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中國糖業觀察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題:中國糖業觀察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陳一帆、韓佳諾

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來賓市考察調研,察看了萬畝甘蔗林和機械化作業收割場景,同蔗農、農機手和農技人員親切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西是大陸蔗糖主産區,要把這一特色優勢産業做強做大,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緻富發揮更大作用。

大陸是重要的食糖生産國和消費國,糖料種植在大陸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五年來,大陸糖産量約占全球的5.6%。食糖既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資,也是食品、飲料、制藥、化工等120多個行業門類的基礎原料。新華社記者就大陸糖産業發展進行了采訪。

(小标題)自育優品 穩邊富民

走進廣西扶綏縣東門鎮的隆安洋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岜樓基地,1.2萬畝蔗林郁郁蔥蔥,一望無垠。蔗農奔忙于蔗林間,砍蔗、剝葉、捆紮、裝運,一輛輛滿載着“甜蜜原料”的大貨車整裝待發。

食糖包括白糖、紅糖和冰糖,産業鍊上遊主要為甘蔗、甜菜等糖料的種植。

大陸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較早的國家,已有2000多年曆史。目前糖料分布呈“南甘北甜”的布局,甘蔗糖與甜菜糖的産量比約為9:1。

從甘蔗産量來看,雖然南部各省份均有甘蔗種植,但廣西、雲南、廣東這三省份占據了甘蔗産量的頭三把交椅,合計甘蔗産量達全國産量的90%以上。甜菜北方各省份均有種植,以内蒙古和新疆兩地為主,這兩地的甜菜産量占全國産量比例達85%。

全國每三勺糖,就有兩勺來自廣西。作為全國最大的糖料種植基地和食糖主産區,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産量連續19個榨季占全國6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培育和推廣良種、提高機械化作業水準,建設好現代農業産業園。

“目前大陸甘蔗自育新品種種植面積占比在95%以上,糖業發展涉及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4000萬糖農的切身利益,是穩邊富民的重要抓手,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國家糖料體系産業經濟崗位科學家劉曉雪說,2022/23榨季,大陸制糖行業實作銷售收入696億元,糖農收入371億元。

廣西崇左市被譽為“中國糖都”。種植大戶張本超在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承包了2200畝地種糖料蔗,“我們砍收完後,糖廠會安排車輛過來收購,今年收購價是540元/噸。預計本榨季畝産8噸左右,接下來計劃擴産到5000畝。”

在雲南耿馬縣,一些村子人均種植甘蔗收入達2萬元左右,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芒翁村芒傘組有種植戶164戶,種植面積5904畝,單産達5.5噸,個人所得2.4萬元,形成“幹糖事、吃糖飯、做糖人”的局面。

(小标題)産不足需 供不應求

加工制備是食糖産業鍊的中遊。

“一根甘蔗兩頭甜”,一頭連着蔗農,一頭連着制糖企業。

走進南甯明陽制糖有限公司的卸蔗場,一輛輛大貨車有序過磅,到達糖料蔗投放點後,由自動卸蔗系統快速完成卸貨,糖料蔗被傾倒入壓榨輸送帶進入破碎、壓榨流程。制煉工廠中的房間裡,随着全自動裝包和機器人碼垛裝置有序運轉,一袋袋白砂糖被迅速裝包,機械手臂精準抓取後整齊擺放。

“糖料蔗在進廠卸蔗、破碎壓榨、煮煉等流程均已實作自動化,貨車、糖料蔗品種、糖分等資訊,都可通過中控室大螢幕實時監控并進行工藝參數調整。”公司生産技術部經理李藝江說,公司對白砂糖生産全過程進行技術更新後,生産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目前公司日壓榨能力達1.2萬噸,年産白砂糖15萬噸。

中國糖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2022/23年制糖期全國共生産食糖897萬噸,全國累計銷售食糖853萬噸。全國制糖工業企業成品白糖累計平均銷售價格6270元/噸,同比回升516元/噸。2023年9月成品白糖平均銷售價格7009元/噸。

廣西制糖學會理事長李凱表示,大陸食糖人均年消費量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但産不足需、供不應求局面長期存在。“大陸食糖年産量約1000萬噸,消費量約1500萬至1600萬噸,進口量約500萬至600萬噸。”李凱說。

大陸制糖行業一度“散、小、弱”問題突出。為提升糖業競争力,行業加快推進戰略重組和産能整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産業協調與規劃處處長雷承寶表示,目前廣西糖業集團數量已從“十三五”初期的17家減至10家;糖廠數量從104間優化至73間。

(小标題)吃幹榨淨 物盡其用

除了制糖,糖料蔗還能生産出更多産品,食糖的下遊産業鍊應用于工業、食品、調味品等行業,形成糖業循環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大陸糖業面臨激烈的國際競争,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延伸産業鍊、提高附加值,不斷提質、降本、增效,推動高品質發展。

目前,大陸正加快推進糖業全産業鍊發展,推動傳統蔗糖産業向生物化工、食品工業、發酵工業等轉化更新。

廣西扶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通過熱電聯産,利用上遊糖廠制糖産生的蔗渣以及農林廢棄物作為燃料發電,同時向糖廠提供蒸汽,燃燒後的蔗渣灰還能給糖料蔗施肥,實作資源、能源循環利用。

公司運作部經理韋揚才說,公司年發電天數330天以上,消耗蔗渣等清潔燃料40萬噸,發電量1.7億千瓦時,向糖廠年供蒸汽60萬噸。

蔗渣經工藝改造後用于制漿造紙,濾泥轉化成生物有機肥還田種蔗,糖蜜加工成高活性酵母和酵母抽提物……廣西來賓東糖集團黨委書記林偉民說,公司已建成從制糖到造紙、生物工程三條完整、科技含量高的糖業循環經濟産業鍊。

随着糖業産業鍊不斷向下遊延伸、價值鍊向中高端攀升,糖業産業叢集逐漸成形成勢。在崇左湘桂循環經濟産業園,酵母廠、肥料廠、造紙廠、飼料廠等一批下遊企業在此集聚;在中國—東盟南甯空港扶綏經濟區,達利園、今麥郎、大咖食品等知名食品和飲料企業相繼進駐。

在大咖國際食品(廣西)有限公司,多條智能生産線正開足馬力運作。“産品生産需要大量蔗糖,我們和當地糖廠緊密合作。”公司生産負責人王亞奇說,公司今年6月開始投産,預計年用糖量達2萬餘噸,年營收近20億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主任李文綱表示,廣西将圍繞産業增強、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目标,繼續深化糖業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動糖業高品質發展,為保障國家食糖供給安全、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安甯貢獻“甜蜜”力量。(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