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我們常說,曆史是最好的老師。那麼,當我們回望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能學到什麼呢?

或許你會說,會學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當然,這毋庸置疑。然而,曆史遠不止這些。她更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彙集,其中蘊含着人性的千面百态。今日,就請聽我娓娓道來一段東方雄獅的身世轶事,看看曆史的滄桑風雲中,都隐藏着怎樣凄美動人的故事。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漢武帝心系通西域,絲綢之路由此拉開序幕

公元前138年,西漢武帝劉徹繼位。此君乃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他志在通西域,打開絲綢之路,與西域各國進行貿易往來。

然而西域道路迢迢,中途多艱險。其時匈奴單于屢屢侵擾邊疆,絲路要打開,必須先解決匈奴的威脅。

于是漢武帝先派大将軍霍去病,率領十餘萬大軍深入祁連山,大破匈奴。霍去病一舉擒獲單于備,匈奴軍勢大挫。河西走廊重回漢朝統治,西域通道初步打通。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霍去病凱旋歸朝後,漢武帝大喜,封他為“大将軍”。霍去病也沐浴着萬人敬仰的目光,心中卻始終牽挂着邊關軍民的疾苦。他請求漢武帝減輕群眾賦稅,得到漢武帝的準許。

與此同時,漢武帝派遣張骞出使西域,希望能與各國修好通商。當時西域局勢複雜,匈奴殘餘勢力四處為患。為確定張骞平安出使,漢武帝先後多次派兵擊滅西域北道的匈奴部衆,保護通道安全。

在漢軍的護航下,張骞終于曆盡艱險,抵達西域。他先後遊曆大宛、康居、烏孫等三十六國,宣揚漢朝國力,邀其東歸通商。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西域各國見張骞來意真摯,加之漢軍之強盛,都派使者與張骞一同回朝觐見。漢武帝聞訊大悅,親自前往長安迎接。

當西域諸使踏上漢地伊始,便為中原文明所折服。他們頓時痛定思痛,自覺落後于中原數百年。于是紛紛要求留在長安學習先進技藝,帶回西域傳播。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此後幾年裡,西漢與西域各國使者來往頻繁。中原的絲綢、手工業品源源不斷運往西域,換回胡楊木、白玉、雞字青金、馬匹等物資。絲綢之路由此正式貫通,為古代中外文明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而漢武帝最終還是沒有忘記當年的心願。在位晚年,他先後派李廣利征伐西域的輪台、烏堂兩國。這場戰争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漢武帝還是在西域設立了“騎都尉”管理其事務。這标志着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版圖,漢武帝通西域的宏圖也基本實作。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神秘西來“聖獸”初現中原,獅虎對峙引人遐思

漢武帝對西域用兵頻仍,目的無非是希望打通絲綢之路,實作與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但中原乃天朝上國,西域諸國又有何物能入漢武帝“法眼”呢?

此時西域中一些小國蠢蠢欲動,紛紛獻上本國特産,想讨漢武帝歡心。其中大月氏、安息諸國出産獅子,遂将此神奇動物作為貢品送到長安。

當這神秘“聖獸”被擡到宮中時,文武百官無不紛紛圍觀,連漢武帝也頗感興趣。這些朝臣們平日裡見多識廣,從沒見過如此形體怪異的動物。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使者見衆人好奇,忙解釋道:“此乃大陸供奉的百獸之神,威風八面。如果帶來一隻成年公獅,恐怕會危及陛下與群臣的安危;是以這是一隻稚嫩的小獅子。”

漢武帝聽後頗為贊同。他知道西域多奇物異獸,對這聖獸也就沒了懷疑。當下便問道:“我大漢乃是青龍的傳人,龍為萬獸之長;那麼你們西域奉為聖獸的這頭獅子,又怎麼樣呢?”那位使者畢恭畢敬回道:“這獅子乃百獸之王,正所謂‘獅吼漢陽’,連老虎也要避其鋒芒!”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漢武帝聽了大為驚訝。他沉吟片刻,忽然想到一個主意:“既是你們口中的百獸之王,那不如讓它與我中原的百獸之王較量較量,看什麼是真正的王者!”

于是漢武帝立刻下令,将宮中的一隻兇猛老虎牽來與小獅子對峙。左右将小獅子扔進老虎的籠子,群臣無不屏息靜觀,生怕這可憐的小東西即刻被老虎分食幹淨。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事情的發展卻大出衆人意料

那隻老虎本來正在低吼示威,見到小獅子的刹那頓時安靜下來。它歪着頭打量着這個從未見過的小家夥,似乎在好奇對方的身份。

小獅子也不甘示弱,昂首挺胸沖老虎吼了幾聲。這尖銳的吼叫聲瞬間擊退老虎的恐懼,它後退幾步,竟不敢動這小小的對手一根汗毛!

漢武帝和群臣們都目瞪口呆。他們實在無法了解,明明隻是一隻弱小的幼崽,怎會讓威武的老虎如此畏懼。這獅子難道真的就是他們口中的百獸之王?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而現代人一知曉這段故事就恍然大悟。因為中原之地素未見過獅子,虎對陌生的天敵自然會心生懼意。再者說獅虎體型相近,厮殺難免雙方受傷。是以老虎也從本能選擇避讓,這很容易了解。

但在那個年代,老虎向來就是百獸之首,它會甘拜下風實在匪夷所思。于是衆人紛紛認定,這西來神獸定是萬獸之王,連中原聖獸也要讓它三分。

此事後,漢武帝對這隻小獅子愛不釋手。他命人将它豢養在禦花園,時常親自前來觀賞玩耍。有诏令三川六宮無論男女老幼,每日必須向小獅子行三叩九拜之禮,以示對“百獸之王”的崇敬。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神獸獅子被帶到中原後,深深影響着人們的審美和價值觀念。于是很快,獅子的形象便在中原民間廣為流傳開來。

東漢時期,這種動物終于有了自己的中文名稱——獅子。它取代老虎成為新的“百獸之王”,在中原文化中被廣泛運用于建築裝飾之上。如今許多古建築入口處仍然可以看到成雙成對的石獅鎮宅,由此可見獅子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華夏文明這頭沉睡的雄獅,終于在近代蘇醒

漢武帝馴養小獅子一事,成為群臣茶餘飯後的佳話。但是,一代神獸的出現,卻牽動了中華民族自身認同的變遷。

曆史長河,幾經滄桑,這神秘的東來客已融入中原血脈,與夏族子孫們心心相印。到了近代,當這個古老東方文明遭遇内憂外患之時,先賢們忽然想起了這故事,并在其中找到民族複興的希望。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1840年鴉片戰争後,西方列強紛紛東侵,逼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個自稱“天朝上國”的東方古國,瞬間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

面對民族危亡的邊緣,仁人志士們痛心疾首。左宗棠、曾國藩、林則徐、魏源等人都不甘心坐視東方文明被侵占摧毀。他們以各種方式發聲,希圖喚醒這頭沉睡的中華雄獅。

在他們努力倡導下,“東方雄獅”這一概念迅速在民間傳播開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中國這頭睡獅已經蘇醒過來!她抖擻精神,昂揚姿态,正要發出驚天動地的巨吼。這吼聲必定令列強震懾,再也不敢輕易侵犯我神州大地!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東方雄獅”的概念極大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在甲午戰争後,人們發現這昔日的“東洋病夫”正以不可思議之勢崛起。中日戰争時,在“雄獅”的鼓舞下,抗日劇作《獅吼記》掀起了轟動全國的熱潮。

然則這一切的激蕩與疾呼,終究源自一個平凡的小故事。說來也巧,當年漢武帝不過好奇一番,便引來了這神秘客。誰知一頭百獸之王的到來,竟牽動了一個古老文明命運的起伏。

漢武帝嫌胡人進貢的動物長得醜,扔籠子裡喂老虎,老虎卻伏地不起

結語

是以我說,曆史就是人性。她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蘊藏着人們的喜怒哀樂。今日這小小東來神獸的傳奇,便是曆史韻味的一隅懸河簾底。

同樣,當我們追根溯源,細味民族的往事,也許就能找到文化自信的泉眼。這泉水滋養華夏兒女,潤澤神州大地。讓我們攜手同心,共鑄中華複興偉業,續寫民族的新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