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城篇丨打造彰顯中華民族精神永續傳承重要标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作者:海峽網絡

2023-12-23 00:48

來源:新華網

連結已複制

字型:小大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自2019年部署啟動以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長城本體保護取得階段性進展,長城文化傳承被賦予新的使命和内涵,公園建設惠及大衆,長城精神曆久彌新,古老長城在新時代巍然屹立。

探索長城保護傳承利用新路

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裡。作為大陸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産,長城在中華文明史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與地位。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1年,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上司小組印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着力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标志,探索新時代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

騁目中華版圖,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範圍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15個省區市;包括戰國、秦、漢長城,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西夏、遼具備長城特征的防禦體系,金界壕,明長城。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以來,中央加強統籌協調,文化和旅遊部牽頭指導,各地堅持高标準建設高品質管理,推動“1個總規+2個專項規劃+15個省份規劃”規劃體系落地落實。

“内蒙古長城資源約占全國長城資源總量三分之一,擁有全國範圍内空間分布最廣、涉及曆史時代最多、工程規模最大、分布地理區域最為多樣的長城文化遺産。”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長張文平介紹,内蒙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城曆史文化帶,具備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豐厚資源。

2022年1月,内蒙古印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内蒙古自治區)建設保護規劃》。目前,各重點區域均已劃定長城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對長城本體及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建設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河西走廊,距離甘肅嘉峪關關城景區約8公裡處,石關峽長城如遊龍般盤旋。不久前,文物保護工作者剛剛完成對這裡的新一輪維修保護工作。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仇健說,近年來為保持長城文物筋骨健碩,國家累計投入資金近5.2億元,支援甘肅組織實施了90多項長城保護維修項目。通過不斷加強長城本體及其環境風貌的保護和管控,夯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基礎。

巡視着位于青海省西甯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明長城(大通段),長城義務保護員田生龍邊拍照邊記錄。通過參加每年的長城保護專題教育訓練班,他了解到這裡将成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青海段)的一部分。

“小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家門口的‘邊牆’就是萬裡長城的一段,很多人缺乏保護意識。”田生龍說,“如今全省像我一樣的長城義務保護員已有127名。随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投入守護長城的行動中。”

吉林省正穩步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項目。其中,延邊邊牆清茶館段修繕項目将重點對邊牆本體進行修繕、建設保護性(防護)設施以及進行局部的環境整治。

“看到我們延邊的邊牆得到妥善保護,周圍環境越來越好,我們感到很欣慰。”延邊州居民金玉浩說。

今年年初,一場“虛實之間·發現長城——天津大學長城研究和數字成果展”,吸引各地觀衆走進天津博物館。

這一展覽的基礎,是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玉坤團隊進行的“長城全線實景三維圖像”采集工程。該團隊至今已完成超6000千米的長城測繪,獲得超300萬張的厘米級長城圖像。

“數字化賦予長城保護規劃工作更‘犀利’的雙眼,将對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起到重要助推作用。”張玉坤說。

續寫長城千年故事

登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的闖王寨山舉目四望,一條“土龍”起伏于山巒間。這條“土龍”便是經考古實證的楚長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

讓古老長城“活起來、會說話”,葉縣在做好楚長城考古發掘工作基礎上,有力有序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葉縣段)建設。“以楚長城為主線,串聯區域内曆史文化資源,讓長城文化遺産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曹國朋說。

續寫長城故事、昂首面向未來。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程序中,做好文化傳承工作成為各地的必答題。

角山山麓,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雄渾大氣。站在博物館裡的巨型落地取景玻璃窗前,長城的巍峨雄姿和角山的四季風景盡收眼底。

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的“一号工程”,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主體建安工程目前已完工,裝置調試和驗收準備工作正在進行。

“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建成後,将成為集中展示長城文化和長城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産等特色資源的平台,成為新的長城文化地标。”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副館長馮振說。

走進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博物館碾子山分館金代文物展區,遼金時期的各類文物琳琅滿目,把人帶回金戈鐵馬的時代。

“碾子山區聚焦金長城遺址保護與研究,深化金長城文化内涵,喚起更多人對金長城的重視。”碾子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國慶說,目前,金長城(碾子山段)國家文化公園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已竣工。金長城曆史文化博物館建設項目、金長城(碾子山段)國家文化公園慢行步道及附屬工程項目正在推進中。

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與大同市靈丘縣,内長城平型關段與平型關戰役遺址相輔相成,在抗戰時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近年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讓這裡煥然一新。繁峙縣、靈丘縣打造“長城+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文旅融合區,挖掘凝練平型關長城文化内涵,帶動沿線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改善和文旅特色産業發展。靈丘縣投入3000餘萬元對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喬溝遺址廣場、平型關将帥廣場、115師指揮所等景點和基礎設施進行整體提質更新。

沂山與齊長城腳下,總建築面積達15200平方米的齊長城濰坊非遺傳承項目洋溢着濃厚的人文氣息,這裡年接待齊長城參觀、非遺傳承體驗、研學教育訓練教育等遊客約5萬人。

“項目以山東特色、濰水文化為核心,展演傳習非遺項目,創意研發文創商品,開展特色古村落保護,實作長城文化與現代生活高度融合。”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齊魯文化(濰坊)生态保護區服務中心主任高增光說。

凝聚民族精神力量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衆志成城的愛國情懷、堅韌不屈的英雄氣概……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始終感召着億萬中華兒女。

“我要給身邊的人講一講我心中的長城”“我要從自己做起傳播長城文化”……一場别開生面的長城保護小課堂上,陝西省榆林市第九國小的同學們分享着學習體會。

有關長城文化的研學活動如今在榆林市開展得如火如荼。在“萬裡長城第一台”鎮北台不遠處,榆林市紅石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博物館主體已經完工,小朋友們将有親近長城、感覺長城的新去處。

傳承中華文明的曆史文化走廊、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和旅遊體驗空間——伴随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人們品味着更近、更親切、更具時代感的長城。

甯夏鹽池,素有“中國露天長城博物館”美譽。在鹽池高沙窩鎮興武營村,經營長城主題農家樂的孫玉貴看着一撥接一撥的遊客,感慨着長城的巨大魅力。

得益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越來越多像孫玉貴一樣的長城周邊村民吃上“旅遊飯”。鹽池縣文化旅遊廣電局局長李月新說,目前,鹽池縣長城沿線觀光道路已全部打通,沿線鄉村串珠成鍊,村民共享“長城熱”帶來的新機遇。

夜幕降臨,燈光點亮九座水上城門,勾勒出長城的輪廓。目光向上,遼甯綏中九門口長城像一條金龍翺翔在群山間。“流光溢彩,不虛此行!”慕名而來的沈陽遊客高芳直呼震撼。

“園區在開啟夜遊模式的3個多月時間裡,接待各地遊客10餘萬人次。”綏中縣考古和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王建華介紹,當地利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進一步融合長城文化和長城旅遊,滿足遊客高品質精神文化需求。

看一場“千秋古北口”戍邊情景表演、參與一次農事活動、買一份特色文創……近年來,作為北京長城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北口長城廟會吸引衆多海内外遊客參與。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說,北京多年舉辦長城文化節,推出學術論壇、展覽展示、文創大賽、實景演出等活動,吸引公衆參與,令長城文化更加可感可親。

今年4月下旬,新疆烏什别疊裡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正式建成開放。項目負責人林彥飛介紹,園内長城遺址、邊塞詩歌、新時代戍邊人等文化元素均有展示,講述自漢代以來綿延兩千多年的長城故事。

“新疆長城資源見證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是中華文化遺産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周衛平認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新疆段)的建設,有助于為新疆的文化建設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擦亮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标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