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作者:内科醫師王獻勇

小何今年22歲,是名大學生,平時生活飲食不規律,經常暴飲暴食。

大概從半年前開始,小何發現自己特别容易口渴,吃得也多了起來,但體重卻下降了10公斤左右。這一奇怪的現象讓小何的心裡逐漸不安起來。

2天前,沒吃早飯的小何突然在宿舍暈倒,舍友們連忙将她送往附近的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小何确診為1型糖尿病。

對此,小何很擔心自己活不太久,她曾聽說年輕的糖尿病患者都不長命。事實真如小何說的那樣悲觀嗎?這篇文章帶大家一探究竟。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一、年輕糖友壽命縮短14年?掌握3點同樣能長壽

近期,《柳葉刀糖尿病與内分泌學》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了糖尿病與長壽之間的關系。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調查了約150名糖尿病患者資料後,得出來具體資料結果。

研究發現:與無糖尿病史人群相比,30-39歲年齡段的糖友們全因死亡風險高出2.64倍,其中,心血管病死亡風險為3.93倍、癌症死亡風險為1.48倍、其他因素死亡風險為3.9倍。

再次換算資料得出,30歲時被診斷出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預期壽命可能會縮短近14年,而且每早10年罹患糖尿病,患者壽命相對應減少4年。

也就是說,20歲糖友,預期壽命甚至有可能縮短近18年。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這篇文章雖然調查的僅是2型糖尿病,但1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與2型差不了多少。多篇文獻早已報道,20歲之前确診1型糖尿病,男女患者分别減少約11年和13年;10歲前确診,男女分别減少約14年和18年。

如此看來,不管是2型糖尿病還是1型糖尿病,年輕患者們都要比老年患者面臨更多的挑戰。從患病特征來看,與晚發型相比,40歲前确診的早發型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糖尿病家族史、更高的BMI、更加不穩定的血糖、體内胰島素抵抗和B細胞功能下降的更為明顯,而且更易發生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症。

也就是說,2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基礎條件就比較差,如果後期不及時調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都有可能發生。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基于此,年輕的2型糖友們,除了控制飲食外,更重要的是做到運動減肥,像是高強度間歇運動就非常适合。

傳統的減脂方式是通過跑步、遊泳等各種中低強度、且持續性的有氧運動組成,而高強度間歇運動是通過高擡腿、跳箱、沖刺等各種高強度運動組成。

高強度間歇運動側重于“運動+休息”的循環模式,常常利用短時間内心率的快速波動來迅速燃燒卡路裡。與傳統的減脂方式相比,高強度間歇運動能在較短的時間内,燃燒體内多餘的脂肪。 也就是說,這項運動非常适合已經确診為2型糖尿病的、年輕的肥胖群體,前期做有助于盡快提高身體素質,後期堅持做可幫助穩定血糖。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與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20歲左右确診1型糖尿病的年輕患者更多,他們甚至可能沒有暴飲暴食,每天吃很多甜食等不良習慣,隻是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出現故障,本該對待外敵的殺傷性T細胞開始攻擊自身的胰島β細胞。

由于患病機制不同,1型糖友們雖然什麼食物都能吃,但是每餐攝取的碳水量和含糖量都需要精密計算,以便注射适當的胰島素,防止低血糖或者高血糖頻繁發生。

基于此,1型年輕糖友或注定一輩子依賴胰島素生活,不僅檢測血糖的次數比2型要多,而且遇到的高強度的血糖波動風險也更大。此外,定期體檢更不能忽視,但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的側重點有些許差别。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據多篇文獻提到的那樣,早發型2型糖尿病是一種更具有攻擊性的代謝表型,是以,他們的視網膜病變進展更為迅速,肝腎功能也同樣如此。

然而,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眼底檢查和肝腎功能檢查外,還多了一項皮膚檢查,畢竟一天4~5往皮膚注射胰島素,肯定是需要檢查注射部位是否存在營養不良,并找尋合适的部位以便輪換注射。

總而言之,30歲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話,不說研究結果中的“壽命或縮短14年”,有所縮短是有很大機率的。但如果能控制好飲食、多運動、計算好注射胰島素的量以及定期體檢,年輕患者還是能活到理想歲數的。

老年人羨慕年輕人健碩的身體,但殊不知,除了糖尿病這種慢性病,還有2種疾病好發于青壯年,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果或不能承受。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二、腰腿痛和心肌炎,青壯年嚴重低估的2種疾病

1.18歲~35歲總出現腰酸背痛?小心3類疾病

很多學生和上班族在出現腰酸背痛時,第一反應是勞累過度所導緻的,但是這并非是唯一原因,至少與3種疾病有關。

最常見的莫過于韌帶炎、肌肉勞損以及脊柱滑脫等慢性損傷類疾病。這類疾病的患者大多從事的是需要長期伏案或者彎腰工作的職業,也好發于妊娠期婦女以及肥胖群體。

通常是由于久坐姿勢不當,血液循環不暢所導緻的肌肉勞損和纖維化引起的。是以,除了藥物或者手術治療外,多做拉伸運動,避免久坐,解除誘因才是防止複發的關鍵。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第2種則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這類患者患病後都會出現反複的腰臀部疼痛,卧床休息後,疼痛症狀會逐漸減輕或消退。對此,很多患者會在發現腰椎間盤突出後,會想着去推拿按摩一下。但推拿按摩真的能治好腰椎間盤突出症嗎?答案是:不行。

首先,人體背部到椎間盤有3~4cm的皮膚、肌肉以及脂肪組織,而且先後還要穿過椎體後方的韌帶、椎弓、棘突和椎管,最後才能到達椎間盤。

是以,不管按摩師是多大力氣,都不可能将椎間盤按回去。

最後則是大家最不想聽到的強直性脊椎炎。

這類疾病在大陸的患病率約為0.3%,即每1千國人中就有3個人患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而且無法根治。是以,如果感覺背部有種“石化”的疼痛,睡覺翻身都困難,千萬不要拖延治療。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2.愛運動的年輕人更需要警惕心肌炎

顧名思義,“心肌炎”就是發生在心髒上的發炎,大緻分為慢性心肌炎、普通急性心肌炎,以及暴發性心肌炎三類,其中,最危險的當屬暴發性心肌炎,它能在一夜之間發展到心衰纖維化的程度,進而危及生命。

這種疾病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太容易被忽視。

首先,心肌炎與感冒的症狀高度相似,都有心慌、氣短以及胸痛等症狀,而且年輕人大多熬夜、飲食不規律,經常處于亞健康狀态的他們難以用感覺區分兩者。

再者,每個人罹患心肌炎的症狀和檢查結果都不太典型,是以很容易被漏診,而這個原因也大大加速病情的發展。

糖尿病與長壽關系被發現?30歲患糖尿病,壽命或縮短14年,真假?

最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部分有運動喜歡的人,感冒發燒2周後不休息,依舊堅持鍛煉,而這種習慣此刻卻會加重免疫系統抗病毒的負擔。

是以,不建議年輕人帶病工作,因為你無法判斷自己是感冒,還是心肌炎,如果在機體被感染的情況下,還讓心髒帶病工作,營養心肌的冠狀動脈極有可能發生痙攣,進而引起休克猝死。

三、結語

綜上可知,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年輕患者都有縮短壽命的可能,但如果有針對性地管控好血糖,活到100歲也不成問題。

除了糖尿病這種慢性疾病,心肌炎以及腰腿痛等同樣不容小觑。是以,建議大家越年輕越要重視身體健康,以免等老了各種病纏身才後悔。

文獻:

【1】Life expectanc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ges at diagnosis oftype 2 diabetes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23 million person-years of observation.

【2】許領先,王晨光,陳晨等.年輕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特點及研究進展[J].新醫學,2021,52(03):170-174.

【3】李彥軍,韓宜儒,肖冰帥等.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23,44(11):3145-3149.

#文章首發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