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希望面臨“生存之戰”:兩年虧損近150億,被指拖欠養殖戶款項

新希望面臨“生存之戰”:兩年虧損近150億,被指拖欠養殖戶款項

新希望面臨“生存之戰”:兩年虧損近150億,被指拖欠養殖戶款項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曉晖這是劉暢從父親手中接過董事長職位之後,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以下簡稱“新希望”)第一次面臨“生存之戰”。

先來看一組财務資料:2021年,新希望的淨利潤巨虧95.91億元;2022年,新希望繼續虧損14.61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新希望虧損38.58億元,同比下降42.52%。

也就是說,2021年至2023年9月30日,新希望已經累計虧損149.10億元,這個資料抹平了新希望2017年至2020年的盈利總和——包括2019年和2020年。這兩個年度,新希望每年大約賺了50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2023年11月30日,新希望抛出一個73.5億元的募資計劃。其中,有22億元明确用于償還銀行債務,引起市場投資者的關注。

12月1日,新希望的股價盤中逼近跌停,最低到9.01元,最終以9.12元報收,日跌幅為8.80%,總市值約411.86億元。

12月7日,新希望董秘辦公室的從業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該募資方案正在報深交所稽核,針對定增預案的股東大會還沒召開,目前預案仍有不确定的因素。”

募資22億元還債

11月30日,新希望釋出《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的公告,公司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資73.5億元,其中36.46億元用于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及數智化更新項目;15億元用于收購兩家控股子公司的少數股權;22.04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債務。

目前,該募資計劃的發行價格和發行數量均未确定。發行價格為不低于定價基準日(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發行數量不超過1,363,732,329股,且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

除了22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債務,募資計劃的73.5億元中,還有15億元用于收購兩家子公司的剩餘股權。

其中,新希望計劃用10億元收購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六和”)9.26%的股權。交易完成後,新希望将持有山東六和100%股權。

另外,新希望計劃用5億元收購徐聞新好農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聞新好”)18.32%的股權。交易完成後,新希望将持有徐聞新好100%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态。其中,山東六和2023年1至9月的淨利潤為虧損4.91億元;徐聞新好2023年1至9月的淨利潤為虧損1.35億元。

新希望表示,通過本次交易,山東六和、徐聞新好均将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進一步增強對控股子公司的控制能力,提升管理及決策效率,加強山東六和、徐聞新好與内部各産業鍊的協同配合和資源整合,更大程度地發揮現有優勢和協同效應。同時,本次交易實施後,公司能夠進一步提升歸母淨資産水準,提高公司整體風險防禦能力。

從債務壓力看,根據新希望的公告披露,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9月30日,新希望的總負債分别為580.73億元、862.55億元、929.64億元和969.67億元。随着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新希望總負債呈持續增長态勢。

劉暢從2016年帶領新希望進軍養豬業。2019年,非洲豬瘟影響下,豬價暴漲,新希望在這一年實作了50億淨利潤。此後,其在養豬業開啟擴張步伐。2020年,新希望抛出40億元募資計劃,其中32億元投資于生豬養殖項目。2021,其發行81.5億元可轉債,投資生豬養殖項目及償還銀行貸款。但在近年來生豬産能過剩、豬價持續走低的形勢下,新希望的養豬項目處于虧損狀态。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新希望的短期借款為164.56億元,流動負債為577.61億元,短期償債壓力較大。新希望表示,如果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強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降低公司的流動性風險。

另外一個資料是,截至2023年9月30日,新希望的貨币資金為115.97億元,無法覆寫其短期借款。

欠款風波和持續虧損

2023年8月以來,在媒體和互動易平台上,陸續有新希望旗下子公司河南省鶴壁六和至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鶴壁六和”)拖欠河南、河北和山東地區的170多戶養殖戶款項的消息傳出。據稱,這些養殖戶被拖欠毛鴨款,少的十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養殖戶與鶴壁六和的合作模式為:養殖戶先交幾十萬元不等的保證金,保證養殖戶必須把鴨子交給鶴壁六和,保證肉鴨的品質。然後,鶴壁六和統一提供鴨苗、飼料等,所需的錢就從養殖戶繳納的保證金裡面出。

上述消息稱,養殖戶相信,他們是在和新希望合作。鶴壁六和從養殖戶手中回購成鴨時,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公司先收購,過一段時間再打款,其中的養殖風險大部分由養殖戶承擔。此次出現欠款,就是鶴壁六和從農戶收購的成鴨已經賣了出去,但資金卻被挪用至公司經營。

新希望對鶴壁六和的持股比例為55%。

2023年11月,有投資者在互動易上向新希望發問:回應一下旗下公司拖欠中間商和農戶款項的事吧。

新希望作出回複稱:“鶴壁六和是公司與當地某企業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公司控股55%,對方參股45%。最近幾年,鶴壁六和由于行情影響經營壓力比較大,公司作為大股東,前期已經多次向合資公司借款以支援其扭轉經營局面,但合資方因為自身資金實力問題,長期未能履行等比例借款的義務,導緻公司承擔了不必要的義務,是以在9月份決定停産止損。”

新希望表示:“公司作為上市公司,既要向合作養殖戶負責,也要向上市公司股東負責。本着對養殖戶負責的原則,在合資方還未能補齊前期等比例借款的前提下,我司決定主動承擔合資公司股東責任和社會責任,先行組織專項資金,代合資公司墊付部分養戶欠款。剩餘款項也已經現場核對了不同養戶前期的合同履約情況,與養戶逐一辦理了相關手續,後面将陸續進行兌付。針對合資公司的其他債務和後續經營問題,将與合資方再次召開股東會,依法合規推進處置。上市公司自身層面的經營、資金狀況都良好。”

由于豬價持續低迷,養豬業務虧損不斷擴大,新希望旗下的一些養豬場處于調整之中,部分豬場連同債權一起被打包出售。

比如2023年4月,新希望簽訂股權轉讓協定,将旗下子公司持有的川渝地區7個豬場項目公司股權出售給成都天府興新鑫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國資委控制的公司,以下簡稱“興新鑫農牧”),加上2022年11月同樣出售給興新鑫農牧的17個養豬場,新希望已将川渝地區18個養豬場出售,回籠資金約20億元。

新希望還在尋求與山東、河北地方國資方面合作,将相關豬場資産進行盤活處置。

因為豬價低迷,包括新希望在内的大型養豬企業,都在面臨持續虧損的壓力。

2023年前三季度,溫氏股份、牧原股份等10家生豬養殖上市公司全部虧損。行業龍頭溫氏股份的虧損幅度最大,達到45.3億元,羅牛山虧損額最少,也有1.68億元。在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時,豬舍建設、生豬飼養等仍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上市豬企多為負債高企的狀态。

Wind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10家上市豬企累計存在846億元短期借款待還,以及約384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同時,上述豬企賬面累計貨币資金僅為369億元。此外,10家豬企還有累計超過527億元的長期借款。

新希望的股價已經從2020年9月養豬業繁榮時期最高的42.20元,跌至12月4日最低的8.83元,近80%的市值蒸發。

當下,誠如9月28日新希望董事長劉暢發出的全員信中所言:“新希望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難環境。這場凜冬之戰,即是生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