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作者:資深媒體人journalist

菏澤是著名的冀魯豫革命老區。這裡曾進行了潘溪渡戰役、鄄南戰役、郓城戰役、沙土戰役、魯西南戰役等等,有25224名英烈長眠在菏澤大地上。英雄的菏澤兒女以自己不屈不撓的鬥争,在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了獨特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冀魯豫邊區,去尋找那些紅色印記。

冀魯豫邊區紀念館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是在楊得志、段君毅、趙健民等老同志的倡導群組織下,在菏澤趙王河畔興建的大型跨省革命曆史紀念館。按照革命活動進行的時間順序,紀念館的展館分為星星之火廳、浴血抗日廳、平原逐鹿廳和革命兒女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黨的上司下不怕犧牲、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1943年曹縣發生了罕見的災荒,餓殍遍地。縣長王石鈞率領基幹大隊在反掃蕩中不幸中彈,身受重傷的他被當地群衆擡回村子,彌留之際,他聲音微弱地問大夥兒:“楊樹花開了沒有?”旁邊有人告訴他,花已經開了。他斷斷續續地說:“這就好了,群衆有吃的了。”随後便離開了人世。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于菏澤市區趙王河畔。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是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在菏澤市興建的大型跨省革命曆史紀念館。紀念館占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平方米,集展廳、畫館、廣場、園林、水面建設于一體。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先後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機關”“國家 AAA級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等榮譽稱号。

菏澤烈士陵園

菏澤烈士陵園建有著名烈士雕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紀念碑和烈士紀念主題館。烈士墓區安葬了164名有名烈士及在沙土戰役和定陶(大楊湖)戰役犧牲的1852名無名烈士。

英雄“紅三村”

抗戰時期的菏澤曹縣“紅三村”被稱為魯西南的“小延安”,是劉崗、伊莊、曹樓三個村子的統稱。抗日戰争時期,這裡是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日本侵略軍對此恨之入骨,在其作戰地圖上用紅筆将三個村子圈在一起,并寫了一個大大的“赤”字,“紅三村”由此而得名。1940年8月,在面臨力量三四十倍于己的敵軍攻勢下,魯西南地委在此依靠群衆堅持對敵鬥争長達4個月之久,最終取得勝利,保住魯西南根據地。1943年10月6日,1500多名日僞軍侵占“紅三村”,為逼問共産黨黨員和軍用物資的下落,對村民進行了七天七夜的拷問,還在村裡挖了水牢,把村民趕入其中,用盡酷刑。當時25 歲的秦興體同志任五分區根據地供給部保管股股長,為指揮群衆備戰,錯過了撤退時機,被抓進水牢。為讓秦興體說出隐藏的軍用物資下落,日軍施以割肉、火燒等酷刑後未果,用刺刀捅進了他的腹部,秦興體同志高喊“共産黨萬歲”後慷慨赴死。“水牢事件”中共有70多名村民被日軍拷打緻死,50多名村民因病因饑餓喪生,全村400多間房屋被毀。但整個抗戰時期“紅三村”的百姓無一參加僞軍,無一當漢奸和叛徒,堅持與日僞軍浴血奮戰八年。

菏澤市抗日紀念館

是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機關,2011年3月建立搬遷于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劉寨村北100米路東,規劃面積498畝,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投資5000萬元,是我市瞻仰緬懷革命先輩的重要場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後獲得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山東省愛國擁軍模範機關等榮譽稱号。

單縣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機關、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位于單縣城區,占地420畝,東環涞河水,西望栖霞山,古樸清幽,莊嚴肅穆。涵括以褒揚先烈為主基調的紅色教育基地、以千年古堤、一裡三台(琴台、曬仙台、天台)為軸線的曆史文化勝地及以仙人湖為主體的水上景觀。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英雄閣、吳大名烈士墓、李貞乾烈士墓、俊婷秀廊等二十餘處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承載着人民群衆對湖西革命老區的紅色記憶。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位于菏澤市郓城縣,始建于1959年,安葬烈士1309名,其中著名烈士4名(中共七大代表、運西地委書記梁仞仟、冀魯豫第八軍分區司令員徐秋、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九支隊支隊長羅明星、魯南軍區人武部部長樊誠)。主要紀念設施包括主展廳、副展廳、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廣場、紀念亭、紀念碑、烈士墓區和景觀綠化區、著名烈士石雕和魯西南戰役群雕。

楊履謙故居

位于菏澤市牡丹區王浩屯鎮許寺村,現保留有正房三間、西廂房兩間,正房後期有過翻修,西廂房保持原貌。楊履謙(1898.12—1940.6),字麗庵,号更生,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王浩屯鎮許寺村人,從小在此居住成長,中學畢業于菏澤六中,後考入河北大學曆史系。抗日戰争爆發後,為保家衛國,組建了約300人左右的地方抗日武裝組織—聯莊會,屢建戰功,尤其在配合大部隊作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39年初,為幫助八路軍建立魯西南抗日根據地,楊履謙動員一切力量捐衣捐糧、典賣家産購買武器、馬匹支援部隊,受到了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的高度贊揚。楊履謙先後任八路軍冀魯豫支隊第四大隊長,東明、長垣、濮陽、菏澤、滑縣五縣聯防辦事處主任;冀魯豫支隊特務大隊長、中共東明縣自衛隊總隊長等職。1940年6月,在反日僞大掃蕩中,為掩護戰友撤離壯烈犧牲,時年42歲。2020 年 12 月31日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列入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2021年被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區級文物保護機關。

陳離生紀念館

位于菏澤市定陶區冉堌鎮東陳樓村,始建于中華民國,為一進二院落,由南至北依次為大門、管理房、展廳、東西廂房和正房。整座院落氣勢恢宏,布局有緻,為研究我市中華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提供了翔實的資料。2009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機關。

呂溝村抗日模範村紀念碑

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張灣鎮呂溝村中心街北。2011年被定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定陶縣第三批文物保護機關,2020年12月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依托呂溝村抗日模範村舊址開展呂溝村史館展陳布展工作,通過當年村民與日軍戰鬥使用過的大刀、雙節棍、紅纓槍等珍貴物品的展示,以及曆史圖檔、回憶資料的講解,生動講述呂溝人民浴血殺敵的故事。

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

位于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韓集鎮,系省級文物保護機關,2020年12月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現存劉崗村抗日聯防指揮部舊址和伊莊村軍工廠舊址兩處文物建築。2019 年,曹縣文化和旅遊局以劉崗村抗日聯防指揮部舊址為依托,打造了紅三村紅色文化展館,以此銘記和展示“紅三村”革命曆史。展陳面積約100平方米,包括村史沿革、烽火歲月、緬懷先烈、民俗及革命物品陳列四部分。

中共湖西地委舊址

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朱集鎮張寨行政村張寨村内,是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時期中共湖西地委的常駐地,是省級文物保護機關。1940年11月3日,山東分局決定,撤銷蘇魯豫區黨委,成立中共湖西地委,潘複生任地委書記,郝中士任組織部長,後陳璞如任組織部長,郝中士改任宣傳部長,郭影秋任統戰部長兼軍事部長,鹿渠清任民運部長,劉劍任青年部長,趙昱琴任婦聯主任,白新才、趙金才負責工會工作,李貞乾負責政府工作。1942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集總決定将湖西地委改由中共冀魯豫區黨委上司,仍稱湖西地委。1949年,冀魯豫三地委(湖西地委)專署機關由張寨遷駐單縣城。

中共單縣縣委舊址

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朱集鎮張寨行政村張寨村内,是中共第一屆單縣縣委成立所在地,是省級文物保護機關。1937年12月,經中共魯西南工委準許,中國共産黨單縣委員會在張寨正式成立,李毅主持召開了中共單縣縣委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1938年2月,在中共單縣縣委上司下,單縣各地紛紛開辦抗日訓練班,組建抗日武裝,1938年3月,單縣縣委從13個抗日自衛團中選調80名骨幹,組成了張寨抗日自衛團聯隊,這是在共産黨上司下建立的單縣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1949年,冀魯豫三地委(湖西地委)專署、單縣縣委、軍分區機關由張寨遷駐單縣城。

汶、郓、巨、嘉四縣邊區人民抗日救國會指揮部舊址

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田莊鎮白果樹村中心。該建築始建于清·光緒十三年,起初為王中祥家族的“靜心齋”。1939年,汶、郓、巨、嘉四縣邊區人民抗日救國會開展抗日活動期間曾在此設定指揮部。舊址院落東西20.3米,南北36.6米,占地面積742.98平米。正堂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為五脊二坡硬山式建築。高台作基,青磚砌壁,灰瓦覆頂,飛檐起翹,前檐有廊,明柱支頂,青磚壘砌,灰瓦覆頂。門窗隔扇儲存完好,室内梁架為典型的五架梁結構。2022年,依托該建築打造了“追憶抗日烽火,緻敬革命先烈——巨北人民抗日鬥争史料展”。該展分為四個版塊,内容為:吹響号角;抗日烽火;血肉長城;不忘初心。以民族自發抗日精神為主旨,策劃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内涵豐富的革命曆史資料和文物展覽,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在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彙聚發展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申莊村愛國自衛戰争殉難諸烈士紀念碑

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闫什鎮申莊村雷澤革命紀念館。該碑系1948年鄄城人民為紀念在自衛戰争中犧牲的30名革命烈士而刻立。碑高3.91米,寬0.83米,厚0.25米。碑向正南,碑首刻毛澤東主席頭像。頭像上方刻“人民救星”,兩側刻對聯“馬列主義普遍天下,澤東思想解放中華”。碑身上端刻“永垂不朽”四個大字,其下方正中豎排楷書陰刻“愛國自衛戰争殉難諸烈士紀念碑”;上款位刻碑文10行,行50字,除空格外48字,主要記述烈士的英勇事迹。下款位置刻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元月上浣并發起人姓名及全區群衆等字。碑陰為30名烈士姓名職務。2022年11月申莊村愛國自衛戰争殉難諸烈士紀念碑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同時,雷澤革命紀念館主要展示雷澤湖畔軍民在黨的上司下,軍民同心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艱苦卓絕的鬥争曆程,表現400多位英雄兒女為國捐軀,為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鄄南戰役無名烈士墓群

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古泉街道趙莊村烈士陵園内,北鄰趙莊民居,東臨縣警察局,西靠烈士紀念堂,南為陵園綠化帶,距離古泉街道辦事處2千米。一九四六年六月,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支援下,撕毀停戰協定,發動全面内戰,同年十月二十七日,蔣軍六十八師一一九旅和五十五師一個團附一個榴彈炮營、一個山炮營共萬餘人,由菏澤北犯鄄城。二十九日敵被阻于鄄南東、西富春大史莊一帶,被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二、三縱隊包圍。經過三十餘小時激戰,于三十一日勝利結束。斃傷敵三千餘人。生俘敵旅長劉廣信及其官兵五千五百餘人;繳獲各種炮一百四十七門;輕重機槍二百七十三挺。我六縱隊進至第一線阻擊敵新五軍和十一師增援,斃敵七百餘人。鄄南戰役是我劉、鄧首長在軍濮陽、尋機殲西線之敵的途中,抓住有利戰機,當機立斷、回馬一槍創造的優秀戰役之一,在我軍解放戰争的曆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鄄南戰役無名烈士墓群為1946年鄄南戰役中劉鄧大軍英勇作戰犧牲的200餘名幹部戰士的墓地。1979年6月,被鄄城縣革命委員會評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機關。鄄城革命紀念館展陳展示中國共産黨在鄄城縣境内的發展曆程,在鄄城革命史上重大曆史事件以及重要革命烈士事迹。

山東是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資源是寶貴的精神财富,也是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生動的曆史教材。位于魯西南的菏澤,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重溫發生在齊魯大地的黨史故事,我們也要學會傳承紅色基因,做忠誠國門衛士。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
尋找魯西南紅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