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作者:論芸軒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文 | 論芸軒

編輯 | 論芸軒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有一個電視劇非常火,名字叫做長安十二時辰,通過這個劇名,相信有不少人都對唐朝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産生了疑問。

其實在這一部電視劇當中,就有出現一個專門負責記錄時間的官員,他在劇中的主要任務是報時,同時也拉動了電視劇的節奏。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那麼,古代人是如何計時的呢?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從東漢的時候開始,中國就有一種特殊的計時方式,叫做漏刻記時,這種計時的方法非常的準确,和現在的時間誤差大概隻有20秒的時間。

而這種漏刻技術呢?也是古代最為常見的一種記錄時間的技術之一,主要是通過滴水,或者是滴沙的方式來進行計時。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當中,專門負責計時的官員,就一直呆在一個蓮花狀的容器旁邊,從這裡來觀察水,或者是沙漏下來的情況。

而随着時間的推移,放在下面的木桶裡面的水,或者是沙位置就會不斷的上升,通過衡量這個位置的上升尺度,也就能夠知道具體的時間了。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這種技術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1983年,大陸就出土了一個在新石器時期所負責計時的漏刻容器。

在秦漢以後,朝廷一般會有三套人員來管理漏刻,這第一套就是歸天文學管理,他們日常研究宇宙天文,日月星辰,自然和時間挂鈎。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還有一套是歸皇帝管,皇帝作為古代的最高統治者,必須要比常人更加能夠精準的把握時間。

還有一套是歸為太子管理的,太子也是未來的天子,他們能夠接觸到最準确的時間,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等到了唐朝的時候,管理漏刻技術的人員一直在增加,最多的時候增加到了600餘人。

而當時的漏刻技術也有很大程度的突破,比如說在1968年出土的西漢青銅镂刻容器當中,就安裝了非常先進的節流裝置。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通過這一個小小的節流裝置,就能夠讓一個漏壺滴下去的水,或沙的時間變得更加的準确。

有人會說,像漏刻容器這樣的東西,是不是隻有古代皇家貴族才能夠使用,那麼,老百姓是如何計時的呢?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其實民間也是有自己的漏刻技術的,相對來說會體型更小,制作也會更加的簡單,一般都會放在寺廟當中進行計時。

那麼,這種漏刻技術所記出來的時間真的準确嗎?答案是非常準确,而且和現代的時間沒有太大差别。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很多人都覺得漏刻技術看起來非常的簡單,懷疑如此簡單的小技巧,真的能夠那麼精準的計算時間嗎?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因為在漏刻技術當中,其實運用了非常多的實體學知識,這個背後的成因也非常的複雜,這就導緻漏刻技術不僅準确,而且準的可怕。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就比如說拿漏刻技術和西方所發明的機械鐘來進行對比,就會發現漏刻的誤差往往很短,而機械鐘表的誤差一般來說很長。

機械鐘表誤差最嚴重的時間可能會在兩個小時左右,這已經比當時大衆能夠接受的誤差,也就是20分鐘左右的時間,長很多了。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根據科學家的對比,中國古代的漏刻發展到西漢中期的時候,就已經比歐洲14世紀所用的機械鐘要更加的先進。

而到了東漢時期,大陸漏刻所帶來的誤差一天一般也隻有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而更精準的漏刻,比如皇家漏刻,誤差大概在20秒。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這20秒可是非常少的,歐洲直到1657年,發明鐘擺之前,一直都沒有辦法把這一點點的小誤差給克服掉。

但是漏刻的發達也并非全部都是優點,畢竟,因為漏刻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後人不會再去研究如何讓時間變得精準。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是以漏刻從西漢時期開始,到了清朝末年,基本上維持原狀,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人在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哪怕是後來西方傳教士給中國帶來了機械技術,之是以沒有被中國所大範圍的接受,就是因為中國一直有自己的文化技術可以使用。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相比之下呢,歐洲人其實也是有好處的,一個是因為他們不是很清楚漏刻技術的使用原理,另一個是他們對自己計時的不自信,是以才在探尋新方法。

這個誤差一直持續到了1715年,當時有一個英國人成功的通過機械制造的方法把誤差降到了幾秒以内。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這才算是在科學記載史上的一次新的突破,也是是以歐洲人的計時方式突破了中國人的計時方式。

而且加上手表的友善運用,是以在後來的大部分時間基本上使用手表的人越來越多,而沒有人會随身把漏刻帶在身邊。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當然,古代也不是隻有漏刻這一種可以記錄時間的方式,還有一種方式比鐘表都還要精準,這就是日晷,日晷代表的意思,是太陽的影子。

日晷上面一般都會寫着子醜寅卯等等的漢字,在這些漢字下面呢,又再寫兩個字,分别是正和初。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那麼,日晷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呢?在日晷中心會有一個立起來的長針,它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在日晷上形成影子。

而這個影子照射的時間又分别落到了所寫的子醜寅卯的字上面,落到哪個字上,就代表着到了哪一個時間。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而這個下面所指的子醜寅卯,每一個字都代表的是一個時辰,在時辰下面所寫的正和初可以簡單了解為是一個小時。

日晷在古代的運用非常的廣泛,通過這種方式,皇帝和官員都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之内知道時間。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日晷當然也是有出土過的,在1932年,河南洛陽就出土過一個日晷,這一個日晷的出現,代表了中國計時器具的先進。

那麼日晷到底是通過什麼樣的原理進行計時的呢?其實原理也很簡單,因為太陽和地球,它們之間的距離不是恒定的,是以所出來的光照也是變化的。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而這個時候隻需要在日晷上面标記時間刻度,但凡天空中出現太陽,日晷就一定會出現影子,那這樣時間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古書當中,曾經是這麼描繪日晷的,“冬至日晷長,夏至日晷短”,這就說明古人對日晷的了解也非常的充分。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那麼就還存在一個問題,因為日晷放在的地方不同,那它所帶來的傾斜角度也就是不一樣的,是以如果想要日晷計算準确,那日晷的擺放位置就非常的重要。

比如說想要在赤道上放置一個日晷,那不需要任何的角度,平放在地面上就可以了。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但是如果想要把日晷放置在其他的地方,那就需要把指針對着北極星,確定日晷和地球的自轉保持平行,隻有這樣日晷的計算才會精準。

唐朝是使用日晷最頻繁的朝代之一,西安也出土過很多個唐朝的日晷,而且唐朝的日晷相比于其他的朝代而言也會更加的精細和豐富。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上面不僅是有子醜寅卯這樣的字,還有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說二十四節氣,是以人們推測這個日晷不僅能夠表達時間,還能分得清楚到了什麼日子。

不過日晷它存在着一個緻命的問題,那就是必須需要陽光出現,假如碰到陰雨天或者是太陽落山了,那日晷自然也就失去了用途。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其實,在中國古代記錄時間的方法非常的多,而且和我們現代時間相比較,也都是十分準确的,老祖宗的智慧真的不可小觑。

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古人都用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的準确性如何

了解古人是如何計時,其實對自己也是掌握了一種新的方法。如果下一次在博物館裡面看到日晷,你知道該如何介紹它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