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周冬至,老話“冬至一陽生”,為啥天會越來越冷?答案來了!

作者:隴南武都釋出

來源:張三說俗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

今年公曆12月22日,也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初十冬至。老話說“冬至一陽生”,“陽”就是陽氣,也代表陽光和溫暖,冬至陽氣已生,為什麼天氣卻越來越冷了呢?

1·冬至一陽生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南北朝時期的《三禮義宗》中稱,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

下周冬至,老話“冬至一陽生”,為啥天會越來越冷?答案來了!

其實這就是對冬至名稱的解釋,大地上的陰氣到達極緻,陽氣開始萌生,就是“冬至一陽生”;此時太陽到達南行極緻,是以這天夜晚全年最長,白天全年最短。

也正因為冬至時“一陽初生”,是以民間就從這天開始“數九”。“九”是最大的陽數,以陽數來計算陽氣的增長過程,也在數着日子等待溫暖春天的到來。

冬至節氣三候分别是“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六陰寒極之時,蚯蚓交相結而如繩。陽氣未動時屈首下向,陽氣已動,回首上向。

下周冬至,老話“冬至一陽生”,為啥天會越來越冷?答案來了!

冬至時天氣寒冷,地下的蚯蚓打結越冬,覺察陽氣動時會把頭向上扭動;麋鹿本是陰獸,冬至後感覺到陽氣的萌動,麋鹿角便會自行脫落。而水為“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冬至十天後山泉開始冒出熱氣。

這些物候變化都在表明,冬至後陽氣萌生,并不斷地增強。《逸周書》中說:蚯蚓不結,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動,陰不承陽。

2·冬至不是最冷

我們能感覺到四季的熱和冷,大多源自太陽輻射的力量。因為地球有吸熱和散熱的能力,在白天有太陽時吸收熱量,地表附近的氣溫上升;在夜晚沒有太陽的時候開始散熱,氣溫也随之下降。

下周冬至,老話“冬至一陽生”,為啥天會越來越冷?答案來了!

夏季白天時間長、陽光炙熱,大地吸收到大量的熱量,而散熱的速度根本趕不上吸熱的速度,這些熱量就被“積攢”了下來。

到了冬季,日照時間開始變短,陽光也不再強烈,地表能接收到的熱量就少了。好在以前積攢的熱量還有些“庫存”,便在此時完成最後的釋放。

冬至前後,地表的積熱還沒有被完全散盡,這時通常并不會太冷。大概到冬至後30天左右,積熱基本散盡,也就進入了一年當中最冷的時間。

下周冬至,老話“冬至一陽生”,為啥天會越來越冷?答案來了!

西漢時期的《京房易占》中,就有“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的記載,人們憑“天道速,道地遲”的規則,就得出了和現代資料基本一緻的答案。

3·冬至大如年

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皇帝為了确定國家的中心,就用“土圭測影”法展開測量,他們不但找到了國之中心,也測到不同時間日影長度的變化。

就把日影最長的那天定為冬至,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也從此産生了獨特的時間坐标:24節氣。

下周冬至,老話“冬至一陽生”,為啥天會越來越冷?答案來了!

冬至日,日影最長、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過了冬至,白天就開始慢慢變長。而日為陽、夜為陰,确定冬至是陰氣強盛的極緻,也是陽氣萌生的開端,這就是“冬至一陽生”“氣始于冬至”說法的來源。

陽氣萌生的開端,也是四季輪回的開端,于是從周代開始,人們就以冬至為一年的開端。皇帝們在這天舉行祭天大典,祭祀天地神靈;民間也互相賀冬、拜冬。

下周冬至,老話“冬至一陽生”,為啥天會越來越冷?答案來了!

後來曆法調整,冬至不再是新年,地位卻沒太大變化,人們依舊相當重視冬至,還把它稱為“亞歲”,宋代《東京夢華錄》中就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的記載。

每到冬至,無論貧窮與富有,人們都會“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也是以,民間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