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索要1.8億返利未果,4S店拉橫幅控訴主機廠背信棄義

作者:Autodealer汽車行家

文丨老白

來源 | AC汽車(ID:acqiche)

歡迎供稿 | [email protected]

日前,上汽大衆經銷商——上海寬宇聲訴廠家拖欠1.8億模糊返利的事件,成為業關注焦點,再一次将主機廠和經銷商沖突公開化。

根據《閱微車記》的實地走訪,上海寬宇外挂着“血淚控訴上汽大衆欠付寬宇1.8億返利,緻我司經營異常信貸逾期”、“上汽大衆國企背信棄義,漠視車主不能提車無法退款”等巨大橫幅,也說明此事尚未得到妥善解決。

索要1.8億返利未果,4S店拉橫幅控訴主機廠背信棄義

▲圖檔來自《閱微車記》

而上海寬宇作為年批發上萬輛車的經銷商,陷入資金鍊斷裂的危機,也影響到與其合作的二級經銷商和衆多需要到店維保的車主。

不同于前不久一汽豐田經銷商們因“主機廠低價傾銷”而聯合公開發函叫闆主機廠,上海寬宇與主機廠的争議點在于“1.8億的模糊返利”,背後原因都類似。

在新能源品牌攻勢下,合資品牌普遍銷量下滑,被迫加入“價格戰”後更是大幅削弱經銷商的盈利能力,加上批售任務重、KPI考核苛刻,經銷商賺錢變難了,甚至虧損。主機廠的“食言”,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索要1.8億返利未果,4S店拉橫幅控訴主機廠背信棄義

1.8億模糊返利存争議

據媒體報道,除主機廠明文規定外,會有筆模糊返利來彌補經銷商賣車的虧損,這在業内普遍存在。

有經銷商透露,在上汽大衆終端進銷價格倒挂後,曾有大區經理向經銷商承諾,隻要他們盡力賣車,之後會通過返利形式補償經銷商的虧損。

上海寬宇與上汽大衆的沖突正是來源于此。

根據《閱微車記》的報道,上汽大衆大區經理聯系上海寬宇做一款新桑塔納車型,并與經銷商多次溝通,讓其放心大膽做,絕不會虧。

從2022年6月-2023年5月,上海寬宇銷售這款新桑塔納1.5L自動風尚版,付給主機廠的批售價格為89,272元,但實際市場成交價格為61,400-64,000元之間。也就是說,每台車高買低賣之下,需要上海寬宇墊付15,000元,累計銷售12,076台次,總額高達1.8億元。

上海寬宇表示,之是以願意墊錢銷售,是因為需要做高銷量才能拿到主機廠的模糊返利,這也是廠家慣用的捆綁銷售手段。

但根據經銷商的訴求,廠家一直沒有以返利方式補償經銷商的賣車虧損。今年4月,上海寬宇以不再從上汽大衆批車,表達反抗之意。

主機廠和經銷商各自計算的返利不同,是雙方産生沖突的根本原因。

站在經銷商角度看,主機廠給出的考核标準和返利計算公式都非常複雜,導緻雙方得出的返利金額不一緻。上海寬宇甚至表示,針對每個店都有不同的模糊返利。

不過根據上海寬宇提供的與上汽大衆的郵件往來,有兩筆經過确認過但未發放的返利金額,分别為6000萬和4500萬元。

但主機廠相關人員對此予以否認。在《車圈紀事》報道中,廠家方面提出兩點質疑:一是經銷商們在商場縱橫多年,不太可能會因為大區經理的口頭許諾返利而批車;二是經銷商在返利上有相應的申訴管道,發現返利金額不對,會在第一時間提出來。

援引《閱微車記》中上汽公關部相關人士的話,也秉持同樣态度——并不認可有1.8億返利未付的說法。而且廠家和寬宇做了多輪溝通和核對,雙方沒辦法達成共識,願意配合司法途徑解決。

索要1.8億返利未果,4S店拉橫幅控訴主機廠背信棄義

經銷商處境堪憂

因1.8億模糊返利存在争議沒有到賬,目前上海寬宇處境堪憂。

天眼查顯示,截至12月19日,上海寬宇共有200個法律訴訟,97.5%的案件身份為被告;而且大部分為2023年的新案件。今年10月,上海寬宇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法人代表盧雅被限制高消費。

索要1.8億返利未果,4S店拉橫幅控訴主機廠背信棄義

上海寬宇深陷資金鍊斷裂的困境中,還波及到二級經銷商和車主們。

據悉,上海寬宇對二級經銷商實行“先打款後給車”政策,但自從其不再向上汽大衆批車後,收到錢的上海寬宇既沒有車給到二級經銷商,也不退款;導緻後者讨債無果,又無可奈何。

沒有新車可賣,上海寬宇的售後服務也快速萎縮:因沒有錢購買機油,每日限量保養5-8台,而此前平均每天可以保養約200台。

對于主機廠來說,經銷商是“開疆拓土”的關鍵夥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穩住經銷商,前有豪華品牌寶馬40億、奔馳20億對經銷商的大手筆補貼;後有廣汽豐田17.3億、現代21億年末沖量直補。

然而上汽大衆“有作業不抄”也有苦衷。合資品牌今時不同往日,即便是上汽大衆這家曾經的國内銷量冠軍,也在承受着市場沖擊。

資料顯示,上汽大衆銷量,從2019年的200.1萬輛,下滑至2022年的127.3萬輛;2023年前11個月累計銷量107.23萬輛,同比進一步下降10.59%。銷量下跌,也讓相應品牌的經銷商面臨更卷的競争。

寫在最後

時間進入12月,迎來包括比亞迪、零跑、一汽豐田、一汽大衆、哪吒、長安以及小鵬等十幾家車企的“血拼”,将價格戰推到新高潮。

為了達成年度既定目标,主機廠最好的方式還是向經銷商壓庫存,而經銷商為完成任務隻能虧本賣車,然後通過廠家許多的返利彌補虧損。不接受“壓庫”則可能面臨取消授權的結果,可能連售後等服務也做不了。

當合資車企褪去在燃油車時代的光環,深陷于既要守住燃油車基本盤,又要擁抱新能源搶占市場的兩難境地,強如上汽大衆也難以填補産業鍊競争劣勢帶來的虧損。

在大環境承壓下,主機廠和經銷商遭遇生存挑戰時,類似上海寬宇和上汽大衆的沖突還會繼續激化,雷同僚件可能會繼續上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