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下周冬至,老话“冬至一阳生”,为啥天会越来越冷?答案来了!

作者:陇南武都发布

来源:张三说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今年公历12月22日,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初十冬至。老话说“冬至一阳生”,“阳”就是阳气,也代表阳光和温暖,冬至阳气已生,为什么天气却越来越冷了呢?

1·冬至一阳生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等,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南北朝时期的《三礼义宗》中称,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

下周冬至,老话“冬至一阳生”,为啥天会越来越冷?答案来了!

其实这就是对冬至名称的解释,大地上的阴气到达极致,阳气开始萌生,就是“冬至一阳生”;此时太阳到达南行极致,所以这天夜晚全年最长,白天全年最短。

也正因为冬至时“一阳初生”,所以民间就从这天开始“数九”。“九”是最大的阳数,以阳数来计算阳气的增长过程,也在数着日子等待温暖春天的到来。

冬至节气三候分别是“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阳气未动时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

下周冬至,老话“冬至一阳生”,为啥天会越来越冷?答案来了!

冬至时天气寒冷,地下的蚯蚓打结越冬,觉察阳气动时会把头向上扭动;麋鹿本是阴兽,冬至后感觉到阳气的萌动,麋鹿角便会自行脱落。而水为“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冬至十天后山泉开始冒出热气。

这些物候变化都在表明,冬至后阳气萌生,并不断地增强。《逸周书》中说: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动,阴不承阳。

2·冬至不是最冷

我们能感觉到四季的热和冷,大多源自太阳辐射的力量。因为地球有吸热和散热的能力,在白天有太阳时吸收热量,地表附近的气温上升;在夜晚没有太阳的时候开始散热,气温也随之下降。

下周冬至,老话“冬至一阳生”,为啥天会越来越冷?答案来了!

夏季白天时间长、阳光炙热,大地吸收到大量的热量,而散热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吸热的速度,这些热量就被“积攒”了下来。

到了冬季,日照时间开始变短,阳光也不再强烈,地表能接收到的热量就少了。好在以前积攒的热量还有些“库存”,便在此时完成最后的释放。

冬至前后,地表的积热还没有被完全散尽,这时通常并不会太冷。大概到冬至后30天左右,积热基本散尽,也就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

下周冬至,老话“冬至一阳生”,为啥天会越来越冷?答案来了!

西汉时期的《京房易占》中,就有“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的记载,人们凭“天道速,地道迟”的规则,就得出了和现代数据基本一致的答案。

3·冬至大如年

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皇帝为了确定国家的中心,就用“土圭测影”法展开测量,他们不但找到了国之中心,也测到不同时间日影长度的变化。

就把日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也从此产生了独特的时间坐标:24节气。

下周冬至,老话“冬至一阳生”,为啥天会越来越冷?答案来了!

冬至日,日影最长、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开始慢慢变长。而日为阳、夜为阴,确定冬至是阴气强盛的极致,也是阳气萌生的开端,这就是“冬至一阳生”“气始于冬至”说法的来源。

阳气萌生的开端,也是四季轮回的开端,于是从周代开始,人们就以冬至为一年的开端。皇帝们在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祭祀天地神灵;民间也互相贺冬、拜冬。

下周冬至,老话“冬至一阳生”,为啥天会越来越冷?答案来了!

后来历法调整,冬至不再是新年,地位却没太大变化,人们依旧相当重视冬至,还把它称为“亚岁”,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的记载。

每到冬至,无论贫穷与富有,人们都会“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也因此,民间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