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文 | 卿羽飛
編輯 | 卿羽飛
現代人把生日看的很重,不管身處何地還是什麼情況,都會盡自己所能過一個生日。
那麼自古以來有許多繁文缛節,那麼現代人将生日看的如此重視,那麼古代人又是如何過生日呢?是否更重視呢?
其實不然,在古代生日并不像現在這樣,每到生日開開心心的,甚至大操大辦。
最開始,人們是不過生日的,甚至直到秦漢時期才逐漸開始有過生日的這種活動。
因為在古人看來,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
是以并不是用來開心慶祝的,而是要孝順母親甚至是用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的,和生日人的本身是沒關系的。
也是到唐宋以後,才開始大範圍的興起,因為在魏晉南北朝之前,人們幾乎找不到過生日的記載,甚至沒有“生日”這種意識。
到了隋唐時期,生日慶典開始更新,唐太宗定自己的生日為節日,專門組織慶典,在這之後曆代皇帝也一一效仿。
是以在這之後,人們才逐漸開始有了慶生的意識和習慣。
而皇帝作為古代一國之君,在生日逐漸被興起後他們也有了自己對生日的定義。
是以一些皇帝的生日儀式,就充滿了盛大、奢華的儀式感。在過生日的那一天,皇帝就會發起各種活動,邀請百官一起慶祝,甚至還會将百官的家裡請來一起慶祝。
這時候,皇帝就能收到許多罕見又貴重的慶生禮品。
而這一天,也是皇帝心情最愉悅的一天,是以很有可能在這個歡慶的日子皇帝為了一同歡樂釋出一些舉國歡慶的口谕。
比如,像大赦天下,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皇帝的生日,宮裡全宮上下都會提前很久籌備,宴席也是十分精緻,這也算是變相犒勞了百官以及其家眷。
而在宴會上,從用的到吃的,都是極盡奢華。關鍵是還有各種表演,皇帝這一天怕是一年裡最和顔悅色的一天。
是以,會有一些人趁着這一天送上好的禮物不經意提出一個小要求,這種時候往往都能得償所願。
甚至,皇帝還會為了慶祝發出減稅減租,用來表達對臣民的關懷和寬容。
是以,皇帝的生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古人在開始有意識過生日後而興起的,甚至大肆為自己慶祝的例子。
後來,生日就逐漸滲透到普通百姓身上,家家戶戶也不再避諱生日,那麼古代平民家的是如何過生的呢?
首先,我們現代人過生無非就是吃蛋糕、吹蠟燭,要不是在家裡父母做一桌子好吃的,要不就是到外面的飯店吃一頓。
再者,就是和一些好朋友在外面慶祝歡樂一下,似乎也沒别的新意。
可古人在有生日這個意識後,可謂儀式感比較足。
先是新生兒,新生兒在出生時,最高家裡會将這個喜訊公布出去,如果是男孩,家人就會拿着弓在外面,如果是個女孩,就會拿手絹在外面。
這樣一來,大家一看就知道家裡添了男嬰還是女嬰。
而小孩子生日是有抓周禮的,這個儀式即便是到現在,一些地區也一直保留着。
但在古代,抓周禮更加周全,在這個儀式上會讓滿周歲的孩子開始爬,桌上會有各種物件,不管是文的還是武的都有。
家人會憑借孩子抓取的東西,來判斷孩子以後會從事哪一方面的事務。
而小時候孩子們的生日不像現代一樣家裡那麼重視,一般就是周歲抓周,普通人家一般會讓孩子吃長壽面,然後再加個雞蛋就算是美滋滋的過個生日了。
對比古代年齡大的人,小孩子的生日确實不值一提。
而現代的老人過生日,一般都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一起唱個生日歌吃一個團圓飯再吃個生日蛋糕就可以了。
但在古代,老人生日的程式相對講究多了。
祝壽,其實真正意義上是從南北朝就開始的,“壽”逐漸定性為給長輩祝壽,且相延成俗。
而在古代,老人過壽會由其子女以及親屬,親自出面發請帖。
而那些被邀請的客人,就會提前準備好賀壽禮,最常見的就是壽糕、壽燭、壽面、壽桃、壽聯等壽禮。
當然,也有送熟食的,比如雞鴨魚肉這些,甚至還有手巧的會用紅紙剪一個大大的“壽”或者“福”字。
這都是客人對老人的美好祝福,而主家也會提前布置好壽堂,一般規模都不大,家宴也會以熱鬧為主。
而在古代,人的年齡也是決定能享受什麼級别的生日。
比如,像“做壽”、“做生日”一般都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
但像中年、青年,是沒有請客慶賀的習俗的,這個意思是指二十歲、三十歲以及四十歲是不慶生的,一般生日也就是家裡正常吃飯加點葷菜罷了。
而像二十歲這種,或許連葷菜都沒有,父母一般都煮上幾個雞蛋就算過去了,這頂多就被稱為“小生日”。
不過,四十歲不做壽,因為“四”與“死”是諧音,而古人更講究這些,是以認為這個年齡做壽不吉利一般就不過生日。
到了50歲,古人相比就更看重一些,50歲被古人稱為“大慶”,60歲以上才被稱為是“上壽”,兩老同壽就為“雙壽”。
不過,在古代地位階層劃分非常清晰,是以富貴人家或者家裡條件好的,與一般普通人家過生有明顯差距。
普通人家,生日一切從簡,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再或者是老人,都是以簡單為主。
但針對富貴人家,或者官員可就熱鬧多了。
家人會提前擺好壽堂,甚至在壽辰前一天晚上就會讓紅燭高照,壽星在焚香拜告天地祖先後,端坐上堂接着接受子孫的叩拜禮,這就是古人的“拜壽”。
等到第二天生日當天,大早上就放鞭炮接受各路好友的登門祝賀,這就是“拜生日”,宴席非常隆重,就連門頭都會貼上祝壽對聯,歡聚一起很熱鬧。
對比今天,古人的規矩和禮儀也似乎更多,但對比小朋友,确實今人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