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作者:MarsBit

通用區塊鍊存儲狀态并提供該狀态的邏輯。我們通常将狀态稱為資産,将邏輯稱為應用程式。例如,以太坊存儲 Ether 和 Dai(狀态)等資産,可以在 Uniswap 和 Aave(邏輯)等應用程式中使用。狀态和邏輯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應用層。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應用層

加密經濟始于 2009 年比特币的推出。比特币是一個最小的區塊鍊。其有限的狀态、不靈活的邏輯和低性能的基礎設施限制了它的應用。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比特币

然後是以太坊,它通過新的區塊鍊原生虛拟機引入了靈活的邏輯層。它還允許任何人在同一網絡上建立自己的加密資産。以太坊是以擴充了狀态層和邏輯層。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以太坊

然而,其基礎設施仍然有限。自 2015 年該網絡成立以來,其研究社群的大部分重點都放在改進其基礎設施以支援應用程式層上。Rollups 和 Danksharding 提高了吞吐量。帳戶抽象增強了使用者體驗。MEV基礎設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價格執行。然而 8 年後,許多人對我們在應用程式層上建構的内容感到不知所措。當然,我們可以在 Uniswap 上交易 $AAVE,也可以在 Aave 上借出 $UNI。但真正的外生需求在哪裡?用例在哪裡?

迄今為止,區塊鍊已經具有很強的自反性。加密經濟與現實世界隔離,除了投機之外,其需求也很有限。過去的牛市,比如 2020 年至 2021 年的 DeFi 繁榮,都是由投機推動的。新的加密原生代币和協定的爆炸式增長引發了反射性上漲——投機推動了活動,進而推動了更多的投機。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積極的反身性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循環并沒有持續下去。最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積極的反身性變成了消極的反身性。猜測被誤認為是産品與市場的契合度,而對真實用例的探索仍然存在。兩年後,許多人仍在尋找擴大鍊上活動規模的方法。為了了解如何發展應用程式層,我們需要更仔細地研究它。

分解應用層

應用層有兩個元件:狀态和邏輯。狀态就是資料;邏輯就是計算。狀态和邏輯都可以在鍊上或鍊下。這給了我們一個 2x2 網格: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應用矩陣

每個象限都有不同的應用。迄今為止,大多數區塊鍊應用都處于第一象限;我們在鍊上協定中使用加密原生資産。第二象限涉及将現實世界的資産引傳入連結上并在協定中使用它們。第三象限涵蓋了我們在鍊外使用加密原生資産的情況。其他一切都屬于第四象限。如果狀态和邏輯都不是鍊上的,那麼它就不是區塊鍊應用程式。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例子

區塊鍊的用例位于前 3 個象限。

第一象限:完全鍊上經濟

完全鍊上經濟包含加密原生應用程式。目前大多數鍊上活動都屬于這個象限。這些内生應用本質上是反射性的,這也是加密貨币市場如此波動和投機的原因之一。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這種猜測激勵了使用者和開發者進入加密經濟。此外,盡管這些應用程式是循環的,但它們确實包含一些實際價值。

投機和賭博雖然存在争議,但卻是真實的用例。盡管如此,我們都希望加密經濟不僅僅是一個線上賭場。點對點支付也可以使用加密原生資産來完成,但穩定性和可擴充性較差。

為了超越投機和低效的金融服務,我們需要超越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可程式設計金融

另一類區塊鍊應用程式是通過将現實世界資産(RWA)引傳入連結上來解鎖的。這些資産可以從全球、可程式設計和可組合的加密貨币市場中受益。那些質疑加密原生資産價值的人通常會同情這個象限,正如“區塊鍊,而不是加密”口頭禅或“代币化”模因所概括的那樣。

我們稱這個象限為可程式設計金融。它涉及開發商将債券、股票、大宗商品或其他傳統金融工具引入可程式設計市場,進而釋放更多的可通路性、表現力和效率。

迄今為止最成功的 RWA 是中心化穩定币。穩定币提供了全球範圍内、經濟實惠的美元擷取方式,并且一直被描述為加密貨币的“殺手級應用”。USDC 和 USDT 的總市值已達到114B。

可程式設計金融已在其他地方進行了廣泛讨論。這些拟物化應用程式引起了機構對區塊鍊技術的興趣,并将成為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我們相信它們隻是更加豐富的加密經濟的一部分。

第三象限:鍊下應用

最後一類應用程式是具有鍊上狀态和鍊下邏輯的應用程式。這些具有鍊下應用程式的數字原生資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加密類别。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社會資産。在上一次 NFT 熱潮中,許多 NFT 被用作狀态或信号物品。Bored Apes、Punks 和其他名牌 NFT 允許其所有者炫耀自己的地位或表明自己是專屬社群的一部分。這些 NFT 面臨的挑戰是,它們的社會價值與價格和新穎性密切相關,而價格和新穎性很快就會被侵蝕。幸運的是,這個缺陷是那些 NFT 的特征,而不是所有社會資産的必然屬性。更成熟的加密經濟将提供更穩健的社會資産。

社交資産的鍊下邏輯是考慮到鍊上存儲的資訊,我們在鍊下的行為方式。這樣,社會資産就是協調工具。由于每個人都同意以太坊區塊鍊的狀态,是以我們可以圍繞這個主體間真理來調整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的行動。例如,我們可以使用社交資産來提供參加音樂會等實體活動的機會,或證明某人是Zuzalu等社群的成員資格。将這些社會資産存儲在區塊鍊而不是集中式資料庫上的價值取決于具體情況,但它可能會受益于區塊鍊的可信中立性、主權、永久性、抗審查性、金融化或與加密經濟其他部分的互操作性。

第三象限中的應用程式也可以提供數字化優勢。考慮一下遊戲。傳統遊戲可以支援某些鍊上狀态,同時将大部分遊戲邏輯保持在鍊外。然後,這些資産通過其遊戲内效用或其外觀或社會價值而産生外生需求。

數字令牌門控解鎖了更多用例。Friend.tech盡管存在缺陷,但在展示社交資産和代币門控交叉點的新可能性方面取得了定向成功。我們懷疑可以在這個類别中建構許多令人興奮的應用程式。最近的另一個例子是Orb Land。Orb 是 NFT,提供對某些名人的獨家通路權限。擁有該球體授予以一定的節奏(例如每 7 天)向相應名人詢問問題的權利。作為一個額外的特點,球體市場是一個激進的市場,允許任何人随時以固定價格從另一個人那裡購買任何球體。

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dePIN)項目也位于第三象限。這些代币激勵現實世界的活動,例如繪制道路或安裝熱點,進而解決冷啟動問題。

發展應用層

并非所有事物都恰好屬于這些象限之一。每個應用程式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個外生目的。同義反複地說,必須有一些現實世界的用例——一些“鍊下邏輯”——才能讓某些東西有用。而在實踐中,大多數應用程式的邏輯部分在鍊上,部分在鍊外。盡管如此,作為一個心理模型,我們發現這個架構有助于推理應用程式層。

根據生态系統的最新發展,我們對如何發展應用層形成了兩種相反的觀點。

我們的第一個逆向觀點是,就目前而言,資産創新比應用創新更重要。是的,我們需要更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創造真正值得交換的資産。後者是可持續擴充鍊上活動的更容易處理的途徑。我們鼓勵更多團隊将新穎的資産上鍊。

我們的第二個逆向觀點是,從中短期來看,第三象限比第二象限更重要。RWA 在加密經濟中擁有廣闊的前景。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将加密原生資産帶入現實世界比将 RWA 放到鍊上更重要。前者是它們自己類型的“現實世界資産”,并且具有更多未探索的、不受限制的設計空間。

結束反射時代

随着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在加密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市場的反射性将會降低。一旦我們對加密資産和協定有了外生需求,第一象限就會變得不那麼循環。突然之間,Uniswap 不再隻是一個促進投機的引擎,它還是一個需求相對穩定的去中心化業務。

現實世界的用例削弱了加密經濟的自反性。随着時間的推移,市場将變得更加随意。我們所說的“非因果”是指對區塊鍊應用程式的需求并非來自區塊鍊本身的内生原因——我們将其用作我們能找到的最接近“自反”的反義詞。

創造真正的價值——拆解區塊鍊應用層的三個象限

應用層的最終狀态遠不如今天那麼具有反射性,并将産生巨大的現實世界價值。我們會慢慢到達那裡。

與此同時,我們的團隊将與創始人合作,為未來的加密經濟建構基礎設施。如果您是其中之一,我們很樂意聊天。

緻謝:特别感謝 James、Dougie、Krane、Khushi和Sanat對本文草稿的評論和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