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作者:喜盼晴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文 | 喜盼晴

編輯 | 喜盼晴

前言

華夏曆史延綿至今,已有五千載歲月,如今天邊明月依舊是當年那個明月,如今的人卻隻能通過典籍記載或是文物遺産,從中窺探古人生活的一角。

從幾十年前開始,“保護文物”這個理念便已逐漸成為了國人的常識,随着時代發展愈發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可在華夏曆史輾轉數千年的時光當中,早有一些足以稱得上“鎮國之寶”的文物,因為種種原因下落不明,至今杳無音信,或許将成為永遠無法揭開真相的謎團。

那麼究竟有哪些鎮國之寶級别的文物失蹤?它們哪件又能排得上你心目中的第一呢?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傳國玉玺

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後,自認“功蓋三皇、德高五帝”,故而自稱為“皇帝”。

既然新的王朝建立,那麼之前屬于秦國的大王印便不能再用,需要制造一個新的象征皇權的事物,以此來庇佑秦朝萬世太平。

這件事物便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玺”,而奉命雕刻這塊傳國玉玺的人,就是當時秦朝的丞相李斯。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接到秦始皇指令後,李斯便開始找人雕刻玉玺,在玉玺的用料方面,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傳國玉玺由當年趙國那塊“和氏璧”雕刻而成,而另一種說法則是上等的藍田玉。

由于和氏璧的形狀不太适合雕刻成四四方方的玉玺,是以使用藍田玉為原料的說法更加令人信服。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傳國玉玺雕刻完成後,正面用秦朝小篆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象征皇權的至高無上。

從此以後,這塊傳國玉玺便成為了中國皇帝“正統”的象征。

從秦始皇開始,再到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等曆朝各代的皇帝,都曾成為過這塊傳國玉玺的主人。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可唐朝覆滅後,五代十國戰亂不休之間,這塊傳國玉玺輾轉多處,最終下落不明,至今無人找到。

據說最後一個得到傳國玉玺之人,帶着傳國玉玺一起投江自盡了,或許這塊傳國玉玺如今依舊沉眠于某條河流底處,等着重見光明的那一日到來。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華夏九鼎

根據史書記載,大禹從舜手中接過帝位之後,将天下劃分為九個州,再下令讓掌管這九個州的州牧上交青銅,将青銅重鑄為九個大鼎,以此來代表天下九州。

從那以後,“九鼎”便成為了夏朝、商朝與周朝三個朝代的“鎮國神器”,同時也是傳國之寶。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九鼎盡數歸秦始皇所有,而史料對九鼎的記載,自秦朝以後便再無蹤迹。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時至今日,對于華夏九鼎的下落,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依舊沒有定論,但最後有三種說法比較可信。

第一個說法就是九鼎在秦始皇陵的地宮當中,作為秦始皇的陪葬物品,隻要打開秦始皇陵地宮,華夏九鼎就能重見天日。

第二個說法則是項羽覆滅秦朝之時,像是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那樣,将九鼎也盡數摧毀。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而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稱周朝之後,秦朝建立之前,九鼎便早已下落不明。

據《漢書》記載,說是秦昭襄王在洛陽找到了九鼎,想要将其運回鹹陽,但經過泗水的時候,不小心将九鼎掉落到了水底。

這裡說的泗水,很有可能就在如今大陸的山東境内,但值得懷疑的一點,從洛陽傳回鹹陽,怎麼會路過山東地帶?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大約一百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地區,考古學家挖掘出了六十萬年前猿人頭蓋骨,儲存非常完好。

之後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便一直存放于美國資助的醫院内,由德國學家進行研究。

可沒過多久,日軍侵華事件爆發,為了保護頭蓋骨化石的安全,有人提議将其先存放到美國紐約的博物館裡。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于是在美軍的保護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便踏上了從北京到紐約的旅程。

可就在抵達秦皇島時,美軍突然遭到日軍的突然襲擊,攜帶頭蓋骨化石的從業人員以及頭蓋骨化石,都成為了日軍的戰利品。

自那以後,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便就此下落不明,有人說是日軍将其當成了“普通石頭”,随手丢棄在了荒郊野外,也有人說是日本官方将它藏了起來。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永樂大典

明成祖朱棣“靖難”即位之後,為了彰顯大明國威,決定編著一部足以“造福萬代”的傳世巨著,也就是《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彙集了明朝時期所有的知識,類似于現代的“百科全書”,囊括了天文地理、風水醫藥、天工科技等集中國古代典籍類目大成之作于一體。

全書字數多達3.7億字,共有3000多人參與編撰過程,成書之後朱棣親自為其寫序,并賜名為《永樂大典》。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永樂年間完成的《永樂大典》便是原本,等到嘉靖皇帝即位,擔心正本受到損壞,便命人重新抄錄了一份,也就是《永樂大典》的嘉靖版本。

除了這兩本之外,世上再無其餘《永樂大典》,如今現存于世的,便是嘉靖皇帝命人抄錄的那一份,并且其中有大量内容遺失,而原本早就不知所蹤。

對于《永樂大典》原本的下落,一直都有兩個說法,一是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将《永樂大典》一把火燒了個幹淨,二就是原本作為永樂大帝的陪葬品,至今仍在明皇陵當中。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蘭亭序

對于《蘭亭序》,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畢竟國文課本中便有《蘭亭集序》,而《蘭亭集序》便是《蘭亭序》的序文。

《蘭亭序》由享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的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撰寫而成,是王羲之行書的集大成之作。

但由王羲之手寫的《蘭亭序》早就失傳,如今我們能看到的《蘭亭序》,都是王羲之後世各書法大家的臨摹作品。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對于《蘭亭序》真迹的下落,學術界也有着兩種不同的推論。

一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愛《蘭亭序》真迹,便命人在他死後一起陪葬進了陵墓當中。

二也是淪為了陪葬品,但對象并非李世民,而是女帝武則天。

失蹤的5大鎮國文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哪件在你心目中排第一?

結語

除了這5件足以稱得上“鎮國之寶”的文物下落不明之外,中國還有許多珍貴文物,也在時代的更疊中杳無音信。

尤其是經曆了八國聯軍侵華、抗日戰争等劫難後,無數屬于中國的瑰寶流入海外,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成為其他國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此生都無法再回家。

這些寶貴曆史文物的遺失,成為了每個中國人心中永遠難以抹平的傷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