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作者:蘊藏冬夏

文|蘊藏冬夏

編輯|蘊藏冬夏

在《漢書》《舊唐書》等漢籍史料中,維吾爾族先民被稱為北狄、袁纥、回纥等,其族源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周邊一帶,與華夏諸部毗鄰而居已有千年曆史。

長安城居住着大量的回纥人,他們說中原語、着漢服,同時,漢人也受其文化影響,穿胡服、吃胡餅等。軍事上,唐朝與回纥聯合,平定叛亂,征戰四方,收複失地,維護了國家的安定與統一。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中産生了深遠影響。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回纥南下及進駐中原

回纥人早年間與中原王朝就有往來,主要有民間貿易、小規模人口流動等,但以官方形式、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少有之。唐朝“赤地自陰山北至大漠”,占領了漠南突厥故地。這一年,西北各少數民族首領皆遣使至長安,擁戴唐太宗為“天可汗”。從此,中國北方從大戰亂中解脫出來,以唐朝為核心的各民族統一逐漸開始形成。同時,東突厥的滅亡使回纥諸部獲得了與中原王朝直接交往的機會。

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并制定“偃武興文,布德施惠”的民族政策,這使得前來長安入朝的少數民族首領、上層人物變得活躍起來,他們或受封賞,任職朝廷,或留居長安。貞觀四年突厥降,“其酋首至者皆拜為将軍、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庭,五品以上百餘人,因而入住長安者數千家”,這其中也有不少回纥人。回纥人南下及進駐長安的規模逐漸擴大。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唐朝初年不斷擴疆拓土,在完全控制了蒙古草原之後,進一步征服西突厥,滅亡高麗國,開辟了西起鹹海,東至平壤城,北至貝加爾湖的廣大疆土。幾乎每一塊新領土的開拓,都有回纥騎兵征戰的功勞。貞觀四年,唐政府開始經營西域,與西突厥展開較量,貞觀十四年占領高昌,設安西都護府。

後破賀魯軍10萬衆于伊犁河北,平定北方。繼而向東,擊滅騷擾遼東一帶的高麗。唐朝憑借武力東征西讨,幾乎每次出征都有回纥軍參戰的影子,特别是回纥騎兵在曆次戰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唐朝出現了空前繁榮強大的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回纥與唐王朝的政治交往

遣使入朝。唐朝國力雄厚,對内對外政策開明,四夷賓服,形成了一個萬國來朝的利好局面。唐太宗的威望在各民族心目中得到了極大提升,成為了東方世界的主宰者。盛唐時期,與中國建立朝貢關系、遣使入朝者多達“七十餘番”。與外番相比,回纥與唐近在咫尺,交往頻繁。政治上,回纥曾受唐中央政府冊封的可汗達12人之多,回纥也常自覺或受邀遣使入京拜會朝廷。

從太宗至武宗,關于回纥遣使入朝的記錄甚多。不難看出,頻繁遣使入朝,展現了回纥政治上對中央政權的認可和歸順。同時,遣使作為一種交往方式,有利于唐中央政府展現其國威和影響力,派遣使者來往增強了解和彼此之間的信任度。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唐與回纥的和親。唐王朝與回纥的政治活動中,以唐中央政府與回纥“和親,冊封”等記載較為多見。

唐朝因自身的強大,周邊各族政權與唐的“和親”,比其前後的任何一朝都多,規模都大,規格和效果都好。和親有被動“和親”與主動“和親”等形式。與以往曆代不同的是,唐與回纥的和親是唐朝皇帝将自己的親生女兒或姊妹嫁與回纥,而不是假宗室之女代公主下嫁。

據記載,唐王朝與臨近少數民族政權和親達二十餘次,其中與回纥九次、與突厥五次、與契丹四次、與吐谷渾三次、與奚三次、與吐蕃兩次。由此可見,唐朝與回纥的和親次數最多,也最為頻繁,和親次數約占整個唐代和親總數的三分之一。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回纥與唐王朝的經濟往來

唐代中國,經濟繁榮,交通發達,長安作為隋唐國都、國際大都市,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不少外國人不遠萬裡來長安從事貿易活動。生活于唐北方的各少數民族商人也頗為活躍,包括薛延陀、突厥、回纥、黨項、契丹等各民族商人,這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回纥商人,故長安等地雲集着衆多的回纥商人。

唐太宗貞觀初年,入住長安的突厥人數量龐大,他們當中應有不少回纥人。有些回纥人和漢族人通婚,娶妻生子,久居不歸。在長安城中就有一些回纥商人經營金融性質的商業活動,甚至放高利貸者亦有之。著名将領李晟的兒子就曾向回纥商人借貸了1萬貫錢,因到期未還而被起訴到官府。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胡商在中原地區活躍于各行各業,尤其是珠寶、餐飲、借貸等行業。在安史之亂後,很多來自中亞地區的昭武九姓胡人常冒充回鹘之名來内地經商。回纥在協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上做出重要貢獻,唐肅宗為了酬謝回纥,每歲贈絹7萬匹,還約定絹馬互市,即從乾元時起,雙方開始了大量的絹馬貿易。回纥貴族和商人利用與唐政府的貿易約定,向唐朝大量出口馬匹換取絹帛,将中原的絲綢等物轉銷至西亞和歐洲,賺取高額利潤。

唐朝的營商環境及貿易政策,促進了與回纥等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系。唐從回纥得良馬,耕作與運輸能力可獲得一定的提升。回纥從唐購得絲綢、茶葉等生活用品,豐富和發展了他們的生活,促進了雙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說,經濟交往加深了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民族情感和彼此認同。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回纥與唐王朝的軍事合作

唐玄宗後期爆發了安史之亂,唐肅宗即位後借助回纥之兵入長安、洛陽打敗了叛軍,收複了兩京。除此之外,回纥多次助唐平定内亂,讨平外族的騷擾。主要包括:唐貞觀二十一年,回纥聯合漠北諸部,協助唐軍攻滅薛延陀汗國;永徽二年和顯慶元年,回纥婆閏可汗兩次奉命助唐軍平定西突厥部阿史那賀魯之亂。

唐朝在西域對後突厥發兵時,回纥都給予軍事和其他方面的全力支援。安史之亂後,回纥配合唐朝抵禦吐蕃對河西、西域的侵擾。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2013年年初發現于西安的一塊唐朝政府安葬回鹘王子所刻寫的漢文、突厥如尼文雙語墓志,被稱為大陸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塊唐代漢文、突厥如尼文雙語石刻墓志。從墓志的漢文記載可知,墓主是唐代回鹘王子葛啜。因他的家族參與平叛安祿山之亂有功,受到唐王朝“殊于他國”的禮遇。

貞元十年五月,回纥葛啜王子來朝,在長安鴻胪寺“享茲榮耀,光于蕃部”,受到禮遇,第二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長安,享年二十歲。唐政府給他舉行了葬禮,“禮無其阙”,同年六月七日将其葬于長安縣張杜原。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回纥對唐的曆史貢獻及影響

回纥與唐王朝關系密切,往來頻繁。回纥人南下長安帶來少數民族獨有的文化,在諸多方面對唐朝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同時中原漢文化也影響着回纥,雙方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和交流,對大陸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有着重要貢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促進了民族文化交流。開放包容、兼收并蓄是唐朝内外政策的一個特色。回纥等民族的服飾、發式、葡萄酒、胡餅等胡人衣食和娛樂活動,漸為唐貴族和廣大中原漢人所接受和喜愛。同時,唐王朝有意識地向回纥傳播先進的漢文化。諸如,和親公主下嫁攜帶許多物件到邊疆地區,也是一種物質文化的傳播形式。回纥貴族遣派子弟到長安,唐政府按照邦交禮儀,傳授漢書。長期留居長安的回纥子弟,深受中原漢文化的熏陶,他們回到故地後,為漢文化的傳播和回纥文化吸納漢文化元素發揮着重要作用。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政治上聯盟有助于國家的統一和繁榮發展。唐朝通過冊封制度與周邊少數民族形成的“君臣之位”之禮,是唐沿襲前朝的一種羁糜方式。附唐的回纥君長,唐政府大都授予封爵或武職。回纥汗國有威信被推選或自立為可汗者,唐王朝即承認其地位,由天子以隆重儀式加以冊封,其作為唐臣,服從唐令、接受征調,進而效忠于唐。這種政治上的聯盟加深了互相間的了解和信任,鞏固了唐對回纥領地的統治地位,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繁榮發展。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以和親為紐帶,民族關系得到維系和發展。以和親為名開展彼此雙方的交往曆史自古就有。唐朝下嫁公主,借甥舅、翁婿親屬之誼,攏絡和安撫周邊民族,維系漢、回兩個民族的密切關系。同時,和親帶來了經濟、文化上的交流。

皇室之女遠嫁胡地,從中原攜帶精美生活用品和先進生産工具以及精工巧匠等随員,回纥既得到經濟利益,也是以改變着他們的經濟生活。唐公主下嫁後,“從其國俗”。漢、回民族習俗不同,倫正常範、婚姻慣例互異,如回纥通行的父死妻母的帶有原始群婚制的殘餘落後習俗,即為公主們不以違漢俗而抵制,并予以接受,唐廷亦行允可,說明不如此,便會影響民族關系,進而随俗亦是政治需要。

唐與回纥和親的另一個特點在于,漢代以來的和親多是宗室女子,而唐之于回纥,公主卻都是皇女帝妹,唐皇給回纥可汗這種特殊榮譽,足見唐廷對回纥的重視。這種兩個民族間的“真心實意”展示了唐王朝包羅萬象的氣度和風範,也展現了唐政府對回纥的信任與認同。

唐代時期,中原王朝與回纥關系密切,為民族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

結語

回纥在唐晚期因汗國覆滅而被迫西遷,其大部遷居于天山一帶,成為新疆地區的主要民族之一。從古至今,新疆的各民族,特别是維吾爾族,他們的祖先回纥曾經活躍于大陸北部地區,與曆代中原王朝關系密切,正史有記載,是鐵的事實。

曆史上的回纥,為了維護祖國安定、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正是由于包括回纥等在内的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加強了中華民族内部的凝聚力,開拓了邊疆的建設事業,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團結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