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買帶魚,記得厘清“黑眼睛”和“黃眼睛”,差別不小,搞懂再花錢

作者:周玉麗

帶魚以其肉質細嫩、骨刺少且口味鮮美而備受歡迎,常作為許多人初嘗海鮮的首選。但是,您可能注意到,市場上售賣的帶魚在形态和特征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帶魚的眼睛顔色,主要有兩種類型:“黑眼睛”帶魚和“黃眼睛”帶魚。

盡管它們都是帶魚,但在價格和口感上存在顯著差異。随着春節的臨近,選擇帶魚的消費者日益增多。為了避免因不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了解這兩種帶魚的具體差别。接下來,我會詳細介紹“黑眼帶魚”與“黃眼帶魚”之間的差別,助您購買時做出明智的選擇,避免購買到價低質劣的産品。

買帶魚,記得厘清“黑眼睛”和“黃眼睛”,差別不小,搞懂再花錢

一、 外形、口感不同

黑眼帶魚的身形較為修長,通常長約40至60厘米,身寬大約三至四指寬,擁有較短的魚頭和銀白色的背鳍。這種帶魚的生長周期較長,皮膚比較薄而緊實,肉質細膩,腥味相對較少,是以更适合于清蒸或紅燒等烹饪方式,以突出其鮮美的口感。

而黃眼帶魚則擁有較大的下颚和更寬大的身軀,身長可達1米,身寬約五指寬。這類帶魚的背鳍展現出淡黃色調,因其快速生長,體型一般較大。其肉質較為豐滿,但與黑眼帶魚相比,質地稍顯粗糙和松散,且具有較強的魚腥氣味。黃眼帶魚是以更适合于油炸或醬燒等烹饪方法,這些烹饪方式可以有效地中和其腥味,同時增添風味。

買帶魚,記得厘清“黑眼睛”和“黃眼睛”,差別不小,搞懂再花錢

二、 場地不同

黑眼帶魚和黃眼帶魚,兩者除了形态和口味的差別外,它們的産地也各有特色。黑眼帶魚,以黃渤海和東海海域為主要産地,這些地區位于中國較北的海域,是以黑眼帶魚也常被稱作“北系帶魚”。而黃眼帶魚,則主要出自南海海域,同時,市場上也有不少來自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的進口黃眼帶魚。由于其主要産自南方海域,黃眼帶魚被通稱為“南系帶魚”。

買帶魚,記得厘清“黑眼睛”和“黃眼睛”,差別不小,搞懂再花錢

接下來我們分享一道好吃又簡單的家常菜,幹炸帶魚。

買帶魚,記得厘清“黑眼睛”和“黃眼睛”,差別不小,搞懂再花錢

1、 首先,将兩條帶魚徹底清理幹淨,剔除魚頭、内髒和尾巴。為了確定調料能更好地滲透,魚身上兩面各切一些淺口。處理完成後,将帶魚切割成大約7厘米的段,放入盆内徹底清洗。

2、 接着,帶魚塊中加入切好的姜片和蔥段,撒上1克鹽和1克胡椒粉,淋上5克料酒,以去除腥味。充分攪拌,讓帶魚片均勻沾上調味料,腌制10分鐘。腌制時間一到,将帶魚從調料中取出,輕輕裹上一層澱粉,確定帶魚表面幹燥,以便炸制時更加酥脆,且不濺油。

3、 然後,把油燒至5成熱,逐一放入帶魚片。為了避免粘連,帶魚一旦下鍋應迅速成型,同時輕輕搖動鍋子,防止帶魚粘底。維持小火,将帶魚炸至兩面呈現金黃色,再将其撈出瀝油。

4、 接下來,将油溫提高至約6成熱,再次放入帶魚進行複炸,這一步大約需要30秒。複炸過程使帶魚的表面更加焦黃,口感更加酥脆。完成後,撈出帶魚,控去多餘油分。

5、 最後一步,将炸好的帶魚整齊地擺放在盤子裡,撒上一些孜然和辣椒粉,增加風味。這樣一來,一道香酥可口的炸帶魚就制作完成了,既美觀又美味,适合各種聚會和家庭享用。

在選購帶魚時,除了需要注意區分黑眼帶魚和黃眼帶魚之外,還需牢記以下3點:1、避免購買那些魚鱗大面積脫落的帶魚;2、若發現魚眼顯得渾濁或凹陷的,最好不要選購;3、如果帶魚表面覆寫着厚厚的冰層,也不是理想的選擇。相反,理想的帶魚應具備以下特點:魚鱗完好無損,魚眼清澈明亮,體型均勻勻稱。這樣的帶魚通常更新鮮,風味也更佳。記住這些小竅門,有助于你在市場上挑選到品質上乘的帶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