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大産業”強動力 “群鳳還巢”開新業——甯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作者:慶陽融媒

焦村鎮招引龍頭企業發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帶動24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和盛鎮紮實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力,吸納周邊3000多名群衆就業;

早勝鎮積極建辦鄉村就業工廠和工廠中的房間,讓當地群衆顧家增收兩不誤;

……

今年以來,甯縣聚合優勢資源,以鄉村建設行動為引領,着力建構種養菌“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格局,緊扣“六大産業”發展,着力加強農業項目建設、積極建辦鄉村就業工廠,有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農牧結合 穩糧又增收

近日,走進位于甯縣焦村鎮的甘農蘑力食用菌全産業鍊雙孢菇标準化生産基地,一張張菌床上,潔白的雙孢菇長勢喜人,勞工們有條不紊地采摘、分揀、稱重、包裝成熟的雙孢菇。

“目前,基地建成36座愛爾蘭大棚,其中12座大棚已投入生産,每座大棚每年可采收鮮菇50噸,每噸鮮菇的銷售價格在7000元左右,除供應本地的商超和蔬菜批發市場外,還銷往西安、蘭州等地。”甘農蘑力食用菌全産業鍊雙孢菇标準化生産基地技術員李亞浩說。

家住焦村鎮任村的羅敏今年4月來到該基地務工,“現在,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菇房裡采菇,在這裡上班離家近,每月還能掙六七千元。”羅敏說。

“六大産業”強動力 “群鳳還巢”開新業——甯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除了種植食用菌,肉牛養殖也是甯縣培育發展的特色産業。

走進甯縣中村泰軍養殖家庭農場,幹淨整潔的标準化牛舍裡,118頭育肥牛毛色光亮、膘肥體壯,農場負責人孫泰軍正張羅着解除安裝訂購的30噸大豆粕。

孫泰軍的爺爺是中村鎮孫安村第一個養牛萬元戶。2002年,在外地打工的孫泰軍回到老家,幹起了爺爺的老本行——養牛。20多年時間裡,孫泰軍的肉牛養殖規模從10餘頭發展到百餘頭,每年固定收入30多萬元,成為了十裡八鄉有名的緻富能人。

近年來,甯縣以東方希望太昌劉堡、瓦斜莊科兩個萬頭豬場為引領,發展養殖龍頭企業11戶,培育養殖專業村50個、養殖重點戶1000戶,帶動全縣牛、羊、豬、禽飼養量分别達到14.5萬頭、35萬隻、50萬頭和120萬隻,實作畜牧業增加值7.5億元,帶動群衆人均增收1339元。

随着農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甯縣農業産業化步伐加快。糧食産業着力打造10億級“隴東糧倉”,帶動全縣種植糧食作物77萬多畝;蘋果産業帶動群衆人均增收2727元;食用菌産業走上“三元雙向”循環發展新路子;中藥材産業納入“庭院經濟”,年産值實作上億元;瓜菜産業以“三川”為主陣地帶富一方百姓;草畜産業回歸家庭建辦,實作專業化經營,“六大産業”呈現蓬勃發展态勢。

地企攜手 強“經”又助農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甯縣和盛工業園區的甯縣康盛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的廠房寬敞明亮,勞工們在生産線上熟練地将木香、白芍等中藥材飲片稱重、打包,這些中藥材飲片将統一運往陝西等周邊地區的市場進行銷售。

今年2月,和盛鎮店子村村民李秋梅來到這裡務工,主要負責中藥材飲片的挑選、稱重、裝袋、封口、打包,“這裡的活很輕松,每周星期天還可以休息,一個月下來能收入2200元。”李秋梅說。

像李秋梅一樣在甯縣康盛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就近務工的群衆有近20人,他們都是和盛鎮周邊村子的村民。

甯縣康盛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還與村民簽訂了種植協定,鼓勵村民種植金銀花、蒲公英、茵陳等中藥材,幫助群衆增收。“截至11月底,公司預計生産中藥材飲片500噸,銷售收入達3200萬元。”甯縣康盛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麗霞說。

甘肅北方節能玻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也在甯縣和盛工業園區内,走進該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鋼化玻璃生産線、夾層玻璃生産線、Low-E玻璃生産線上的機器裝置運作有序。

“我們生産的節能玻璃被廣泛用于民用、裝飾、裝潢、建築、家具等行業,預計今年産值将達到2000萬元。”甘肅北方節能玻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大偉說,“公司直接帶動就業75人,間接帶動創業就業1800餘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人、退役軍人5人、生活困難家庭7戶。”

“六大産業”強動力 “群鳳還巢”開新業——甯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甯縣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特色化、産業叢集化”的理念,着力建平台、強功能,育産業、延鍊條,促開發、擴規模,積極建構現代工業體系。和盛工業集中區新修道路5條4公裡,改造提升雙赢東路700米,建設标準化廠房3棟2.5萬平方米,先後引進隴東仁仁藥業、正奧管業、甯州長城果汁、綠色凍幹食品等重大項目。“目前,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34戶,實作産值50億元,上繳稅金1.8億元,吸納就業3000人以上。”甯縣和盛工業集中區建設辦公室主任高俊傑說。

在此基礎上,甯縣以“項目攻堅年”活動為抓手,全力以赴擴投資、促入庫、穩增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全方位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務。今年以來,甯縣共實施縣列重點項目122個。

村企融合 穩崗又安“薪”

來到早勝鎮“啟夢”鄉村就業工廠,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傳出此起彼伏的“哒哒”聲,30餘名勞工正認真地将一塊塊布料剪裁、縫制、壓邊、燙熨,不一會兒,一件件做工精細的成品童裝就制作完成了。

以前,早勝鎮的群衆很難實作就近就業。自從鎮上成立了就業工廠,周邊很多婦女成了家門口的“工薪族”。

鄭小儒是早勝鎮南北村人,今年8月,她進入早勝鎮“啟夢”鄉村就業工廠上班,實作了賺錢、務農、顧家“三不誤”。“農忙的時候回家種地,閑了就來上班,每天可以按時下班,不耽誤照顧家裡的兩個學生,每月能掙2000多元,我挺滿足的。”鄭小儒說。

據了解,早勝鎮“啟夢”鄉村就業工廠是一家外貿型訂單加工工廠,從今年8月到現在,已完成2萬餘件訂單産品,銷往日本、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銷售額達16萬元,帶動當地富餘勞動力、殘障人士及社群矯正人員共33人實作就業。

位于中村鎮正洋冷鍊物流園内的中村鎮楓葉制傘就業工廠,是一家勞動密集型就業工廠,生産遮陽傘、風扇雨傘、反向傘、燈光傘等20多種産品,年可生産傘具600萬支以上。

中村鎮彌家村村民劉秋梅就在這家就業工廠務工,主要負責傘面制作、成品組裝。“這裡務工實行計件制,比較自由,每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劉秋梅說。

甯縣還積極吸引各領域甯縣籍人才回歸、資本回歸、項目回歸,建辦一批投資小、風險低、見效快、勞動力密集的中小型加工類企業(鄉村就業工廠),推動“北雁南飛”的打工經濟向“群鳳還巢”的回歸經濟轉變。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鄉村就業(圓夢)工廠51個,産品涵蓋電子零部件、體育器材、環衛産品、特色農産品、手工藝品、日化用品、服裝、雨傘等30多個種類,吸納就業3310人,帶動增收1.18億元。(作者:路世玲 薛亮 趙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