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作者:旅行家安迪呐

香港影視業的黃金盛世

20世紀80年代,正是香港影視業長達半個世紀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湧現出大批優秀電影人,也推出了無數脍炙人口的經典影片,奠定了香港在電影界的領先地位。

1980年代的香港,各大電影公司積極投資,毫不吝啬資金支援各類題材和風格的影片。從動作片到文藝片,從喜劇片到恐怖片,應有盡有。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電影數量高峰時一年便能推出兩三百部影片,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與此同時,電影票房也取得了曆史新高。電影成為當時香港人重要的精神食糧。

影院裡經常座無虛席,許多電影還要排長龍購票。

正因如此,一個又一個電影人在這裡嶄露頭角。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香港影壇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他們當中不乏後來成為電影界巨星的大牌明星。

其中最著名的如李小龍、周星馳、梁朝偉、鄭則士、張國榮等。他們憑借在香港影壇的成功,繼而在亞洲乃至全球影響力日益擴大。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在這片熱土上,來自中國大陸的王霄也結緣香港電影業。一位出身名門的青年演員,在這裡找到夢想,也在這裡綻放光芒。

王霄:儒雅的反派化身

王霄1962年生于北京一個文藝世家,其父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母親是一位話劇演員。這樣的家世背景使他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養成了儒雅随和的性格。

18歲入伍後,王霄憑借着文藝天分,在部隊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退伍後,他正式進入影視界,初試啼聲的處女作是1986年的電影《北京故事》。

當時中國大陸的電影業發展仍不成熟,王霄選擇到處于鼎盛時期的香港電影圈發展,開始了他追尋夢想的曆程。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王霄有着清秀的面容與溫文爾雅的談吐,看上去像極了一位公子哥兒。但戲路的選擇卻與他本人的性格南轅北轍,從一開始他就立志要向反派人物形象轉型。

也正因如此,在早期很多電影中他都出演了反面角色。而這一選擇也成就了日後他在電影界的獨特地位。

1991年的影片《至尊無上2之永霸天下》是王霄事業的轉折點。在片中他出演反派大BOSS詹永飛一角,成功塑造出一個狡猾惡毒的反面人物形象。

該片獲得了空前成功,王霄的精彩演技也得以展現在衆多觀衆面前,一時間讓他聲名鵲起,“最儒雅反派”的美譽也從此跟随他。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人生就是這樣奇妙,正是因為外表與内在角色的反差,王霄獲得了獨一無二的演技地位。接下來一系列成功作品如《戰神傳說》《鼠膽龍威》,無一不從反差中激蕩出精彩火花。

在香港影壇上,他成為當之無愧的“奸角專家”。

名聲成反差

王霄成功塑造的反派形象深受觀衆“恨”,也是以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一些困擾。曾有粉絲上門找他算賬,質問他為何演得如此陰險成性。

最後還得借助當紅影星劉德華出面化解才得以脫身。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其實這正是演技成功的一個縮影。王霄生動逼真的反派演繹讓很多觀衆産生了高度代入感,仿佛他就是那個壞人本尊一樣。

精湛的演技模糊了角色與現實的界限,這正是一名演員夢寐以求的境界。

從這個角度看,觀衆的反應恰恰印證了王霄成功讓角色脫胎換骨的能力。他用自己的演繹吸引了觀衆如此深切的情感投入。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在現實中也把演員和角色等同視之,在某種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對其演技的極大認可。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當然,對于當事人王霄來說,這種近乎騷擾的遭遇也确實讓人感到困擾。這成為很多優秀演員在成功塑造反角後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黑暗總是更加引人注目,而觀衆的情感也往往更易于被負面情緒牽引。

于演員而言,成功扮演反派無疑是一種殊榮。但對一部分觀衆而言,角色與現實的區分似乎不那麼絕對。

影視界新秀逐鹿,疫情肆虐

時過境遷,當今的電影業也已經今非昔比。王霄逝世多年後,中國電影市場正在重新整合和調整。一批批新面孔加入演藝圈,帶來新風尚。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但與80年代的盛況相比,如今的環境也面臨一定問題。

其一,流量影響力。在這個網絡盛行的時代,過多年輕演員靠外在條件獲得關注,真正的演技則備受質疑。這使一些老戲骨不禁感歎,目前中國電影的表演水準可能要倒退幾十年。

電影也逐漸被簡單化,很多作品缺乏原創力與深度。

其二,疫情沖擊。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使整個電影行業遭到重創。長達數月的影院關閉直接導緻票房歸零。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随後影視業開始尋求網絡發行,但仍難以彌補損失。據國外媒體預測,這次疫情可能使中國電影整體水準倒退上千億。

面對如此困境,電影界正在努力轉型求變。與網絡時代的融合似乎已成必然。同時疫情也考驗着從業者的韌性與信心。

然則我們期待的,是什麼?是否僅僅停留在票房和流量,或是應當回歸到電影的根本——講好每個故事?新生代電影人需要在商業與藝術間尋找平衡,這也正是中國電影下一個十年的主題。

悼念經典,展望未來

王霄這一代香港電影人,立足于電影業的黃金時期,他們為香港電影的輝煌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緬懷他們的才華與汗水,也應思考如何發揚光大他們的精神。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80年代的電影人真正專注于電影本身,他們有足夠的創作熱情,有為故事付出一切的執着。正因如此,那個年代才能誕生出如此之多的經典。

他們不計報酬,隻為講一個好故事而奮力拼搏。這是後來者無法比拟的。

當今環境與當年已有很大差異。電影人要面對的不僅是藝術,還有流量、資本的算計。然則我們在業界的低迷來臨之時,更應審視電影的本質——它首先是一種藝術,其次才是商品。

如果消費者隻看重票房收入,不願了解電影的藝術價值;如果投資方隻看重利潤最大化,不專注電影品質;那這一行業遲早會被興趣鍊牽着鼻子走。

壞人中的專業戶、演大反派紅極一時的王霄患癌無治,謝幕熒屏

是以,我們不應輕言電影的衰退與死亡。這行業總有起起落落。它需要的,是執着與熱情;是不變的電影信仰。

曆史證明,每逢行業低谷之時,總會有新人站出來接過火炬,開啟新的篇章。

人生珍貴在于傳承。讓我們拭目以待,在新的時代到來之時再次點燃銀幕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