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

作者:海報新聞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非銀行支付行業發展和風險防控。近年來,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快速發展,對于活躍交易、繁榮市場有着重要作用,為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制定專門行政法規,将非銀行支付機構及其業務活動進一步納入法治化軌道進行監管,旨在促進非銀行支付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切實保護使用者合法權益,更好發揮其服務實體經濟、滿足使用者多樣化支付結算需求等作用。《條例》共6章60條,重點規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定義和設立許可。将非銀行支付機構定義為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外,根據使用者送出的電子支付指令轉移貨币資金的公司。規定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準許,明确設立條件并嚴把準入關。明确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以提供小額、便民支付服務為宗旨,未經準許不得從事依法需經準許的其他業務,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清算業務。

二是完善支付業務規則。适應支付業務發展需要,将支付業務分為儲值賬戶營運和支付交易處理兩類,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具體規則。明确支付業務管理要求,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健全業務管理等制度,具備符合要求的業務系統、設施和技術,確定支付業務連續、安全、可溯源。明确支付賬戶、備付金、支付指令等管理規定,要求支付賬戶以使用者實名開立,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備付金,不得僞造、變造支付指令,防範非銀行支付行業風險。

三是保護使用者合法權益。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與使用者簽訂支付服務協定,其條款應當按照公平原則拟定。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保障使用者資金安全和資訊安全,不得将相關核心業務和技術服務委托第三方處理;妥善儲存使用者資料和交易記錄,建立有效的盡職調查制度,加強風險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支付賬戶安全,防範支付賬戶被用于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洗錢、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

四是明确監管職責和法律責任。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監督管理應當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統籌發展和安全,維護公平競争秩序。明确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職責、監管措施及風險處置措施等,地方人民政府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做好風險處置工作。《條例》還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非銀行支付機構行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風險,促進非銀行支付行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非銀行支付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以下簡稱境内)依法設立,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取得支付業務許可,從事根據收款人或者付款人(以下統稱使用者)送出的電子支付指令轉移貨币資金等支付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下簡稱境外)的非銀行機構拟為境内使用者提供跨境支付服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在境内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遵循安全、高效、誠信和公平競争的原則,以提供小額、便民支付服務為宗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四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監督管理,應當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統籌發展和安全,維護公平競争秩序。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對非銀行支付機構實施監督管理。中國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授權,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第五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遵守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反電信網絡詐騙、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打擊賭博等規定,采取必要措施防範違法犯罪活動。

第二章 設立、變更與終止

第六條 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準許,取得支付業務許可。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标明“支付”字樣。

未經依法準許,任何機關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支付業務,不得在機關名稱和經營範圍中使用“支付”字樣,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支付業務許可被依法登出後,該機構名稱和經營範圍中不得繼續使用“支付”字樣。

第七條 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注冊資本;

(二)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财務狀況和誠信記錄良好,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公司的,其股權結構應當清晰透明,不存在權屬糾紛;

(三)拟任董事、監事和進階管理人員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具有履行職責所需的經營管理能力,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

(四)有符合規定的經營場所、安全保障措施以及業務系統、設施和技術;

(五)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内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退出預案以及使用者權益保障機制;

(六)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規章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第八條 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币1億元,且應當為實繳貨币資本。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業務類型、經營地域範圍和業務規模等因素,可以提高前款規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股東應當以自有資金出資,不得以委托資金、債務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出資。

第九條 申請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向中國人民銀行送出申請書和證明其符合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規定條件的材料。

第十條 中國人民銀行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個月内作出準許或者不予準許的決定。決定準許的,頒發支付業務許可證并予以公告;決定不予準許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支付業務許可證應當載明非銀行支付機構可以從事的業務類型和經營地域範圍。

第十一條 申請人收到支付業務許可證後,應當及時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

非銀行支付機構設立後無正當理由連續2年以上未開展支付業務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登出支付業務許可。

第十二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主要經營場所應當與登記的住所保持一緻。非銀行支付機構拟在住所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線下經營的特約商戶提供支付服務的,應當按照規定設立分支機構,并向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本條例所稱特約商戶,是指與非銀行支付機構簽訂支付服務協定,由非銀行支付機構按照協定為其完成資金結算的經營主體。

第十三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辦理下列事項,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準許:

(一)變更名稱、注冊資本、業務類型或者經營地域範圍;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變更住所;

(三)變更主要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

(四)變更董事、監事或者進階管理人員;

(五)合并或者分立。

非銀行支付機構申請變更名稱、注冊資本的,中國人民銀行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個月内作出準許或者不予準許的書面決定;申請辦理前款所列其他事項的,中國人民銀行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個月内作出準許或者不予準許的書面決定。經準許後,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相關登記手續。

第十四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拟終止支付業務的,應當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登出支付業務許可。非銀行支付機構申請登出支付業務許可或者被中國人民銀行吊銷支付業務許可證、撤銷支付業務許可的,應當按照規定制定切實保障使用者資金和資訊安全的方案,并向使用者公告。非銀行支付機構解散的,還應當依法進行清算,清算過程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

非銀行支付機構辦理支付業務許可登出手續後,方可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變更或者登出登記手續。

第三章 支付業務規則

第十五條 非銀行支付業務根據能否接收付款人預付資金,分為儲值賬戶營運和支付交易處理兩種類型,但是單用途預付卡業務不屬于本條例規定的支付業務。

儲值賬戶營運業務和支付交易處理業務的具體分類方式和監督管理規則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

第十六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按照支付業務許可證載明的業務類型和經營地域範圍從事支付業務,未經準許不得從事依法需經準許的其他業務。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塗改、倒賣、出租、出借支付業務許可證,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

第十七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按照審慎經營要求,建立健全并落實合規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業務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制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及使用者權益保障機制。

第十八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具備必要和獨立的業務系統、設施和技術,按照強制性國家标準以及相關網絡、資料安全管理要求,確定支付業務處理的及時性、準确性和支付業務的連續性、安全性、可溯源性。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業務系統及其備份應當存放在境内。

第十九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為境内交易提供支付服務的,應當在境内完成交易處理、資金結算和資料存儲。

非銀行支付機構為跨境交易提供支付服務的,應當遵守跨境支付、跨境人民币業務、外彙管理以及資料跨境流動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與使用者簽訂支付服務協定。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按照公平原則拟定協定條款,并在其經營場所、官方網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等的顯著位置予以公示。

支付服務協定應當明确非銀行支付機構與使用者的權利義務、支付業務流程、電子支付指令傳輸路徑、資金結算、糾紛處理原則以及違約責任等事項,且不得包含排除、限制競争以及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非銀行支付機構責任、加重使用者責任、限制或者排除使用者主要權利等内容。對于協定中足以影響使用者是否同意使用支付服務的條款,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采取合理方式提示使用者注意,并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非銀行支付機構拟變更協定内容的,應當充分征求使用者意見,并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顯著位置公告滿30日後方可變更。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以資料電文等書面形式與使用者就變更的協定内容達成一緻。

第二十一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建立持續有效的使用者盡職調查制度,按照規定識别并核實使用者身份,了解使用者交易背景和風險狀況,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将涉及資金安全、資訊安全等的核心業務和技術服務委托第三方處理。

第二十二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自行完成特約商戶盡職調查、支付服務協定簽訂、持續風險監測等業務活動。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為未經依法設立或者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商戶提供服務。

第二十三條 從事儲值賬戶營運業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為使用者開立支付賬戶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支付賬戶管理的規定。國家引導、鼓勵非銀行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開展合作,通過銀行賬戶為機關使用者提供支付服務。

前款規定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支付賬戶開立、使用、變更和撤銷等業務管理和風險管理制度,防止開立匿名、假名支付賬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支付賬戶安全,開展異常賬戶風險監測,防範支付賬戶被用于違法犯罪活動。

本條例所稱支付賬戶,是指根據使用者真實意願為其開立的,用于發起支付指令、反映交易明細、記錄資金餘額的電子簿記載體。支付賬戶應當以使用者實名開立。

任何機關和個人不得非法買賣、出租、出借支付賬戶。

第二十四條 從事儲值賬戶營運業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将從使用者處擷取的預付資金及時等值轉換為支付賬戶餘額或者預付資金餘額。使用者可以按照協定約定提取其持有的餘額,但是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向使用者支付與其持有的餘額有關的利息等收益。

第二十五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将收款人和付款人資訊等必要資訊包含在電子支付指令中,確定所傳遞的電子支付指令的完整性、一緻性、可跟蹤稽核和不可篡改。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僞造、變造電子支付指令。

第二十六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以清算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他非銀行支付機構認可的安全認證方式通路賬戶,不得違反規定留存銀行賬戶、支付賬戶敏感資訊。

第二十七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根據使用者發起的支付指令劃轉備付金,使用者備付金被依法當機、扣劃的除外。

本條例所稱備付金,是指非銀行支付機構為使用者辦理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币資金。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占用、借用備付金,不得以備付金為自己或者他人提供擔保。

第二十八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淨資産與備付金日均餘額的比例應當符合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将備付金存放在中國人民銀行或者符合中國人民銀行要求的商業銀行。

任何機關和個人不得對非銀行支付機構存放備付金的賬戶申請當機或者強制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确定的清算機構處理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他非銀行支付機構之間合作開展的支付業務,遵守清算管理規定,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清算業務。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向清算機構及時報送真實、準确、完整的交易資訊。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按照結算管理規定為使用者辦理資金結算業務,采取風險管理措施。

第三十一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妥善儲存使用者資料和交易記錄。有關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詢使用者資料、交易記錄及其持有的支付賬戶餘額或者預付資金餘額,或者當機、扣劃使用者資金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二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使用者資訊,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公開使用者資訊處理規則,明示處理使用者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并取得使用者同意,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有關規定和雙方約定處理使用者資訊,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使用者資訊,不得以使用者不同意處理其資訊或者撤回同意等為由拒絕提供服務,處理相關資訊屬于提供服務所必需的除外。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對使用者資訊嚴格保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經授權的通路以及使用者資訊洩露、篡改、丢失,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使用者資訊。

非銀行支付機構與其關聯公司共享使用者資訊的,應當告知使用者該關聯公司的名稱和聯系方式,并就資訊共享的内容以及資訊處理的目的、期限、方式、保護措施等取得使用者單獨同意。非銀行支付機構還應當與關聯公司就上述内容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等作出約定,并對關聯公司的使用者資訊處理活動進行監督,確定使用者資訊處理活動依法合規、風險可控。

使用者發現非銀行支付機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有關規定或者雙方約定處理其資訊的,有權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删除其資訊并依法承擔責任。使用者發現其資訊不準确或者不完整的,有權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更正、補充。

第三十三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相關網絡設施、資訊系統等被依法認定為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或者處理個人資訊達到國家網信部門規定數量的,其在境内收集和産生的個人資訊的處理應當在境内進行。确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并取得使用者單獨同意。

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境内收集和産生的重要資料的出境安全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依照有關價格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理确定并公開支付業務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标準,進行明碼标價。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以及業務辦理途徑的關鍵節點,清晰、完整标明服務内容、收費項目、收費标準、限制條件以及相關要求等,保障使用者知情權和選擇權,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費用。

第三十五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及時妥善處理與使用者的争議,履行投訴處理主體責任,切實保護使用者合法權益。

國家鼓勵使用者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之間運用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糾紛。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應當遵守非銀行支付機構股權管理規定,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一)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或者委托他人持股等方式規避監管;

(二)通過違規開展關聯交易等方式損害非銀行支付機構或者其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三)其他可能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經營管理産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

同一股東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持有兩個及以上同一業務類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10%以上股權或者表決權。同一實際控制人不得控制兩個及以上同一業務類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支付業務資訊、經審計的财務會計報告、經營資料報表、統計資料,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報送的與公司治理、業務營運相關的其他資料。

第三十八條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規定對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分類評級,并根據分類評級結果實施分類監督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制定系統重要性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認定标準和監督管理規則。

第三十九條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履行職責,有權采取下列措施:

(一)對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督管理;

(二)進入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場所調查驗證;

(三)詢問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機關和個人,要求其對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事項作出說明;

(四)查閱、複制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機關和個人的相關檔案、資料和業務系統;對可能被轉移、隐匿或者毀損的檔案、資料和業務系統,可以予以封存、扣押;

(五)經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負責人準許,查詢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機關賬戶資訊。

為防範風險、維護市場秩序,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采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向社會釋出風險提示等措施。

第四十條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履行職責,進行現場檢查或者調查,其現場檢查、調查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應當出示合法證件和執法文書。現場檢查、調查的人員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證件和執法文書的,被檢查、調查的機關和個人有權拒絕。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履行職責,被檢查、調查的機關和個人應當配合,如實提供有關檔案、資料和業務系統,不得拒絕、阻撓和隐瞞。

第四十一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對其經營發展、支付業務穩定性和連續性、使用者合法權益産生重大影響事項的,應當按照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報告。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主要股東拟質押非銀行支付機構股權的,應當按照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報告,質押的股權不得超過該股東所持有該非銀行支付機構股權總數的50%。

第四十二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實施壟斷或者不正當競争行為,妨害市場公平競争秩序。

中國人民銀行在履行職責中發現非銀行支付機構涉嫌壟斷或者不正當競争行為的,應當将相關線索移送有關執法部門,并配合其進行查處。

第四十三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風險事件的,應當按照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需要将風險情況通報非銀行支付機構住所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做好相關風險處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第四十四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風險事件影響其正常營運、損害使用者合法權益的,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區分情形,對非銀行支付機構采取下列措施:

(一)責令主要股東履行補充資本的監管承諾;

(二)限制重大資産交易;

(三)責令調整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或者限制其權利。

第四十五條 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從業人員對監督管理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資訊,應當予以保密。

第四十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完善非銀行支付機構行業風險防範化解措施,化解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 未經依法準許,擅自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支付業務的,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單處或者并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款。對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予以配合。

第四十八條 以欺騙、虛假出資、循環注資或者利用非自有資金出資等不正當手段申請設立、合并或者分立非銀行支付機構、變更非銀行支付機構主要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未獲準許的,申請人1年内不得再次申請或者參與申請相關許可。申請已獲準許的,責令其終止支付業務,撤銷相關許可,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并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款;申請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請或者參與申請相關許可。

第四十九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可以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的,可以并處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限制部分支付業務或者責令停業整頓:

(一)未在名稱中使用“支付”字樣;

(二)未建立健全或者落實有關合規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業務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制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或者使用者權益保障機制;

(三)相關業務系統、設施或者技術不符合管理規定;

(四)未按照規定報送、儲存相關資訊、資料或者公示相關事項、履行報告要求;

(五)未經準許變更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或者第四項規定的事項,或者未按照規定設立分支機構。

第五十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并處10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限制部分支付業務或者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支付業務許可證:

(一)未按照規定與使用者簽訂支付服務協定,辦理資金結算,采取風險管理措施;

(二)未按照規定完成特約商戶盡職調查、支付服務協定簽訂、持續風險監測等業務活動;

(三)将核心業務或者相關技術服務委托第三方處理;

(四)違規開立支付賬戶,或者除非法買賣、出租、出借支付賬戶外,支付賬戶被違規使用;

(五)違規向使用者支付利息等收益,或者違規留存銀行賬戶、支付賬戶敏感資訊;

(六)未按照規定存放、劃轉備付金;

(七)未遵守跨境支付相關規定;

(八)未按照規定終止支付業務。

第五十一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并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限制部分支付業務或者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支付業務許可證:

(一)塗改、倒賣、出租、出借支付業務許可證,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

(二)超出經準許的業務類型或者經營地域範圍開展支付業務;

(三)為非法從事非銀行支付業務的機關或者個人提供支付業務管道;

(四)未經準許變更主要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合并或者分立;

(五)挪用、占用、借用備付金,或者以備付金為自己或者他人提供擔保;

(六)無正當理由中斷支付業務,或者未按照規定處理電子支付指令;

(七)開展或者變相開展清算業務;

(八)拒絕、阻撓、逃避檢查或者調查,或者謊報、隐匿、銷毀相關檔案、資料或者業務系統。

第五十二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處理使用者資訊、業務資料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三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未按照規定建立使用者盡職調查制度,履行相關義務,或者存在外彙、價格違法行為的,以及任何機關和個人非法買賣、出租、出借支付賬戶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進行處罰。

非銀行支付機構未經準許從事依法需經準許的其他業務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進行處罰。

第五十四條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的,并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一)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或者委托他人持股等方式規避監管;

(二)通過違規開展關聯交易等方式損害非銀行支付機構或者其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三)違反非銀行支付機構股權管理規定。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主要股東違反本條例關于股權質押等股權管理規定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五十五條 依照本條例規定對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處罰的,根據具體情形,可以同時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給予警告、通報批評,單處或者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非銀行支付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情節嚴重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擔任或者終身禁止其擔任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

第五十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反規定審查準許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申請等事項;

(二)洩露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資訊;

(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八條 支付清算行業自律組織依法開展行業自律管理活動,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和監督。

支付清算行業自律組織可以制定非銀行支付機構行業自律規範。

第五十九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按照有關規定設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的過渡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規定。

第六十條 本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