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親平台花了幾千塊,最後還是心灰意冷......那些忙于相親的年輕人,都遇到過什麼坎?

作者:都市快報橙柿互動

橙友“DAbv47”在橙柿互動“吐槽求助”發帖:希望報道這家紅娘網存在的問題,我之前在他們小程式上報名參加相親活動,到了現場從業人員不讓我和女嘉賓交友聊天,叫我看看後趕我走,後來結束,從業人員态度差,我咨詢活動免費不免費,客服說線下一對一收費,希望大家不要到這平台上報名參加相親活動,避免被坑受到損失。

相親,是很多年輕人繞不過去的話題,婚姻大事想自己做主,但現實生活不是小說,哪有那麼多緣分從天而降,相親成為年輕人打破社交壁壘的重要方式。不過,相親一帆風順的少,曆經坎坷的多,來看看我們身邊那些忙于相親的年輕人,在相親中遇到過什麼坎?

花了幾千塊錢,換了三四個平台

三年相親經曆讓28歲的小王很受傷

“在我眼裡家庭是最重要的。”這位橙友姓王,28歲,前幾年母親去世,隻剩下他與父親相依為命,自己想成家的意願越來越強。

“我是殘障人士,肢體殘疾,最近幾年身體也不太好,呼吸道上有疾病。現在家裡我和我父親兩個人孤苦伶仃,我希望有個夫妻,能夠讓家庭圓滿一點。”

前年,小王路過了一個“相親角”,現場來來往往的男女很多,相親氣氛很濃,小王旁觀了一會兒很上頭,給平台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第二天就有電話打進來,讓他去一趟相親平台所在的公司。

“他們說,如果要一對一見面,就需要交錢。”小王說,一開始平台要收幾萬塊錢,但對于殘障人士有一定優惠。“我說我也拿不出這麼多錢,對方就說,可以先交一部分,和女孩子見面先見起來,如果不合适,到時候可以退款”。

于是小王一次性交了3000元,可第一次見面下來,小王就不是很滿意,因為和平台說明想找比自己年紀小的,可是平台介紹過來的相親對象比自己大,聊得也不投機。

“這3000塊花得一點也不值,我說推過來的都不合适,平台也不給我退款。”小王說,在自己的再三要求下,平台才退款,但依舊扣除了部分手續費,最終隻拿回了1000多元。

線下相親的挫折,讓小王将方向轉移到了網際網路上。在小王使用的各個App裡,都出現了不少關于相親平台的廣告。這些相親平台,不是打着免費交友的旗号,就是在宣傳平台上的成功案例,小王看着看着,有些心動了。

這些相親平台,基本上大同小異,不是在小程式上就是要下載下傳個App注冊,送出完個人的資料以後,這些平台要求小王交錢才能參加活動。

主辦方定期會舉辦一些線下聚餐,每次聚餐會邀請十多位同樣在平台報名相親的單身男女,互相交流認識。小王說,這樣的活動參加了幾次,總感覺對方是平台安排的婚托酒托,“反正三四次接觸下來,總覺得對方不是為了相親來的。”

平台不行,小王隻能繼續換,但是平台上交的錢就拿不回來了。換了平台後,小王基本上隻選擇不花錢的線下活動。

免費的線下活動有時候在寫字樓裡舉辦,有時候在景區、郊外辦,人多的時候有三四百人,人少的時候也有一百多人。

在這期間,從業人員一直跟小王說,可以試試線下的一對一模式,隻要交一筆錢,就能享受更加好的服務,小王拒絕了。

“後來我再去參加活動,從業人員對我的态度就沒那麼好了,也不讓我跟女嘉賓聊天。但這個活動是免費的,我為什麼不能參加呢?”

三年的相親曆程,小王用過五六個相親平台,每個平台都要求小王交錢和相親對象見面,小王說,總感覺自己接觸的這幾個平台,都給他介紹了婚托。

今年,心灰意冷的小王沒有再接觸過相親平台。

在熟人介紹的圈子裡屢戰屢敗

希望自己的咖啡館成為破圈管道

大學畢業3年,劉紅(化名)僅是母親推過來的相親對象微信和照片,就有20多個,劉紅在裡面精挑細選了4個,陸陸續續見了面。

第一個男生,劉紅覺得是個“媽寶男”,因為無論自己和他聊什麼,他都會向自己的媽媽彙報,消息又從對方媽媽傳到自己媽媽這裡。

第二個相親對象是劉紅的國小同學,二人以朋友身份聊了一個多月,也沒能繼續下去。

父母很急,每次婉拒一個相親對象,母親都會來說,你怎麼又把人家吓跑了,有時候一家人開車出去玩,劉紅開着車,父母突然就會在後排聊起催婚的事,劉紅的男性朋友,父母也要就婚姻方面銳評一下,無論什麼話題,好像都要聊到結婚,再不歡而散。

劉紅沒有找相親平台,也沒有找線下婚介,因為對這些平台不信任,她的相親對象都來自父母的親戚好友同僚介紹,屬于熟人關系,原本以為熟人介紹要比婚介是以及婚介平台靠譜,但實際上,熟人圈子更小,來來回回就這些人。

相親多次無果,現在劉紅對相親這件事沒了信心,專心經營自己的咖啡店,面對每天早出晚歸的女兒,母親隻好央求她抽出時間和相親對象見個面,劉紅都安排在自己的店裡見面,一是能讓對方看看自己的工作,二也節約時間,至于結果,她不強求。

咖啡館來來往往的人多,也許是個打破社交壁壘的管道。不想再主動相親,是劉紅對自己相親經曆的總結。

想試一試相親平台但又擔心被騙

去年10月,25歲洋洋從南韓讀研歸來,母親就立馬給她安排了一場場面恢宏的相親——雙方本人和家長齊聚一堂,在酒店裡直接定了一個包廂。

一開始的洋洋,對相親抱有很大的期望。洋洋說,家人介紹的相親,最大的好處就是零成本,“多認識幾個朋友也不虧。”

但很快,她就意識到,這件事不是交朋友那麼簡單。

“我相到過家裡條件很好,但說話聊天很不分場合的人,我感覺他不尊重我;我也相到過很主動,但總是在抱怨自己很窮的男人,我并非嫌棄他沒錢,隻是覺得他在這件事上過于扭捏。”

洋洋說,相親對象接二連三,自己卻連一個能聊下去的都找不到,“我現在已經麻(木)了,隻能說在這件事上,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失望。”

上個月,父母又推薦了一個相親對象,來自母親麻将搭子的介紹。

“我已經很有耐心了,隻要我媽叫我見的,我都同意了。”洋洋說,一開始這個男的很有見面的想法,但自從叫他來自己店裡見面,這個男的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和劉紅不一樣,洋洋依然保持着那份對婚姻的向往,可是父母的介紹都來自熟人,不是母親的麻将搭子,就是父親的生意夥伴,圈子太窄了。

洋洋說想試一試相親平台,拓寬社交圈子,至少從父母的圈子裡走出來,但又擔心被騙。

“隻要相親平台足夠真實,我會去選擇相親平台的,花點錢也可以。”洋洋一邊說,一邊搖了搖頭:“但怎麼保證相親平台介紹的那些人,不是騙子或者婚托呢?”

對資料稽核驗證不嚴格

聯絡、聊天,每一步都要花錢

橙柿直通車記者實測相親平台

橙友小王在各種相親平台花了數萬元,但始終沒有遇見合适的對象,甚至每次見面,都給小王一種“婚托”的感覺,似乎對方就是來走走過場,自己交的錢也打了水漂。

人生大事通過相親平台來完成,到底靠不靠譜?橙柿直通車記者實測幾個相親平台,調查平台介紹模式。

注冊相親平台接到電話

視個人情況交幾千到幾萬的費用

記者在大型交友網站S網上注冊了一個賬号,填完姓名、出生年月和性别等一些基本資料後,第二天下午,一個号碼長達11位數字的電話就打了進來。對方自稱是S網的一位從業人員,聲音聽着是位大姐,說話帶着杭州口音。

大姐開門見山,說看到平台填寫的資料後,就想打電話來先問問情況,“小夥子,我跟你說,如果真的要通過我們這裡找對象,要交一筆費用的,你同意嗎?”

這筆費用,大姐說每個人都不一樣,要當面聊了才能确定,“有的人條件不是很好,但想找個條件好的,是以價格就高;有的人介紹起來友善,那麼收費就不高。總之,我們這有幾千的,也有好幾萬的”。

“你這個身高可以的,很多女孩子喜歡的。”“你分手到現在多長時間了?”“家裡有沒有介紹過對象啊?”“你喜歡什麼樣的?”,一連串的問題問下來,每次記者做出回答,大姐都會提及一些她遇到的成功案例。

比如提到收入條件的時候,大姐說,曾經有個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男孩,很意外地被一個女孩子看中了,“這個女孩是家裡開公司的,當時是姐姐陪她一起來的,我們也覺得可能家庭條件差得有點大,但沒想到那個女孩子對他有感覺,後面就在一起結婚了”。大姐說,這個東西也要看眼緣的,兩個人就算門不當戶不對,如果性格好在一起能過日子,也能走下去的。

大姐說,如果真的有意向,可以來西湖區的門店裡面登記,“小夥子,來登記要拿上證明的哦,你自己的話要身份證,驗證學曆還要拿學位證和畢業證書的”。

買會員才能解鎖聊天功能

紅娘說在網上找對象不靠譜

在B網使用者的個人首頁中,可以看到該使用者的頭像、年齡、身高、現居地、學曆、年薪、婚姻狀況等資訊,還可以了解對方的各項擇偶意向,但以上資料都是自己填寫的,沒有要求必須驗證資料。

橙柿直通車記者新增賬號後,上傳了非本人的照片,虛假填寫了個人資料,也送出成功了。

在首頁推送的數十個異性使用者中,記者随機點開了10位使用者的首頁,發現僅有1位使用者實名認證。

之後,聊天頁面出現了一些來自陌生使用者的私信,标注着一些關于年齡、身高、居住地、月薪等資訊,想要點開私信或是發送私信使用者的首頁,應用就會提示需要購買會員,售價是45元一個月。

随後,記者用真實身份資訊做了實名認證,完成實名注冊後,雖然沒有開通會員,但一天時間内就收到了60多條會員才能檢視的私信。

開通實名認證的第二天上午,記者接到了來自杭州反詐中心民警的電話,電話裡,民警向記者确認了是否注冊過B網,并叮囑記者謹防詐騙,切勿相信陌生人提出的金錢交易與陌生連結。而在同一天的下午,一位自稱紅娘的B網從業人員給記者打來了電話。這位紅娘告訴記者,自己是從B網上看到的電話,打來了解下情況。

“小夥子我跟你說,你如果真的想找的話,我建議還是來我們線下門店登記下。”這位紅娘說,“如果隻是單純在App首頁上找相親對象,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不靠譜的,最好還是通過線下紅娘這裡。”

相親平台對資料稽核驗證并不嚴格

而且每一步都要花錢

橙柿直通車記者還分别注冊了一些知名相親交友App使用者,并進行相關的資料填寫,發現除了實名認證和學曆認證是通過人臉與身份證号、學信網認證外,其他諸如工作、年薪、身高體重、婚姻狀況等要素,都是填寫即可送出的,沒有一個認證的流程。

在會員産品上,這幾款App基本上大同小異,就是通過充值成為會員,并且有花樣繁多的各種收費套餐,換取更多與異性交流的機會。

總的來說,網絡相親平台對于個人身份資料的稽核驗證并不嚴格,哪怕是自己做了實名驗證之後,推薦過來網聊對象的真實身份也無法保證,而且幾乎每一步都要錢,價格不菲。

年輕人眼中

理想的相親平台,是怎樣的?

網上相親平台作為相親管道之一,因為真實性不足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年輕人眼中理想的相親平台是怎樣的?

打卡、用視訊展示

提供工作機關資料

希望相親平台提高真實性

陳力(化名)大學畢業,22歲。

“如果是單純在網上聊天,沒什麼意義,隔着一個手機,誰也不知道誰是真的。”

陳力覺得,平台要有個機制,或者相關部門對于平台管理來說要有個機制,去限制“婚托”的出現,“比如兩個人都答應見面,那就在平台上打個卡,雙方見面的時間和地點,這種資訊記錄下來,就可以核實彙總一個使用者到底見了多少人,也能看出是不是真的想相親,如果一個人每天什麼事都不幹,一直在相親,那就不正常”。

另一位孫先生說,自己以前注冊過的相親交友平台,有的照片P得太過分了,也有的照片壓根就不是本人,“現在在網上,大多數使用者都是用照片展示自己,其實平台可以鼓勵用視訊來展示,畢竟視訊造假的門檻更高,真實性更強”。

杭州女生小雨認為,除了身份驗證和學曆認證,其實還可以讓工作機關去做背書。工作機關最能證明一個人身份的真實性,還可以看出基礎的經濟狀況。

“傳統的相親,媒人其實就是在通過标簽做排列組合,找到最優解,是以我認為,隻要回歸到傳統的相親模式裡,第一保證标簽真實性百分百,第二做到标簽比對度絕對高,這就是最理想的相親平台了。”

“對我來說,長相是很重要的因素,而我也知道,一些所謂的交友軟體上有好多放假照片、P圖過度等現象,是以出現這種情況,對我的傷害就比較深,不會再相信網上平台的資訊。”

希望有公信力的平台

組織機關之間的聯誼

橙友小方說,網上相親平台不敢去怕被騙,相親的前提是信任,怎麼讓兩個陌生人産生信任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工作機關和工作機關之間聯誼,希望有個具備公信力的平台能夠經常組織機關之間的聯誼活動。

“現在很多機關都有許多未婚青年,平時工作生活圈子很窄,朋友圈子也很小,如果有機關之間的未婚年輕人聯誼活動就太好了,我一定會參加的,因為有機關做背書,至少對方的身份是真實的,信任度高,哪怕不是為了相親,拓寬一下朋友圈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