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作者:九派快訊

【來源:光明日報】

丹青賦彩歌盛世,翰墨流霞繪華韻。12月20日,“墨韻丹青——黑龍江省博物館藏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精品展”面向社會開放。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黑龍江省博物館梳理研究藏品資源,深入挖掘提煉作品背後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甄選館藏中國近現代書畫後,內建了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等20位巨擘的70餘件(套)作品。據悉,這是龍博首次全方位、多角度呈現館藏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珍品,建立館以來藝術類展覽之最,展覽将持續至2024年3月。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齊白石在40歲之前畫過螃蟹,其畫法取自清人畫法,‘圓身竹節腿’,略顯呆闆不見靈氣。這幅作品是白石老人85歲所作。此時畫家人畫俱老,筆墨愈發舒卷自如。”伴随講解員生動的講解,隻見繪畫中的螃蟹活潑生動,嬉戲水間。墨色深淺濃淡與水分的滲透幹濕,将螃蟹的質感與毛絨表現得淋漓盡緻,躍然欲出。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墨蟹圖軸》齊白石1945年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平生最愛梅花,曾有‘安得梅邊結茅屋’之願。”“您懂行,這幅《墨梅中堂》是吳昌碩先生創作于1916年立夏不久,追憶舊時在香雪海賞梅所作。大篆和草書的筆法融于枝葉間,給梅花賦予質感,古韻盎然。”今年67歲的哈爾濱市民白先生自幼與書畫結緣,對吳昌碩的畫作了解頗深,在他看來,梅花孤傲冷豔,清逸豪放,吳昌碩把畫梅作為一種“緣物寄情”,梅花便成了他畢生所畫最多的題材之一。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墨梅中堂》吳昌碩1916年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走進展館深處,一幅筆墨看似清潤散淡,卻深得遒厚靈動蒼勁之貌的畫作映入眼簾。墨梅從右下角最底處直沖雲霄,豎通整幅畫面。松樹從左下角攀岩而上,而又斜勢崎岖而落,橫貫整幅。章法好像刀劍交鋒,縱橫交錯,有如沖紙欲出,逼人眉宇之力。“眼前這幅是潘天壽的《指墨松月梅圖軸》。指墨,是用手指沾墨結合秃筆畫于紙面,是潘天壽晚年非常喜愛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展館講解員介紹。

70餘件巨匠佳作再現東方美學意蘊

(《指墨松月梅圖軸》1962年 潘天壽)

“本次展出的館藏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精品,以藝術大師的筆墨情緻、文化氣韻和精神追求,展現蘊藏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東方美學精神,拉近藝術與公衆的距離。”黑龍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覃勁表示,此次展覽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既展現了大師們深厚的藝術造詣,又能夠讓公衆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提升審美素養,堅定文化自信。未來黑龍江省博物館将進一步發揮館藏資源優勢,策劃推出“蝴蝶展”“銅鏡展”等展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将旅遊“流量”轉化為文化“留量”。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士英 攝影周雨墨)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士英 攝影周雨墨

責編:張永群

編輯:邢妍妍 朱曉帆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