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丘成桐:突破科研“重圍”,關鍵是要“兩手抓”

作者:直新聞

2023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包括著名華裔數學家、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在内,共7位國際科學家分别獲得數學科學、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3個獎項。

近日,丘成桐在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丘倩怡專訪時表示,科學技術發展離不開基礎科學,面對目前複雜的世界環境,科研工作者更應該沉下心來做基礎科研,産生有創造力的科研成果。

專訪丘成桐:突破科研“重圍”,關鍵是要“兩手抓”

“沒有基礎科學就發展不了第一流的應用科學,這是古往今來大家都曉得的,但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丘成桐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從事基礎科學人數多了以後,就可以将産生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提高,“比如100個人裡有一個人有很大幾率成功,那1000個人裡的(成功)幾率就大了很多。”

丘成桐是享譽國際的數學家,早在29歲時就成功攻克了幾何學領域的難題——“卡比拉猜想”,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榮獲菲爾茲獎殊榮的華人,菲爾茲獎被認為是年輕數學家的最高榮譽,和阿貝爾獎均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十多年來,丘成桐先後設立面向中學生的丘成桐中學科學獎,成立丘成桐數學英才班,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發起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在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工作上作出了許多貢獻。

面對美方“卡脖子” 自主研發和人才培養需要“兩手抓”

丘成桐向直新聞表示,當今國際形勢相對複雜,一些所謂制裁的措施也阻礙了科學的交流和往來,這對于學者們來說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他表示,自己近些年邀請了很多美國知名教授來華通路,而他們真正來到中國以後,就發覺“自己看到的跟過去聽到的不一樣”,這一點很重要。

丘成桐還強調,學者來通路隻關心學術問題,不願關涉任何政治問題。“這一點我想美國的學者也同意,我跟美國的學者有很多來往,他們都希望我們多些往來,這一點我想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基礎科學領域的來往,美國政府不能夠說我們搞基礎科學偷了誰的好處。有一些美國學者也認為,學術是神聖的,不能夠讓政治搞垮它。”丘成桐說。

專訪丘成桐:突破科研“重圍”,關鍵是要“兩手抓”

“AI、量子計算的技術,美國基本上是不願意放出來的,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要自力更生,這些學科反正還沒有全部成熟,美國沒能完全壟斷,我們還是可以追上去的,我覺得要靠自己的能力,培養我們自己人上去。”丘成桐說。

提及美方在對華政策尤其是科研領域上的一些消極舉措,丘成桐表示,大陸在一些技術上面臨“卡脖子”問題,這不僅僅需要我們找出解決方案,更需要換個思路看問題。他指出,與其在受人家攻擊時再想如何對付攻擊,倒不如做一個新的技術,讓人家跟着我們後面走。

“為什麼被‘卡脖子’?就是因為在基礎科學上還不夠了解。現在是隻看到最後那幾步,但是它裡邊的過程我們沒有全部了解。”丘成桐表示,中國在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過程中,仍然需要自主研發尖端技術。“一定要有競争關系,就是自己要找出人家沒有實作的技術,這部分就是要靠基礎科學,你不走自己的路,始終跟着人家屁股走,(被‘卡脖子’)是毫無疑問的”。丘成桐說。

科研沒有捷徑 人才培養與國家前途息息相關

2021年初,清華大學成立求真書院。2022年4月20日,清華大學宣布,丘成桐教授從哈佛大學退休,全職受聘清華大學,緻力于加強國家的數學等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他期望,在數學等基礎科學領域,将來能湧現出一批中國本土培養的領軍人才。

“我很有信心,(我相信)我們年輕人能夠努力,願意花時間、花功夫在(基礎科學)上面”,丘成桐提及學科培養時候強調,“(将來)有一批小孩子真正在基礎科學、在技術領域能夠得到培養的話,中國前途是宏大的。”

公開資料顯示,在1977年,年僅29歲的丘成桐證明了著名的“卡比拉猜想”,引發廣泛關注。不過,許多公開通路中,丘成桐也多次表明,自己并不喜歡“天才”的說法,而是始終認為做研究要持之以恒,“天才”其實無關緊要,勤奮才是關鍵。

“我也花了很多功夫的,我(證明“卡比拉猜想”)花了6年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丘成桐還強調,自己的工作建立在其他人研究的基礎上,他們也花了很多時間才得以完成的,“是以往往媒體講的就是最後那一步,這看起來很愉快,其實坦白講,所有偉大的成就都不愉快,成功以後也不見得愉快,有可能花一段功夫慢慢消化以後才覺得很偉大、很愉快,這是科研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

專訪丘成桐:突破科研“重圍”,關鍵是要“兩手抓”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丘倩怡專訪丘成桐。

要發展灣區科研 不應以産出為導向

科技創新始終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同時也是激發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動能的重要因素。以香港為例,僅僅在11月份,就舉辦了邵逸夫獎、桂冠論壇等多場對香港科創有重要影響的國際盛會。

提及此事,丘成桐指出,科創類的活動能夠讓老百姓了解和重視科研人才的培養,隻有更多人重視科研,才能做好科研。“(其實大家)觀念是很簡單的,‘上下交征利’,都是希望能夠賺錢,都希望孩子以後(無需奮鬥)就能夠衣食無憂,這是一個需要改變的觀念。”丘成桐強調。

面對直新聞記者針對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發展如何改進的提問,丘成桐回應稱,城市發展不應以産出作為導向,不能以量化科研成果或上市公司為成績。

丘成桐建議:“成立一個真正有學問的學術委員會,就像當年美國一樣,自己不行的時候,還是借助外邊的力量,沒有什麼好羞恥的。”

作者丨丘倩怡、李汶思,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

攝像丨黃俊強、李文濤,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

編輯丨陳淼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卓依紫,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