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倪萍:高齡産子,為了兒子治病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倪萍生于1959年,出生之時鮮花與微風并不會為她停留。

她的家,從一開始就是殘破不堪的。父母工作原因,她與哥哥被送到鄉下,外婆一手撫養長大。

外婆待她如親生女兒,讓她感受到了來自長輩真摯的愛。

倪萍:高齡産子,為了兒子治病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就在倪萍6歲那年,父母将她接回了縣城。她欣喜若狂,幻想着家會有爐火熱烘烘的溫暖。奈何現實卻毫不留情地給了她當頭一擊——家,不過是父母吵架的場所。

玻璃四處亂飛,杯盤狼藉,她和哥哥隻能躲在屋内哭泣。親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暴力與分裂。

1966年,父母終于離婚收場。她望着父親離去的背影,淚水漣漣。自己好不容易有了父親,他卻徑自離去。

她再也不會把他當作父親了。20歲那年,她改姓“倪萍”,和父親的感情從此一刀兩斷。

倪萍:高齡産子,為了兒子治病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童年陰影深深烙印,她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擁有一個完整溫馨的家。然而生活的際遇此起彼伏,她的婚姻之路比想象中更為崎岖。

23歲那年,倪萍邂逅大學時相戀的男生,兩人締結良緣,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不久,她便生下了女兒。倪萍整個心都撲在女兒身上,想盡全力給她營造一個快樂舒适的成長環境。

就在這時,倪萍被發掘擔任春晚主持人。這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遇。為了事業的更上一層樓,她毅然決定隻身北上,加入央視當主持人。

丈夫對她的決定并不了解和支援。兩地分居讓年輕的婚姻漸行漸遠。為了生計,為了理想,倪萍不得不選擇離婚。

倪萍:高齡産子,為了兒子治病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女兒和前夫生活在一起,她獨自在北京打拼。事業上奮力拼搏,婚姻卻蒙上陰影。她也許想起自己的家庭,會不免落下一滴心酸的淚。

32歲那年,倪萍在電視節目錄制時邂逅了當紅電影導演陳凱歌。文質彬彬的他深深折服倪萍的心,二人頻繁約會,最終确立戀人關系。

陳凱歌似乎對倪萍極其着迷,他不斷地向倪萍許下美好承諾,說要娶她過一輩子。倪萍被他的溫文爾雅和甜言蜜語融化,全心全意地相信這就是真愛。

轉眼 5年過去,這場關系卻在一通電話中草草收場。陳凱歌說自己有了新歡,必須與她結婚。倪萍站在窗前望着枯萎飄散的樹葉,淚如雨下。

倪萍:高齡産子,為了兒子治病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原來這 5年的愛情不過是她一廂情願。她無奈地笑了,收拾行李頭也不回地離開。愛情是她付出真心換來的傷,連同她 26歲的青春一起碎在風中。

經曆感情起起伏伏,倪萍身心俱疲。在朋友的介紹下,她認識了溫柔體貼的攝影師王文瀾。兩人志同道合,很快走進婚姻的殿堂。

比起愛情,倪萍更渴望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40歲高齡懷孕讓她險些喪命,但她依然咬牙将兒子生了下來。諾大的病房裡,響起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倪萍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然而,這份喜悅轉瞬即逝。兒子被确診有先天性白内障,未來很可能會失明。丈夫的不了解與漠視讓倪萍意識到,唯有自己才能拯救兒子。

倪萍:高齡産子,為了兒子治病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于是,在之後的15年裡,她輾轉國内外各大醫院,孤軍奮戰,隻為治好兒子的眼疾。作為母親,她不得不孤身承受這些荊棘。

在奔波治病的過程中,倪萍接到哥哥來電,父親重病垂危。她抱着兒子匆匆趕到,隻見父親已經奄奄一息。床前人散去,她紅着眼睛握住父親的手。

父親喃喃低語,詢問她是否已經原諒自己。“爸爸”一聲帶着鼻音,化解了他們之間多年的隔閡。

父親很快就永遠地離開了。倪萍站在墓前,淚水潸然。因為誤會,她從未好好孝順父親。

倪萍:高齡産子,為了兒子治病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現在後悔也來不及,她将終身和遺憾為伴。她說若有來生,不要父母,不要孩子,不要家,因為這一生她終究沒從中得到幸福。

那些過往已經随風而逝。63歲的倪萍淡然地活在當下,和第三任丈夫過着平淡日子。她學會了面對種種不如意,并坦然地微笑。

因為還有音樂與花香可以鑒賞,她仍熱愛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