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作者:亞魯紫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

</h1>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李廷軒,中國現代教育的先驅

李廷軒(1833-1907),湖南省衡州市清泉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出生于貴州省貴竹縣(今貴陽市)。曾任山西、廣東、山東等省考官,國務院副院長,雲南省行政學院,皇家曆史督導,刑事司法部留守服務員,倉庫總督,禮儀部等,北京大學禮堂(北京大學前身)倡議。

陶光十三年(1833年),李瓦山宇出生于貴陽永利街李家。父親李昭賢不幸早逝,母親何生,學着何良清叔叔的教誨,力争學,學業進步,在公元一年(1862年)應順天府鄉審判,第二年審判進入聯盟成計程車,選拔吉石,進入漢林。

11年(1872年),李廷軒成為雲南學生。在雲南政局動蕩不安的時候,文化教育事業凋零,其跋涉到山水,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仔細考核當地學生,通過多方的推動,雲南文化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振興。

光緒十五年(1889年),李廷軒以内閣學士學位為廣東省鄉鎮考試碩士研究所學生。讀論文後,梁啟超以"熔鑄史"解試題,李廷軒相當贊賞,被錄取。與梁某見面後,認為其謙遜禮貌,顧國民,有世界和人民的野心,結婚的念頭,将表妹李玉賢許與梁作妻,成為現代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好故事。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廷軒關于"請學校化",提出在全國範圍内開展教育體制改革,請在全國各地設立新式學校,首都設立北京大學禮堂(北京大學的前身),省會各級學校均設在縣内, 開設外文、算術、天文學、地理、文體(科技)、外國曆史等課程,并拟設立圖書館(圖書館)、儀器研究所、翻譯局、廣利報等,并派留學生出國留學。李的發揮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承諾并付諸實踐,開啟了中國現代教育改革的開端。

抗日戰争後,為了謀求民族振興和民族富強,李廷軒積極支援《書論客車》。在變法方面,李廷軒是變革法的重要策劃者、組織者、推動者,并大力推薦康有偉、梁啟超、譚思等人都參與到變法中來。法律不服,李被指控"濫殺土匪罪","即開除,送往新疆,交給地方官員嚴格控制,以示懲罰"。

在去軍隊的路上,李被赦免,并在27年後(1901年)傳回貴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李廷軒應貴州巡警鄧華西的邀請,開始講授貴州經濟學院(原貴陽古學部),并與貴州名人在德凱、樂家高、李玉禅等人在貴陽,第一所師範學校——貴陽公立師範學校(貴陽師範學校前身,2009年并入貴陽學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李廷軒與唐二軒、任克成、華志宏等人一起,将位于貴陽北校的貴陽府中學堂遷至定功、趙忠峪、雪亞東等地。更名為貴陽中學堂(後更名為通省公立中學堂,現貴陽市中學前身),随後學校在南明河對岸的廟宇遺址上建立了新址、新校舍,為全省招生、成為規模最大、裝置最好的學校, 當時貴州一所中學最豐富的教師。

1906年10月32日,李和唐發起成立貴州省教育協會籌備會議,推動了貴州現代教育的發展。據民國《貴州同治》記載:從1902年到1910年,貴州省共建立了各類學校683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11月,李廷軒在貴陽去世,享年75歲,繼子李玉忠将葬于貴陽關(今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

李的作品主要包括《園詩集》的傳記。它的詩篇既是公共機構,又是最好的七法,如《傅贛州秀兄弟》:"傳說邊城極難,輕盈而緊貼玉門"長途跋涉走過的年代是累的,老了就是幸運的閑置。先是看到雷雨露水,趁風雪看天山。消息組季節休息,得到酒還是會解決臉。"

1987年,李氏墓被貴陽市人民政府宣布為市文物保護機關。

2018年,李氏墓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同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将李氏墓命名為貴州省愛國教育基地。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李的肖像。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李庭園紀念館。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博物館展示了李廷元的肖像和他的手印。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李的筆迹。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李廷元的雕像。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十九年(1893年),李廷軒為《丁文成(包玉)的遺産》作序(部分)。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與李彥宏的一生息息相關的關鍵人物。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翻新的李廷軒墓。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李廷元墓碑。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2018年,李氏墓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圖說貴州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李端棻

李的詩《感情》。

本期圖文:謝輝、陳龍

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