來的溫暖感覺,足以抵禦寒冷的侵襲。光是想想,酒蟲就勾了出來。

天冷擋不住喝酒人。無論是幹了一天活還是在屋子裡閑坐半天,到了飯點,腹中饑餓,懶得自己做飯,獨自或約二三酒友,下飯館。

非正式場合的宴席,大家下飯館一般選擇小飯館:不局促,有人情味,飯菜家常,酒水準價。

到得飯館,拉開被霧氣打糊的玻璃門,撩開厚厚的門簾,屋子不大,小桌四五,雅間一二。城中小飯館生着暖氣,幹淨暖和,鄉鎮小飯館點着火爐,宛若兒時。老闆在廚間忙乎,老闆娘随意一句:“來啦?自己随便坐。”有種回家的感覺。

喝酒的人下飯館,尤其是量大的小飯館,菜不用多,點上兩份,加上免費的鹹菜小菜,下酒足夠。

點菜是門學問,冷熱搭配,葷素相宜,肉要囊口,素要爽口,最好吃一口能下半杯酒,要的是個有回味。其中這幾樣菜,符合此條件,您看看合不合口。

天寒地凍下飯館,會吃的人必點這三樣菜,配二兩酒便是美美的一頓

1、醬牛肉

醬油肉是下酒肉菜裡的“王者”,不提味道,單是價格已是豬頭肉的幾倍。關于它的價格,常有人說是因為縮水嚴重,五斤生牛肉隻能煮出來兩斤半。這話聽聽得了,真要是縮成這樣,那肉絕對注水了。醬牛肉有縮水确有其事,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才屬正常。

下飯館吃醬油肉都切盤,不管三兩半斤,老闆都有辦法給你擺成滿盤——大小盤子來回換,給人個實在感呗。

醬油肉端上桌,豪邁之氣悠然而生,别問為什麼,問就是說不清。許是水浒在民間的傳播影響,許是牛的體型龐大,許是古時不能随意吃牛肉,人嘛,都喜歡在刺激中尋找勇氣。

豪邁氣息最下酒。開廣了胸懷,舒展了筋骨,酒就不是酒,而是點綴物。當然,這種樂趣不能表現,隻能體會。

不知為何,飯館中的醬牛肉總比家中做的好吃,這也就是人家敢開門營業的原因之一吧。一盤醬牛肉,看着不多,實則那是相當下酒。醬香濃郁的牛肉,夾一片入口,肉呈絲條狀态,耐嚼耐回味。此刻來口酒,立馬踏踏實實。

天寒地凍下飯館,會吃的人必點這三樣菜,配二兩酒便是美美的一頓

2、溜肥腸

溜肥腸是重口味。有單做,和豆腐一起做,和尖椒一起做等。它無需适合個人的口味,需要個人的口味去迎合它。以至于愛吃的人時常想吃,不愛吃的人聞都不能聞。

下飯館吃溜肥腸,多搭以豆腐和青椒尖椒,無它,單做太貴。冒着獨特香氣的肥腸涼得慢,适合吃飯時間長的喝酒人。最主要的是和它相關的菜,皆湯汁濃郁,就算肥腸吃完了,剩下的菜蔬蘸着湯汁,亦可下酒。

喝酒的人偏好重口,以前我不知是以然。等到我能喝酒時方知:酒是故事,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得來點渲染,如此,故事才可來去迅捷,随酒消散。

天寒地凍下飯館,會吃的人必點這三樣菜,配二兩酒便是美美的一頓

3、鍋仔

鍋仔是紅泥小火爐的變種,是冬天喝酒的絕配。一鍋明火,焰雖然不大,燒着鍋中菜,咕噜咕噜一翻滾,小香氣一飄散,寒意立馬退卻。

之是以沒說具體的菜,是因鍋仔可包容一切。白菜豆腐可,五花肉可,羊肉可牛肉可,各有代表菜。

喝酒人常點的有三種:鍋仔白肉、鍋仔雞塊、鍋仔蕃茄牛腩。其中雞塊又最受歡迎。雞塊多帶骨,有骨頭啃有肉吃,喝酒的人樂開了顔。吃飯喝酒,其中一項就是為了延長時間,多享受閑在。

在小飯館裡喝酒,以上三種點一樣就好,為啥?咱有保留曲目花生米啊。一盤肉菜,一盤花生米,齊活。小酒喝起,切忌不要貪杯,一餐二兩,既滿足了酒瘾,又不過于的影響心智。掙錢就是為了花,花點小錢喝小酒,能展現出自己的價值,讓我們的生活不止埋頭苦幹,還有功夫,擡頭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