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好的最暖年,怎麼變成冷到不想出門?”

作者:福山區融媒體中心

過去一周多,先後出現在國内的兩股冷空氣,正由北向南地通知各地居民:“凜冬已至”。

首先是 12 月 15 日到達的寒潮,引發了中東部城市大範圍降溫,包括北京、鄭州等北方城市出現了強降雪天氣。在還未回暖之際,本周又有西伯利亞寒流接踵而至,持續輸送大量冷空氣,進而導緻北方地區長時間出現異常的低溫天氣。

“說好的最暖年,怎麼變成冷到不想出門?”

從 12 月 12 日起至今,哈爾濱、呼和浩特、沈陽、長春等地的低溫天氣就沒下過線。根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五天,哈爾濱、長春等地的溫度恐怕還會繼續下探。

中央氣象台在 12 月 21 日 18 時也繼續釋出了低溫黃色預警,預計今起三天,内蒙古中西部、陝北、華北、東北地區、黃淮及以南大部地區日最低氣溫或平均氣溫,比往期溫度還要低 5℃以上。

除了北方城市,同一日的南方城市,如上海的全天氣溫也已均在冰點以下。根據氣象預報,上海市市中心的最低氣溫低于零下 1 ℃的情況預計将會持續到 25 日,這将打破近四十年來的持續低溫紀錄。

很多地方,

以前都沒這麼冷過

除了持續的低溫,多地還面臨着氣溫跌破同期極值的情況。

澎湃美數課梳理了各國家氣象站公布的氣象資料,将 2023 年 12 月中旬的最低溫,與 1951 年到 2022 年共 72 年的同期低溫極值進行比較,發現在過去一周,全國有超過一半的省份出現了重新整理 12 月中旬最低溫紀錄的城市。

“說好的最暖年,怎麼變成冷到不想出門?”

以北京為例,僅在 12 月 17 日,全市 20 個國家氣象站中,就有海澱、平谷等 14 個站點突破建站以來 12 月中旬最低氣溫的曆史極值,比例高達 70%。

另外,在寒潮疊加輻射降溫的作用下,東部多地迎來了“史上寒冬”:上海今晨氣溫創下半年新低,全天氣溫在零點以下;浙江全省近期氣溫比同期偏低 3~6℃,冰凍持續日數為近 10 年 12 月份最長;山東多地降雪量達到了大暴雪甚至特大暴雪量級,煙台地區的超半米的積雪深度更是達到了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大值,被網友直稱“宛如北極科考”。(此前報道:)

“說好的最暖年,怎麼變成冷到不想出門?”

煙台大學東校門附近。圖檔來源:@中國氣象愛好者

半月前還短袖,

現在羽絨服加毛衣都不嫌多

今冬十二月的天氣,如同過山車般起伏,暖的時候更暖,冷的時候更冷。

我們觀察了近兩周的 60 年來内陸地區直轄市、省會的曆史氣溫資料後發現,除了蘭州、昆明、拉薩三地今冬暖于往常,其他 28 個城市都出現了“氣溫大跳水”的情況——12 月上旬的日均氣溫還比常年偏高,到了 12 月中旬就陸續冷暖逆轉,并比往年還要冷。

“說好的最暖年,怎麼變成冷到不想出門?”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愈發頻繁。都說今年是最暖年,怎麼還這麼冷?

國家氣候中心對此解釋道,在曆史資料統計分析中,厄爾尼諾背景下大陸冬季氣溫總體偏暖,但階段性冷空氣較為頻繁,也就是說冬天的冷暖起伏較大。

這樣的“速凍”天氣,讓各地居民都有些招架不住。

我們梳理了今日(12 月 21 日)的氣候資料,發現即使是在冬日裡最為暖和的下午 2 點,還是有高達三分之二的被調查城市體感溫度低于冰點。

“說好的最暖年,怎麼變成冷到不想出門?”

在冬季大風的加持下,大部分城市的體感溫度都要低于氣溫。哈爾濱的體感溫度甚至要比氣溫低了将近 10 ℃。

但體感溫度同樣會受濕度的影響,比如杭州今日下午 2 點的氣溫在零度以上,但體感溫度卻僅有零下 5 攝氏度,而氣溫早已跌破了冰點的西北城市西甯,體感溫度卻是 -2.6℃,比杭州還高一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南方城市冬天的濕冷天氣是“魔法攻擊”。

隻是整體而言,北方天氣雖然相對比較幹燥,但依然比南方冷,如果又碰上供暖問題,那受凍的問題可能就要嚴峻得多。

12 月 19 日,華北電力大學(保定)的學生反映:“宿舍冷,自習室漏風,圖書館凍腳,整個學校就沒有一個暖和的地方。晚上睡覺蓋三張被子,長這麼大沒這麼冷過,北極熊來了都得喊冷。”

對此,學校旗下的微信公衆号“華電微後勤”在 12 月 20 日釋出情況說明稱,因“受罕見冷空氣持續影響,保定市出現幾十年未遇的極寒天氣,12 月份的最低溫已破曆史極值”,導緻“學校在供暖、供氣等方面同樣遭遇嚴重困難”,且“短期内無法改善”,隻能“期盼寒潮早日過去,我們一起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