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曆者回憶進軍大西南,不識柚子帶皮啃,路無宿處常睡在敵死屍旁

作者:晚上沒下雨
親曆者回憶進軍大西南,不識柚子帶皮啃,路無宿處常睡在敵死屍旁

西南服務團總的女兵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徹底覆滅。為了徹底幹淨地消滅國民黨殘餘部隊,解放全中國,二野和四野的一部,遵照黨中央、毛主席向全國進軍的指令,以風卷殘雲之勢向大西南挺進。

是年7月,華東支前司令部所屬的贛東北辦事處(駐江西上饒),被調赴南京接受新的任務,徐曉當時在辦事處任秘書科副科長。上級下達指令的第三天,大家便乘坐特快列車到達南京,駐紮在原國民政府交通部大樓二樓上。在這段時間裡,組織上安排大家邊學習邊整訓。時值炎熱的夏天,辦事處的人員就在這名不虛傳的“火爐之城”度過了近兩個月的部隊整訓生活。

8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總團在南京組建。其成員,除少數部隊幹部外,主要是支前幹部和由曹荻秋從上海帶去的一批青年學生及部分南京的青年學生。不久徐曉被配置設定到二團二支隊部工作。

接着,在原國民政府總統府大會堂召開了進軍大西南的動員報告會。會場四周牆壁上懸挂着各種彩色的智語:“南下光榮”“向大西南挺進”“解放大西南、解放全中國!”“熱血青年參加西南服務團”。會場上此起彼伏地唱起起了“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歌曲,場内不時爆發出啦啦隊号子聲,歡聲笑語充滿整個會場,青年學生飽滿的政治熱情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

動員大會上,鄧小平、宋任窮兩位首長講了話,講話的中心意思是,克服困難,進軍大西南,解放西南地區的廣大人民群衆,奪取全國勝利,行軍打仗都是為了人民,進軍途中一切行動要有益于人民,要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要求由各方幹部組成的西南服務團,要以身作則起帶頭模範作用……

動員報告會上還介紹了渡江後各戰場令人振奮的大好形勢。部署了進軍大西南的任務,同時還介紹了四川的地形地貌物産和風土人情的情況。

會後,人人情緒高昂,個個摩拳擦掌,寫保證,表決心。有的當夜伏凳給親友寫信,通告解放戰場上節節勝利的喜訊,和進軍大西南的消息,讓家鄉的親友分享勝利的喜悅。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南京沸騰了,到處紮彩塔、彩門,到處是紅旗的海洋。人們湧上街頭,手舉小紅旗,敲鑼打鼓,鳴放鞭炮,放聲歌唱,歡慶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徐曉和同志們在原國民黨政府交通部大樓上觀看了這一激動人心的盛況。

就在這一天,西南服務總團二團二支隊于當天下午五時許從南京乘火車進軍武漢。在離開南京的火車站上,看着歡慶解放的南京人民,想到進軍西南的曆史責任,徐曉心潮澎湃。

火車是悶罐車廂,隻有一個進出貨物的大鐵門,關上門,既悶得不透氣,又黑得對面不見人。男女同志分居車廂兩側,每側睡三排,人挨人頭挨頭腳頂腳,擠得連插腳的地方也沒有。

睡的問題忍忍就過去了,難題是白天車上的大小便了。車上放有兩個木桶,要解手隻有采取“集體行動”,大家挨着順序挪動,男女同志分别築成人牆“掩護”起來。就是這樣的征途生活,大家情緒很高,沒有一句怨言。

一路上大家話題很多,暢談翻身人民的喜悅,家鄉的巨變,新中國的未來。車上有的說唱,有的拉胡琴,有的猜謎語,有的說快書,有的打金錢闆,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整個車廂充滿着歡快。夜深沉,人困乏,轟隆隆的車輪聲伴随着同志們進入甜蜜的夢鄉。列車沿津浦線到徐州,轉隴海線往鄭州,又轉京廣線,于10月3日到達中南重地——武漢。

到達武漢後住在一個學校裡,上級發給每人一件棉軍襖,一條夾褲,一床小薄棉被,兩雙膠鞋,一尺二寸寬的單幅油布一塊,一根皮帶和兩條幹糧袋。帶隊幹部每人還為公家分帶銀元二十塊,以備西行路上斷糧救急。

從武漢開始徒步行軍。由于進軍西南的大部隊推進神速,為适應新區建設民主政權需要,二支隊曉行夜宿,以日行平均一百四五十裡的速度随大軍前進。沿途給養困難,很少有菜吃,多數時間用鹽水下飯。途經荒村野嶺沒有宿處,都是沿路旁打地鋪,甚至睡在牛、羊、豬欄邊和四面都透風的草棚裡。有時因時間來不及,加上燒柴又濕,飯沒煮熟又開始餓着肚子繼續行軍。

為了保證每個隊員不掉隊,跟上大部隊,二支隊上司研究決定成立二支隊收容隊。任命徐曉為收容隊隊長,配有馬兩匹,通信員三名,并發給每人小口徑步槍一支。徐曉另配有小馬槍和駁殼槍各一支,子彈二十發。

每天,收容隊都是跟随二支隊各中隊和分隊的最後面行進。往往是早晨開始行軍,大家精力充沛,特别是那些青年學生,說說笑笑,唱唱跳跳,活潑極了。一到午後或接近黃昏,人累馬乏,有的腳走腫了起了血泡,有的扭傷了腳脖子,尤其是有的女學生連背包米袋都背不動,走起路來一跛一瘸的。這時,收容隊的任務就是收容這些同學們的背包、米袋放在馬背上,有時叫他們輪流騎馬行進。

收容隊不僅自己要負重行軍,還要照顧落伍掉隊的同志,再加沿途殘匪多,每到夜間還要輪流站崗放哨。任務是繁重的,生活是艱苦的。但是,誰也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挺進西南的光榮感和責任感時時激勵每個人,大家隻有一個信念,為了解放仍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西南人民,再苦再累也心甘。

進人湖南苗族地區和秀山、酉陽、黔江等土家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時值秋季。這裡群山環抱,草木茂盛,山高壁陡,人煙稀少,路旁的桐樹果灑滿一地,大家還誤以為是水果,揀着吃,不少人拉起肚子來。

還有一次,路邊老鄉賣柚子,大家買來後放在嘴上就啃,又苦又澀難吃極了,紛紛扔掉。老鄉笑起來,問他笑什麼?這才知道要剝皮才能吃,大家按老鄉指點剝皮去籽,甜中帶酸的味道,解渴又提神,個個吃得津津有味。真是不得其法,難食其味。

白馬山位于四川省彭水縣境内,山高氣溫低,陰雨綿綿,二支隊沿着彭水到武隆的路上環山急進。這一帶被殲的國民黨士兵的屍體很多,死馬死騾到處卧在地上,路旁有不少丢盔卸甲的國民黨殘兵,有的驚恐無措地坐在路邊。一看便知激烈的戰鬥剛剛結束,部隊剛走不遠,還沒來得及打掃戰場。

過這一帶時,二支隊多數時候夜宿在路邊的草棚裡。行軍一天困乏極了,倒頭便睡,往往早晨起來打背包時才發現,又是和國民黨殘兵死屍背靠背地睡在一起。一個同志诙諧地說:“我送殘匪上西天,死鬼伴我共睡眠!”引來同志們的哈哈大笑,也把那些腼腆、膽小的女學生逗樂了。

1949年10月31日下午,在湖南臨澧縣駐地召開了一次由軍隊幹部和西南服務團的帶隊幹部會師會議。會上宣布中共四川省大竹地委成立,高治國兼任地委書記(高原是十一軍三十二師的師政委),西南服務團二團二支隊政委武雨琴任地委副書記,二支隊支隊長吳智銘任專署專員,副支隊長汲書田任專署副專員,還公布了地委所轄各縣的主要成員名單。第二天,地委召開了第一次會議研究幹部問題。

接着繼續西進入川,途經常德、桃源、源陵、秀山、酉陽、黔江、彭水、武隆、涪陵、長壽,過長江經墊江,于1949年12月2日到達目的地——大竹。整個行軍曆時兩個月另兩天,行程3400餘裡。到達大竹後立即投入了全面接管工作。徐曉被配置設定到中共大竹地委工作,任秘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