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象棋教育升溫:世界冠軍效應帶動素質教育新品類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國際象棋這個小衆的青少年素質教育品類如今逐漸升溫。

1991年,謝軍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也是國際象棋史上第一位歐洲以外的女子世界冠軍。随後幾年,國内掀起了一波國際象棋熱。

當時還不到5歲的杜春晖也被家裡送去學國際象棋。“謝軍的成功讓普通家庭認識了國際象棋,對國際象棋的普及産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杜春晖說,他在2017年獲得了全運會國際象棋冠軍。

2023年4月,中國棋手丁立人再添殊榮,成為國際象棋曆史上第17位世界冠軍,也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國際象棋世界棋王。

這又一個裡程碑事件帶來的連鎖效應正在發生。此時的杜春晖,已投身青少年國際象棋教育。近年來,他眼見着國内學習國際象棋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在深圳等城市已蔚為大觀。

近日,杜春晖擔任教學和教研總負責人的火花國際象棋上線,這是近期又一個青少年國際象棋線上教育品牌。

國際象棋教育升溫,并不隻是新添了一個細分的青少年素質教育品類這麼簡單,它背後有清晰的市場需求和增長脈絡,更代表了青少年素質教育的發展動力機制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多重因素助推國際象棋教育市場

國際象棋教育是一個在國内被長期忽視的素質教育品類。

這其實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智力體育運動項目,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在全球有約7億國際象棋愛好者,國際棋聯擁有199個成員國,是僅次于國際足聯的世界上第二大單項體育組織。

在國内,國際象棋教育的滲透率常常被拿來與中國象棋、圍棋對比。堪稱國民運動的象棋幾乎進入了大多數家庭,過于普及影響了象棋教育市場;圍棋教育的市場滲透率目前領先國際象棋,且和國際象棋一樣處于快速增長期,隻不過從國際普及率來看,國際象棋教育更有想象空間。

從市場需求側來看,國際象棋教育的發展有複合紅利。

首先,國際象棋對青少年素養提升、智力開發的影響已經被普遍認可。

國際象棋有着“智慧的體操”“人類智慧試金石”的美譽。“很多人認為國際象棋是一種遊戲,其實它是一個教育工具,對于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的人,學習了國際象棋的知識、理論和思維以後,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今年已92歲高齡的徐家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徐家亮1958年獲得全國國際象棋冠軍,也是國内第一位國際象棋國際裁判,如今還在從事國際象棋教育工作。

徐家亮說,國際象棋能夠鍛煉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包括互相配合的合作能力、抗挫折和承壓的心理素質、富有想象力的藝術素質,和能夠耐受連續幾個小時對弈的體能素質等。

其次,國際象棋已形成完善的競賽和等級認證體系,牽引棋手終身學習。

比賽和考級,對于素質教育的效果外化、吸引學員持續學習有重要價值,這已在藝術、程式設計等品類中得到印證。

中國國際象棋協會棋士等級共分為17級,1-15級為棋士,最低為15級,棋協大師、候補棋協大師隻有中國國際象棋協會有權授予,是國際象棋業餘最高的兩個等級。

這樣的等級排列從易到難,有利于吸引青少年進入國際象棋領域,并持續學習、競賽。

第三,國際象棋被部分地區列入特長生項目,是升學的敲門磚。

據報道,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招收國際象棋特長生,學軍中學西溪校區今年首次招收國際象棋特長生。這兩所杭州頂尖高中對國際象棋棋手的青睐,釋放了明顯信号。此外,青島、深圳等地的多所名牌高中均招收國際象棋特長生,今年青島還一次性公布了未來三年的特長生招生計劃,增加了選擇這條升學通道學生的确定性。

選擇成為國際象棋特長生,一方面可以通過體育特長生路徑繼續升學,另一方面他們往往在智力方面有一定天賦,即便退出特長生亦不會影響文化課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财經大學等知名财經類高校也招收國際象棋保送生。“擅長國際象棋的青少年,表現出對數字、數學的特殊敏感和天賦,很多人就讀了金融類專業。”杜春晖說。

第四,國際象棋由于在全球普及性高,是海外留學申請時越來越發揮作用的背景規劃項目。

一方面,有的海外高校對國際象棋棋手予以特别重視,甚至列入加分項,另一方面,國際象棋往往是海外留學生融入當地社群的便捷途徑。

非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動力換擋

國際象棋教育升溫,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新添了一個小衆的青少年素質教育品類。杜春晖估計,全國國際象棋學習者約300萬人,這意味着一個每年約30億元的教育訓練市場。

其意義更在于,國際象棋教育鮮明展現了非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市場發展動力機制的轉換。

國際象棋教育升溫:世界冠軍效應帶動素質教育新品類

在與學科學習的關系方面,非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正在從依附于學科學習向與學科學習融合轉變。

依附關系意味着“主科”與“副科”的差别,是以當學業、考試壓力加大時,傳統的體育、藝術等素質教育就要“讓位于”學科學習,但程式設計、思維、人文創作、雙語戲劇等新素質教育品類的興起,與學科學習高度融合、互補,甚至開始平替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

在素質發展方面,非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正在從注重發展單一素質向發展綜合素質轉變。

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育”發展中,傳統的素質教育更偏重體、美、勞等單一素質,但國際象棋等新品類是從體育項目中發展出來的智力運動項目,思維、STEM等新品類更是開始滲透、搶占傳統上由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占據的智育陣地。

在與文化課成績的因果關系方面,非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正在從影響文化課考試成績向不與文化課抵觸甚至有助于應試轉變。

國際象棋、思維、STEM等新品類有助于擴充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思維邏輯能力。

總體上,随着新素質教育品類不斷湧現,非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的發展動力正在換擋,從傳統的滿足興趣為主,向提升素養為主轉變。國際象棋教育順應了這一趨勢,是換擋過程中的代表之一。

全國市場發展不均衡

在國内,國際象棋教育還是一個小衆市場,發展存在短闆。

這個市場處在萌芽期,在個别地方已經燃起“星星之火”,但在全國發展不平衡。

21世紀經濟報道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的國際象棋教育搶占了先機。截至2022年,國内有八個全國國際象棋之鄉,有幾百所國際象棋特色校。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在全區80餘所國小、幼稚園普及國際象棋教學,許多學校形成了人人一副國際象棋,個個會下國際象棋,班班是賽場,周周有賽事的良好氛圍,全區常年學棋少兒達5萬餘人。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雖然從2006年才開始大規模開展國際象棋運動,但已有7所中國小校和幼稚園被授予“全國國際象棋特色學校”,全區被授予“國際象棋之鄉”,常年在訓運動員近4000人。

深圳的國際象棋普及程度更是在國内一枝獨秀。“行業内戲稱,深圳的國際象棋俱樂部像便利店一樣常見。”杜春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然而,在全國範圍内,普及國際象棋運動仍有巨大的空間。

這個市場上的教育機構,主要以地方協會、棋社、俱樂部為主,規模小而分散,缺少知名品牌。

杜春晖介紹,深圳的市場發育很好,有的俱樂部在深圳市一個區的學員規模就達3000多人。但21世紀經濟報道調研發現,在其他一線城市,國際象棋俱樂部規模明顯偏小。

一份2022年北京市國際象棋教育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所調查的國際象棋俱樂部大多數面積在200平米以下,教練在10人以内,一半多俱樂部的在讀學員不足百人。

“國際象棋教育的續報率其實很好,在60%以上,但由于行業整體的社會認知度不高,一些中小俱樂部的學員結構呈現‘老生多、新生少’的倒金字塔結構,影響長期健康發展。”上述負責人說。

國際象棋在大陸起步較晚,很多棋手雖然棋藝精湛,但卻不一定善于教學。是以,各個城市的師資分布并不均衡,且對于教學内容、教學流程等方面也缺少統一的标準。

線上技術彌補短闆

這種情況下,線上國際象棋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

首先,線上直播大班課形式,可以最大化實作優秀師資的覆寫面。一名教師可以同時給數千名學員授課,教育機構完全可以“優中選優”,在有限的國際象棋教師隊伍中選拔少許名師,但已能夠滿足教學需求。

其次,線上教育機構順應“講練結合”的教學規律創新教學模式。“三分學、七分練”是很多素質教育品類的特點,國際象棋也不例外。杜春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是以,火花國際象棋研發了“大小班直播”的教學模式,專業教練面向所有學員開大班直播,講解理論和知識點,講解完成後,将直播權限交給小班主講老師,每名老師面向12名以内的學員開小班直播,練習剛剛講授的知識并予以指導,以及開展師生、生生互動,完成後再将直播權限交給專業教練做下一步教學。

這就打破了傳統線上直播大班課和線上直播小班課的界限。實際上,線上程式設計教育等領域也在探索傳統線上教育模式的重新組合。

第三,AI技術讓學員有了更好的人機對弈練習工具。早在1996年,超級電腦深藍首次挑戰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但以2:4落敗。很快研究小組把深藍加以改良,1997年5月再度挑戰卡斯帕羅夫,深藍在第六局中以勝利告終。

如今,業内許多機構都引入了人機對弈的訓練方式。“線上對弈是練習的重要途徑之一,雖然現在計算機的水準越來越高,人類已經望塵莫及,但人可以借助軟體來提升自己的水準,這比找真人對弈友善且實惠。”徐家亮說。

杜春晖認為,人機對弈要分層設計,比如,不能上來給孩子一個毀滅性的打擊,讓他完全下不過計算機,而是應該不會讓孩子一直輸,也不會一直赢。“這就需要借助AI的能力,我們未來會研發建造一個更适合孩子的對弈平台。”他說。

“總之,對于普及國際象棋教育,尤其是開展啟蒙教育方面,線上教育模式具有巨大優勢。”杜春晖說。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