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作者:哈哈啦啦

古代社會将平民劃分為士農工商,一個人即使再有錢,社會地位始終不高,隻有做官,才能改變平凡的命運,當然,參軍入伍也是一條出路,但比起拿筆杆寫字,顯然風險太高了。

為了光耀門楣,每年有不少人參加科舉考試,希望有朝一日能榜上有名,進入官場揚眉吐氣,面對巨大的競争力,平時不用功的學子開始想歪招了,各路學渣都研究出自己的作弊方法,期望這樣改變一生。古人都想了哪些作弊手段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劇照

一、有錢的富豪:拿錢賄賂考官

1、唐朝武則天時期

科舉剛建立的時候,考生答卷上的姓名是公開的,誰閱卷都能看到,到武則天掌權的時候,她發現皇榜上有名字的全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貧寒子弟即使有才華,卻屢試不第。

這樣毫不掩飾的作弊風氣,讓武則天覺得要立馬做出點什麼,改變這股歪風,朝廷舉行科舉是為了選拔優秀的人才,考官看到考生的名字,如果這位考生又剛好賄賂了考官,就讓他上榜,完全不看考生的文筆幾何,給朝廷盡選些纨绔子弟,那就幹脆把考生的名字都糊住,這下總該秉公閱卷了吧!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糊名制的出現,一時讓有錢的考生沒撤,但考官非常有思路,看不到試卷上的名字了,那就在試卷某個地方畫個小圈或者其他标記,隻要跟考生提前說好,這也能成啊!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考生的試卷劇照

2、宋朝宋真宗時期

比如宋真宗時期任翰林學士的楊億,有一年他被任命為主考官,親戚朋友們得知後一窩蜂的跑到他府上,大家都指望在楊億這能取點真經,作為主考官,楊億肯定不能公然洩題,教大家如何作弊,于是他一腔正氣的說,我是在幫朝廷選拔人才,肯定會公平對待每一位考生,你們想我徇私枉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轉身就準備回屋,一邊甩袖子走人,還一邊自言自語道:“丕休哉”。前來取經的人們見楊億這般正氣浩然,認為自己肯定是白跑一趟了,便隻能悻悻的回家,但也有少數腦筋轉得特别快的人聽出了弦外之音,認為楊億最後說的“丕休哉”就是暗号,是以滿意而歸。

在考場上,聰明人在文章中強行寫入“丕休哉”,最後竟然榜上有名了,看到這,大家是不是覺得主考官特别假正經,但其實曆史上這樣做的貪官還不少,甚至還有大儒也會這樣做,比如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個人。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宋朝主考官與考生劇照

3、清朝同治帝時期

擔任過清朝同治帝與光緒帝老師的翁同龢,就做過類似的事情,翁同龢自身很有學問,他門下的學子張謇平時非常刻苦,也有些才華,科舉前,翁同龢擔心張謇發揮失常考不上,就把他叫來準備考前輔導一下。

而張謇雖然有才華,但這些事就有些愣,完全沒了解到老師的一番苦心,還叫上平時要好的同窗劉可毅一起拜訪名師,搞得翁同龢很尴尬,這有外人在場,我怎麼給你輔導呢?

于是翁同龢靈機一動,張口說道:“眼下情勢,宜統籌全局。”張謇聽後一頭霧水,老師叫我來,這是說的什麼啊,但又不能沖撞了老師,便閑聊了幾句後回家了。

被他叫來的同窗劉可毅很機靈,領會了翁同龢的言外之意,于是在試卷寫上了“統籌全局”四個字,翁同龢閱卷的時候,看到這四個字後立馬就定為第一名。高高興興等來了放榜的日子,翁同龢意外至極,張謇怎麼還是落榜了?榜上的第一名居然是劉可毅!

這樣作弊的好處是,閱卷者非常準确的知道試卷是誰的,缺點是成本奇高,要有豐厚的錢财,才能讓主考官願意與你約定暗号作弊,不然就需要夠硬的背景,還得機靈點領會主考官的暗語,不然就會跟張謇一樣,主考官苦口婆心跟你交流暗号,而你卻油鹽不進,這錢就打水漂了。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翁同龢劇照

二、财富一般的:找人代考或換學霸的試卷

1、唐朝文學家溫庭筠

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後人溫庭筠,就是考場上比較出名的代考人,出身沒落貴族之家的溫庭筠,即使自己滿身才華,卻因得罪權貴,屢試不第,潦倒終生。

為了生活,溫庭筠多次在考場上給學渣助攻,别人參考科舉考試是為了光宗耀祖,而他每次參加考試卻是為了替别人考出好成績。

溫庭筠不但寫文章的速度似閃電一般快,而且在考場上給學渣傳遞答案的手段也十分罕見,考官們都知道他作弊的事迹,但就是從來抓不到任何把柄,一場考試下來,溫庭筠總是要造福不少學渣。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來源于網絡:溫庭筠人物簡介

公元858年,溫庭筠再一次報名科考,考官們個個如臨大敵,都知道他多次造福學渣的經曆,于是安排溫庭筠在簾子前考試,并且身邊還坐着幾位監考官。

遇上一般的學子,這會估計吓得筆都拿不穩了,而溫庭筠雖然心裡特别不爽,但還是很快就寫完了試卷,沒多久就交卷了。考官們看着溫庭筠似乎老老實實答卷,但其實這點時間他已經幫八個人答好了試卷!

溫庭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沒有一個人知道,《新唐書·溫廷筠傳》也隻是記載着他的戰果:上書千餘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

讓後人無限感慨他的作弊水準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是曆屆替考中的大佬啊!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來源于網絡:溫庭筠考試

三、出身貧寒的:打小抄

既沒背景又沒錢财的,就隻有老老實實把可能會考到的文章照抄下來了!科考範圍非常大,包含了各類儒家經典書籍,這打小抄的範圍簡直跟大海一樣無邊無際了啊,是以曆代打小抄的考生都有一個特點,簡直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他們,小抄的字數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海南有個學子把經書的總目錄進行分類,在自認為是重點必考的段落換成朱砂記錄,友善在考場上查找,還有一個考生則把小抄寫在自己的坎肩上,這件坎肩共記錄了62篇八股示例文,累計4W多字。

小抄打到這還沒完,另外一個同學謄寫的《五經全注》居然隻有生活中的火柴盒一般大,裡面抄錄了30多萬字,鋪開來看,一個字僅一毫米左右,最重要的是,這竟然還是印刷體!這份小抄要是放小編面前,不給個放大鏡,肯定完全不知道寫了什麼答案。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來源于網絡:《五經全注》古代作弊書

盡管打小抄的時候個個都很用心,但考官們是更上心,進考場前要大搜身,有在帶進去吃的饅頭裡發現小抄的,也有考生衣服的夾層發現的,還有想辦法塞進蠟燭裡面的,更厲害的是,上面我們介紹的火柴盒就是被放在厚厚的布鞋底帶進考場。

另外還有喜歡搞科研的考生,把小抄用鹽水寫在衣服上,等開始考試後用面前的燭火烘烤一下,小抄很快就顯現出來,不過烘烤的姿勢有點過了,很快就會被監考人員發現。

有的考生家裡常年喂養鴿子,于是便就地取材,讓鴿子給自己傳遞答案,開考後,守在外面的人把鴿子放進考場,飛到考生身邊,考生把不會解答的題目寫好後綁到鴿子腳上讓它帶出去,外面的人寫好答案,又利用鴿子把答案帶進考場。

古代學渣科考都有哪些作弊手段?一份30多萬字的小抄還沒火柴盒大

圖檔:監考人員對考生進行搜身劇照

但作弊這件事風險太高,從古至今對作弊都是零容忍,一旦發現考生作弊,處罰輕的驅除考場,剝奪終生參考資格,處罰重的可能還會小命不保,清朝對作弊的考生就比較嚴格,不僅要戴枷三個月被人圍觀,賜杖刑一百,還要發配邊疆。

與其這樣提心吊膽的參加考試,還不如考前認真苦讀,在考場上發揮自己的真本事,磊落做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