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磊對話尹烨:現在是一個生命科學和醫藥發展的黃金時代

作者:新浪财經

新浪财經2023醫藥與資本論壇12月21日(周四)北京隆重召開,譚勇、李玲、劉國恩、俞熔、鐘勇、Anny Liu、劉紀鵬、馬雪嬌、尹烨、蔡磊、勞志明、林園、朱國廣、羅佳榮等大咖齊聚一堂,共話醫藥行業高品質發展與投資機會。

漸凍症抗争者、京東集團原副總裁蔡磊與華大集團CEO、生物學博士尹烨進行了連線對話。蔡磊在對話中表示,當下全球經濟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現在恰恰是一個生命科學和醫藥發展的黃金時代,目前是生物醫藥産業藍海的時間。漸凍症領域市場前景就是1000億,一個嚴重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尹烨則對蔡磊深感敬佩,并指出在抗擊漸凍症的征程上,蔡磊是一個向光而生、向死而生的人。

蔡磊對話尹烨:現在是一個生命科學和醫藥發展的黃金時代

圖:蔡磊遠端連線尹烨

以下為對話實錄:

蔡磊:非常高興能參加新浪财經2023年年會,由于今天是一個醫藥和資本論壇,應該來了很多我們一直在探索合作的生物醫藥科技公司還有投資人。我得了漸凍症,大家都知道,應該說漸凍症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我患病之後就想利用我微薄的創業經驗和能力,為生命科學難題做一點貢獻。

下面給大家介紹,漸凍症學名肌萎縮側索硬化,不同于重症肌無力、營養不良和其他的疾病,它和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症是一類病,但是它無比殘酷。近200年以來毫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過去1000萬名漸凍症患者沒有任何一個人得到有效的治療,這是目前面臨的困境。但是這個病是目前人類腦科學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方面,過去30年全世界投入了1萬億美金,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突破,應該說從突破角度來說全部失敗。

是以今天開會的朋友們,你們都值得敬佩,我相信沒有一個行業投了1萬億美金顆粒無收,但是我們正在挑戰這個領域。應該說現在是非常有希望的,不要說過去300年,僅僅是過去30年,我們在生命科學中取得的成果也是超越了人類300萬年。

目前我們就像在一個寒武紀生命大爆炸般的科技大爆炸時代,我相信夢想在今天真的會被開啟,我們将迎來生命科學的黃金時代。也希望趁今天這個機會,能夠與願意關注或者是已經在這個領域裡的關于漸凍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包括惡性良性腫瘤、癌症、代謝、細胞、基因等方面的科學家和生物科技公司建立聯系,希望我們能夠一起為人類醫學和科學難題帶來突破、拯救更多生命。現在中國平均每天約有60位漸凍症患者去世,在此我也代表患者們向你們提出請求,請你們多關注多支援目前這個絕望無助的人群,謝謝。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蔡磊老師。接下來我們将遠端聯線華大集團的CEO生物學博士尹烨先生,兩位嘉賓将圍繞着罕見病與基因科技進行一場有料、有深度的對話,請看大螢幕。

蔡磊:尹烨老師好。

主持人:這是一本手繪版的兩位老師的月曆嗎?

蔡磊:給我寄一本吧。

尹烨:對,這是華大基因今年的台曆,因為我們也一直是緻力于用基因技術幫助大家遠離罕見病、遺傳病等等,專門做了這個,也會把它分給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做罕見病的專家,共同為這個病而努力。蔡磊兄、各位新浪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蔡磊:謝謝,我看到這個月曆很開心,别忘了給我寄一本。

尹烨:給您寄了十本,在路上。

蔡磊:好,我的同僚每人一本,謝謝。尹烨先生也是我們幕後的英雄,去年我們在漸凍症這塊合作,并且攜手中科院超算中心對這個兩百年未解之謎已經有重大的病因發現。我們在國家神經系統研究中心天壇醫院整合臨床,我也希望在座的生物醫藥和資本領域的朋友也都能像尹烨先生一樣,成為我們這一群救治生命事業的幕後英雄,謝謝。

尹烨:其實我們做罕見病很多年了,蔡磊兄一直好像在感謝我,其實我們最該感謝的是您。我一直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說等待就會有希望。然而我說僅僅等待是沒有希望的,根本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有一部分人替你忍辱負重了,你不知道他是誰。罕見病并不罕見,我們可以算一下,就算一個病的發病率是十萬分之一,中國14億人,就是14000人。罕見病和遺傳病加在一起有超過8000種,是以保守估計中國至少有3000萬罕見病的患者,全球這個數量應該乘10。

漸凍症可能是在罕見病當中名氣最大的一種,因為有很多挑戰。但是我萬萬想不到中國能有像蔡磊先生這樣的人,他為了這個疾病站出來了,通過他一個人的努力,他帶動了各方資源開始關注這件事情,促進了各個點上的,不管是基因檢測公司、藥物公司、臨床試驗機構,乃至大部分原來可能根本就對罕見病、遺傳病沒有認知的朋友,如今都在關注這件事情。是以我說用一句話形容他,他是一個向光而生、向死而生的人。他一直是一種“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使得我看到了中國在罕見病的診斷治療,乃至未來的預防上能夠成為世界中心的一種可能,是以我對他一直是非常敬佩的。

蔡磊老師每每講你的故事的時候我都會很動容,因為做這個領域這麼多年,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朋友都能夠跟您在一起去連接配接,包括咱們兩周前在中國企業家年會也有這樣一次互動的機會,我感謝我們這些媒體朋友們,你們的支援不僅僅是為了蔡磊,不僅僅是為了這一個病,而是為了全球這麼多的人,為了這種基因開的玩笑,給大家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蔡磊:謝謝。我也跟尹烨總彙報一下,兩周之前我們給漸凍症協會美國的主席還有國際主席都進行了交流,應該說開會之前他沒有特别重視我們,開會的時候我們講了一下我們為這個疾病做了很多的事情,然後他很不可思議,他說從來沒想到在中國能把一個病的攻克推到這種高度。其實我想說的是,在中國由于我們有華大生物技術,加上我們現在經濟社會和科技的高度發展,過去我們做房地産、做網際網路,現在做生命科學,隻要我們去做,我們就很有機會做到世界第一。

尹烨:我也很有信心。因為在中國,目前我們的公共衛生系統實際上是非常強的,不是說一般的有了病才去看,它強調的是防未病、治預病,要從以治療為中心逐漸轉向到以預防為中心再到以健康為中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别需要能夠解決目前已經存在的問題。在年終歲末的時候,我也特别想提醒大家,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大家應該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像蔡磊兄已經是這個狀态,他還在積極地去提醒大家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尤其有三件事情,我非常想跟大家去分享一下。

第一,因為我們看到了當下中國孩子越生越少,少子化疊加老齡化,就更需要大家生的每一個孩子得是健健康康的,是以我特别推薦大家應該去做孕前、産前、新生兒,這幾個階段與生俱來的基因檢測、基因篩查,不要讓它出現缺陷。切忌,絕大部分的罕見病、遺傳病,都是看似“正常”的家庭生出來的,這裡是某種程度上講我們說的“正常”,但實際上沒有人的基因是完美的,可能上帝就是會開一些玩笑,有的時候夫妻一方,乃至夫妻雙方都沒問題,還是會産生一些新發的突變,是以我們要有預防的意識。

第二,中國最新的惡性良性腫瘤報告也出來了,我們看到了随着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惡性良性腫瘤的發病率在逐漸提升。當然這裡面很多的提升實際上是因為老齡化造成的,但是無論如何我想講的第二句話,叫做沒有突然發生的惡性良性腫瘤,隻有突然發現的癌症。舉個最可預防的,比如女性的宮頸癌,現在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們已經可以接受HPV疫苗了,可以非常有效的預防後期的宮頸癌發生。同時,到了合适群體的女性,包括男性,都應該定期去做HPV檢測,有了問題及時幹預,不要到最後不可收場的時候再去做。同樣還有一個疾病——結直腸癌,這幾年發病率上升得非常快,很多區域已經緊緊地跟在了肺癌的後面,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家知道一個中晚期的結直腸癌要發展多少年呢?從最開始腸道内出現一點點的息肉,慢慢地變成了腺瘤,再到癌前病變,再到原位癌,再到可以轉移的癌,要經過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這個過程中應該做一次腸鏡。在日本、南韓,都已經開始,在45歲以上的人群,每一年的全民醫保當中加入了胃腸鏡檢查。是以我多次呼籲,我們可以第一步用大便潛血或者DNA甲基化做一個初篩,然後有一個漏鬥的原則,對于這些檢測異常的群體,推薦他們去做腸鏡,不要覺得腸鏡麻煩。我想說如果你不休息身體,身體終究有一天會休息你。

第三,最近很多家庭都很鬧心,因為孩子們呼吸道感染高發。如果病因不明,不能貿然去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劑量包圍法的抗生素。前段時間支原體感染,你用頭孢是沒有用的,既使是盲吃也應該吃阿奇黴素。更何況如果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更是沒有用的。是以在這個過程中,經曆過了新冠,大家都可能對今天各種各樣的病原有了全新的認知。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看到了算是一次生命科學或者說生物技術産業,包括精準醫學的一種科普乃至文藝複興。希望大家能夠遠離這種與生俱來的基因缺陷,逐漸地控制與時俱變的惡性良性腫瘤,早一點做早篩早治,也能夠防控住外來侵入的基因。我能看到的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就可能從今天将近79歲,提升到将近85-90歲的。我們會面臨一個長壽的時代,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都希望大家能夠彼此之間互相照顧,切記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也要提醒周圍的人,沒有健康一切都是零。

這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内容,因為蔡磊老師就是在用自己來提醒大家,我們真的不僅僅是要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蔡磊:我也有跟尹烨一樣的觀點。就在上個月,我分别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做了報告,也是希望能夠讓我們傑出的科學家,能夠參與腦科學的科研工作。當時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他們有幾位學生跟我現場分享,他說近期我們都抑郁了,因為他是做經濟管理的,他說股市不行、房地産不行、網際網路不行,他們覺得已經沒有信心了,但是到了我的報告廳以後感覺充滿了振奮和激情。沒有錯,剛才尹烨老師也提到了,我覺得當下全球經濟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但是機會總是有的。現在恰恰是一個生命科學和醫藥發展的黃金時代。為什麼呢?你想一想,過去我們的父輩,包括爺爺奶奶那一輩經常跟我說一句話,因為他們是農村的,他們病了之後喝一瓶敵敵畏,不要給家裡增加負擔,因為沒有錢。現在這個時代不是這樣了,以前是人老未富,現在富人已老。意味着我們現在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去尋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更加健康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延長,并且保持高品質。這種能力已經被展現出來了。舉個例子,漸凍症在中國有約10萬名患者,而這10萬名患者平均發病是49歲,像我也是40多歲發病。一旦發病就面臨着死亡,全家崩潰。而為了救治生命,每一個家庭支付100萬元,10萬個患者就是1000億,而這1000億是實實在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期待着我們的科技、我們的基因、我們的醫藥技術能有所發展。這個産業還不夠大嗎?而未來的抗衰、癌症,包括代謝免疫,這個市場太大了,包括還有養老産業。是以今天新浪财經醫藥資本論壇,目前是生物醫藥産業藍海的時間。漸凍症領域市場前景就是1000億,一個嚴重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

尹烨:蔡磊老師從一個小的切口切進去,實際上如果我們能解決漸凍症,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技術随之就解決了,包括全基因組做複雜疑難疾病的普及,到臨床去認可。大家也看到了這樣的力量更容易能抓住病因,如果知道了病因,我們看到在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技術就可以上去了。同時可以體内體外兩個路線都走,我們的幹細胞産業也可以上去,mRNA一些核酸藥物也可以上去,包括我們可能根據不同的亞型給出不同的方案,一部分代償的藥也可以上去。針對漸凍症患者一系列的照顧,對這個疾病本身的一些适病性的改造,我希望一大批周圍的設施也都可以出來。是以看起來是一個小的缺口,然而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我相信可能這8000種病當中至少有一半的疾病都按照類似的路徑向前突破。這就是為什麼一年前,當蔡磊先生跟我提到想做基因檢測的時候,我說要做就做全基因組測序。同時一測一個家庭,特别是父母未發病,下一代發病,這三個一起測,肯定意義就更大。

當時就說這個錢怎麼來,我們都鄭重地做了承諾,包括我,包括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先生,包括華大的小夥伴,包括蔡磊老師個人都願意捐贈,我們一個人捐50萬這件事情早就做完了。我的承諾是不管有多少例,隻要你有漸凍症的需求,我們就一直願意把這個事情進行到底,直到這個問題解決掉。如果你跑不動了,我就背着你跑,我就抱着你跑。因為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寫的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對蔡磊先生再适合不過了: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隻有他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卻依然按照這個世界在進行。我想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但我們要用它去尋找光明,希望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天,不管是經濟上我們也有一些困難,還是今天的天氣确實很冷,但是暗是壓不住光的,相信蔡磊先生的力量。

蔡磊:我也給大家做一個分享,也是一個重要的啟發。今年我跟尹烨先生說,我們的中科院超算中心去探索研究全基因組分析,對這個病的病因研究。大家知道我們每個人為什麼得病嗎?我分享一下我的體會。基因陽性、基因陰性,大家知道我這麼拼搏,比我拼搏的人還有很多,為什麼他沒得漸凍症,因為他們沒有漸凍症的易感基因,第二個就是外部環境。後來我們給中科院超算中心提供了分析,全部漸凍症患者都有同樣的特點,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比正常健康對照組的基因,顯示免疫應激代謝的問題。也就是說從基因層面,我們已經鎖定了漸凍症的病因,也給大家做一些啟發,不是沒有原因,漸凍症疾病是有原因的。是以希望大家能夠在漸凍症這方面予以關注,同時保證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和心境,這樣能夠保持健康。給大家做一個啟發吧。

尹烨:我們第一批的結果就已經把這個漸凍症的診斷率從原來的5%-6%的陽性檢測率,提升到了30%或者更多,而且亞型看得更清楚。1665年如果沒有光學顯微鏡的發明,我們不會知道細胞和微生物,就沒有辦法解決感染的問題。我們以前怎麼說感染呢?都是上帝降罪、鬼神作祟。今天知道就是被微生物感染了,同樣我們追究有一天會破譯到衆多疾病的命名,因為今天的工具,今天工具的成本,今天的科學技術,包括我們現在還有基于AI的一些綜合的分析。是以我覺得這個事情終究會解決。

蔡磊先生在《相信》這本書的書面就寫到一句話,縱使不敵,也絕不輕服。《亮劍》裡面的李雲龍說,即使你面對一個絕世劍客向你出劍,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拔劍,這種亮劍精神是最需要的。我想不管多難,中國人一定要有信心在這個時候走出來、站出來、喊出來,信心比黃金還要重要。西方的米開朗基羅是偷火的,中國燧人氏是鑽木取火的。西方認為大洪水的時候大家隻會躲到一個船上,我們中國人當時就已經大禹治水了。每一個民族可能都覺得太陽神很厲害,中國人不僅有誇父追日,還有後羿射日。我想這樣的一種精神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去與天鬥、與地鬥,而是在逐漸的認知客觀規律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學會了去更多地認知規律、敬畏自然,人定順天,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一切。蔡磊說我信絕望之後的希望,蔡磊說我信努力之後的可能,蔡磊說我信生命之上的意義。我們終究都是一代人,然而我們的精神應該以一種不可磨滅的文脈方式傳承,我希望能在我們能在已知的可見宇宙當中永遠貯存。再次感謝今天新浪給我們搭的這個平台。蔡磊兄,祝一切好,我們年年見。

蔡磊:好,我最後分享一下,我和尹烨先生做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在過去三年多來,我也是一個微薄的力量,但是在規模化的基因庫建設和病因研究的突破,從0到1推動病理樣本庫的搭建,我們在臨床招募速度的突破和漸凍症患者大資料科研平台的搭建,以及100多條漸凍症藥物研發的管線推動,都是遠遠超過過去幾十倍乃至更多。

是以我想給大家最後分享。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與大家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