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文|凱風

人口影響,開始浮現了。

01

撤并幼稚園,真的來了。

日前,湖南省有關部門召開會議指出,受出生人口變化的影響,教育規模、結構将發生顯著變化……要把握調整優化重點任務,有序組織幼稚園撤并轉設。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一周多前,湖南省教育廳就已釋出通知,有序組織幼稚園設并轉撤,在城鎮新增人口集中地區建立、改擴建一批公辦幼稚園,農村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幼稚園。

作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湖南成為全國首個在省級層面提出調整幼稚園布局的省份,無疑有着十足的信号意義。

事實上,撤并幼稚園,并非第一次出現,從縣城到省會再到經濟強市,不一而足。

今年8月,安徽省臨泉縣教育局曾釋出公告,當地50所民辦幼稚園終止辦學。

其中,12所幼稚園申請終止辦學,38所幼稚園無實際招生、辦學行為,占2022年全縣幼稚園總數的11.8%,占全縣民辦幼稚園總數的24.5%。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臨泉,雖然隻是一個普通縣城,卻有着中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縣的稱号,總人口一度超過230萬人,相當于許多西部地級市的規模。

一個人口大縣,一次性關閉了1/10左右的幼稚園,影響可想而知,遑論隻有數十萬人的小縣?

在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關停幼稚園的現象,如海口市33所民辦幼稚園停辦,青島即墨區因地制宜撤并小規模村辦園61所等。

事實上,幼稚園減少并非孤立現象,而是全國性現象。

根據教育部最新釋出的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共有幼稚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這也是200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這些被撤并或消失的幼稚園,多數都是村辦、民辦幼稚園,部分因為不符合辦學資質而被清退,部分因公辦園建成而被調整,更多的則是因為生源不足而難以為繼。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02

幼稚園,為什麼開始減少了?

其一,幼稚園的撤并,核心原因在于出生人口變化,而毛入學率已達高位,幼稚園供求關系開始逆轉。

每一年的出生人口,直接影響到3年後的幼稚園生源,同時影響到6年後的國小生源。

從全國層面來看,2016年到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從1883萬人下降到956萬人,對幼稚園及國小生源的影響可想而知。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與此同時,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2012年的64.5%提高到2022年的89.7%,學前教育基本處于普及階段,提升空間相對有限。

其二,人口并非問題的全部,民辦園與公辦園的此消彼長,也是難以忽視的因素。

可以看到,安徽省臨泉縣數十所民辦園被撤并的同時,該縣僅2022年一年,就建立、改擴建幼稚園9所,有效擴增公辦幼稚園學位2070個。

學前教育雖然沒有納入義務教育,但在政策層面獲得越來越大的重視,來自财政投入的支援力度越來越大。

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普惠性幼稚園覆寫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

公辦園一年的費用隻有幾千元,而民辦園動辄上萬元乃至數萬元。如果不能提供差異化的教育培養模式,很難在激烈的競争中存活下來。

其三,城鄉之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又加劇了幼稚園的分化态勢。

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無論是湖南省還是安徽臨泉縣,撤并的多數的都是村辦園和民辦園,而城鎮人口聚集地區,仍要建立、改擴建一批公辦幼稚園。

整體而言,随着城鎮化不斷提升,加上大城市逐漸取消落戶限制,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年輕人持續湧入城市,導緻農村的幼稚園乃至國小出現過剩現象。

然而,不是所有城市都能保持擴張态勢。

人随産業走,超大特大城市人口仍在膨脹,而中小城市卻普遍面臨人口流失的尴尬。

根據龍瀛團隊的最新研究,2010年-2020年, 全國共有1507個收縮的區縣,占比超過一半,集中于東北和中西部地區。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龍瀛團隊:2010-2020年人口收縮的縣區市,新疆資料暫缺

這些地方,也正是這一輪幼稚園和國小布局調整的首當其沖之地。

03

有的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有的地方仍在拼命建學校。

就全國而言,幼稚園總量呈現過剩态勢,但在一些超大特大城市,幼稚園學位尤其是公辦學位仍舊供不應求。

深圳就是典型。作為全國經濟第三大市,深圳卻有着“一線的經濟産業,三四線的教育”的戲稱,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國小、幼稚園,都與強省會存在明顯差距。

近年來,随着人口瘋狂湧入,尤其是年輕人紛至沓來,深圳基礎教育學位缺口更呈現擴大之勢。

過去10多年,深圳常住人口從1037萬飙升到1766萬,而實際管理人口早已超過2000萬人,大量人口的湧入,需要與之相比對的教育資源。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早在2018年,深圳因國小、國中學位缺口巨大就一度引發熱議,而當時深圳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不到4%,更是令許多人感到震驚。

為此,近年來,深圳開始拼命建學校,從大學到中國小再到幼稚園,無不如此。

2018年到2022年,深圳各類學校數(含幼稚園)從2500所增加到2862所,公辦學校(含幼稚園)更是從579所躍升到1565所,而公辦園在園幼兒比例則從不到4%飙升到50%以上。

這從深圳的教育經費投入就可見一斑。2018年到2023年,深圳各類教育支出從585億元提升到101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的比重超過20%。

學前教育經費的提升最為明顯。

2018年,深圳在學前教育上的投入僅為20.79億元,而在2023年預算中,這一數字已經飙升到119億元,接近“十三五”整個五年周期的8成。

超過1/5的公共預算用在了教育上,在校生人均教育經費更是力壓一衆傳統教育大市,足見深圳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

這些地方,開始撤并幼稚園了

面向未來,深圳仍在拼命建學校。

根據規劃,未來5年,深圳将建立基礎教育學位90.8萬座。其中,建立學前教育學位12.5萬座、公辦義務教育學位67.3萬座、公辦普通高中學位11萬座。

深圳的幼稚園擴容與一些地方的撤并形成鮮明對比,背後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人口流入與流出帶來的張力,另一方面則與地方财力和發展水準不無關系。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即使人口形勢壓力巨大,即使各類學校開始供過于求,但公辦學校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