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作者:内科醫師王獻勇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身患絕症時,他應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我們見多了在病房中苦苦掙紮的患者,在疾病與藥物的雙重折磨下,很多病人身體消瘦、精神憔悴,在這種情況下年過八十的老杜給世人展現了另一種選擇。

在檢查出癌症後,老杜沒有像其他病人一樣悲觀失望或者尋求一切醫療手段延長壽命,相反老杜選擇了看開一切,拒絕治療,不想要自己人生最後一段時間在病房裡度過。

在杜大爺最後一段時間裡,杜大爺選擇每天吃牛肉粉和老友打麻将,堅持拒絕化療,向世人展示出了癌症患者的另一種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位傳奇杜大爺的事例,來共同想一想:當一個人身患絕症後到底哪種方式才更明智呢?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八旬老人面對肝癌晚期,決定潇灑走完最後一段時間,坦然面對死亡是對是錯?

老杜是一名教師,在退休後就開始了自己的養老生活。

老杜生活中樂觀開朗,每日的愛好就是吃離家不遠的一家牛肉粉以及和幾個好朋友一塊打麻将,退休後的老杜整個人都充滿着正能量。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天老杜突然感覺到一陣不舒服,向來身體健壯的老杜在此之後就開始連續發高燒,老杜的女兒杜慧(化名)見此情景急忙将老杜送到了醫院。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最終醫生告訴杜慧,杜大爺患了肝癌。這一消息對于杜慧來講可謂晴天霹靂,但是深知父親性格的杜慧知道一旦告訴父親他勢必不老實醫治,于是就告訴父親隻是小病讓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但是老杜厭煩病房中的枯燥無味,在老杜的一再要求下杜大爺從重症病房換到了普通兵法,最後拗不過杜大爺的杜慧也隻能選擇讓杜大爺出院。

而出院後為了不增加子女負擔的杜大爺堅持自己取藥。也正是在取藥的過程中杜大爺發現了自己其實是患了肝癌的事實,面對這種噩耗杜大爺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一段迷茫中,不過想起還需要自己照顧的妻子以及病房中的無趣,最終杜大爺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堅決不去醫院住院化療。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杜大爺并沒有像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整日愁眉苦臉,相反杜大爺覺得自己吃得下睡得着,平日裡就和沒事人一樣該吃吃該喝喝,還是整日前往自己最喜歡的牛肉粉館,吃完後再叫上幾個好友一塊打麻将,經常能聽見杜大爺爽朗的笑聲。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在此期間由于病情加重杜大爺前後又被送進了醫院兩次,但是醫院裡枯燥的環境讓杜大爺堅持不肯呆在醫院,更是不願接受化療等療法整日躺在病床上,是以每次隻是住一段時間就要求辦了出院,出院後照例生活。

這樣的潇灑生活持續了2年,此時的杜大爺癌症進展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身體上的癌痛無時無刻不在折磨着杜大爺,此時杜大爺又一次被送進了醫院,可能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杜大爺這次并沒有再要求出院,但是在最後的這一段時間杜大爺要求不進行額外的治療,直到安靜的離去。

求生是自然界生命的本能,但是杜大爺在面對死神時卻做到了坦然面對,平靜的接受死亡的到來。在病魔前,杜大爺沒有選擇用醫療手段延續殘破的生命,而是保證了自己最後時光的快樂。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對于這種行為我們無法評價其對錯,但是這卻讓我們看到了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不是躺在病房中靠着藥物延續生命,而是按照自己所想去度過最後一段快樂時光,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選擇。

安樂死究竟是好是壞,大陸為何禁止安樂死?

當面對死亡的威脅時,我們似乎都習慣了艱難求生,而求生的意志也始終被我們所贊揚,但是對于有些病人來說無意的堅持是否真的是對病人好呢?

而面臨這個問題就會不自覺的想到一項技術:安樂死。對于很多惡性疾病晚期的患者來說,生命的最後階段真可謂是生不如死,每日都要面臨疼痛的不間斷折磨,再加上藥物與醫療治療對于身體和精神的多方摧殘,想要體面的自然離去就成為了很多患者的願望。

而讓患者沒有痛苦的離去,就是我們所說的安樂死。安樂死的技術并不困難,但是截止到現在隻有極少數國家允許安樂死的存在,比如荷蘭、瑞士、比利時等國家。但是在全球大多數國家中安樂死都是被禁止的存在。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大陸就是其中之一,在大陸法律規定中隻有個人想要自殺,并且全部過程都是其個體獨立實施的自殺才會被判定為自殺,而在患者家屬乃至患者本人同意下進行協助自殺的行為,會觸犯到故意殺人的罪責。

早在大陸1986就有過一起醫生協助患者進行安樂死的案例,其主治醫生就因涉嫌故意殺人而被捕,雖然在長達五年的申訴與倫理讨論後,這名醫生并未賦予刑事責任,但不難看出大陸一直不允許安樂死的執行。

至于禁止的原因相對來說就比較複雜了。首先大陸多數堅持認為生命是最珍貴的,一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對于很多患者來說放棄生命可能隻是某一時間段的想法,但是一旦安樂死執行卻沒有再次挽回的機會。

雖然安樂死的執行确實可以幫助一些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結束痛苦,但是也可能讓一些沒有到達這個地步的病人輕易放棄生命,特别是對于一些重度抑郁症的患者這種風險很大。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其次倫理上的問題,放棄生命本身并不被中國人所接受,對于醫療人員來說放棄生命也與救死扶傷的理念不符。在堅持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即便面對治療的艱難情況,多數家屬也并不願意放棄治療。

此時就可能出現患者本身的意願和家屬不符的情況,在結合上上文中部分患者确實沒有達到必須放棄的地步,此時倫理的問題就會成為醫療措施實施的巨大阻力。

最後安樂死的執行可能會成為部分人犯罪的漏洞,安樂死的合法化需要非常精密的法律文獻規定,但是現代社會發展迅速,出現的情況也繁雜不堪,此時安樂死就可能會成為部分人謀取私利的犯罪工具。

也正因為如此安樂死雖然确實可以幫助部分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結束痛苦,但是大陸卻一直沒有将其合法化。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醫學的進步,臨終關懷是什麼?

不過大陸雖然沒有将安樂死合法化,卻并不代表大陸在減輕病人痛苦、體諒病人感受上什麼都沒做,在最近幾年醫療行業中出現了一個新名詞:臨終關懷,甚至出現了專業的臨床關懷醫院,這就是醫療行業的一大進步。

臨終關懷顧名思義就是針對疾病末期的病人在生命的最終階段,給予其關懷來減輕患者的痛苦、維護患者的尊嚴,讓絕症患者不再是單純絕望、孤寂、被動的等待死亡來臨,而是在最後一段時間能夠有尊嚴、有準備的迎接死亡的到來。

臨終關懷的核心宗旨就是,當一個患者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生命末期,任何治療對于患者來說已經無法阻止死亡的到來,甚至還會對病人帶來額外傷害時,我們往往會采取姑息治療也就是不延緩也不促進病人的程序,而是以減輕病人痛苦為主要目的,提升病人最後一段時間的精神和心理滿足感。

8旬老人确診肝癌晚期,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就是不化療:要尊嚴!

在《論死亡和瀕臨死亡》這本書中,心理學家将人死亡前的心理狀态分為五個階段,也就是從否認與隔絕,到憤怒,到交涉,到抑郁,再到最終的接受。這點對于絕症患者尤為明顯,疾病不僅僅從機體功能上摧殘患者,而是對患者生活、心理、人性、尊嚴的全方面瓦解。

在臨終關懷機構,醫療人員會照顧臨終人員的生活作息,盡可能減輕病人痛苦、提升病人精神愉悅感,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對患者給予盡可能多的陪伴,減輕病人對最終離别的恐懼,讓病人有尊嚴的離去。

不過,有一點需要再次聲明:這并不是提倡查出癌症就開始“擺爛”,随着醫療水準進步,很多癌症患者也能得到對應的對症治療,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痛苦!

并且很多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期也在延長,像:大陸癌症5年生存率在近十年來已經從30.9%上升到40.5%......患者可以充分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自己到底要不要堅持!況且,正如我們剛才講到的臨終關懷,也能幫助我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更加坦然面對。

參考文獻

【1】徐清琳.《臨終關懷服務轉介:内涵、機制與影響因素》.2023.10.07.

【2】劉焱.《臨終關懷社會工作的本土實踐與倫理困境——以癌症末期患者個案服務為例》.2023.08.25.

【3】餘樂文.《安樂死合法化研究》.2022.06.02.

#文章首發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