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你越催,孩子越慢,對待孩子的磨蹭,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文/婷媽
每天早上叫婷婷起床,總是要叫很多次,就算她已經醒來了,穿衣服襪子,也是慢騰騰的需要好久。晚上寫作業的時候,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看一道題很久了,都不能下筆……如此一來,我隻能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婷婷,能不能快一點兒?”
據我所知,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時候,對孩子的“磨蹭”行為感到無比煩惱。他們催促孩子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快點洗漱……

然而,親子教育家李玫瑾教授卻告訴我們:你越催,孩子越慢。
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磨蹭呢?其實原因有很多,以下例舉了一部分,大家可以對照着看看:
1、缺乏動力和目标
有些孩子可能沒有明确的目标或動力去完成任務,他們可能對學習或做家務缺乏興趣,是以會磨蹭。
2、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可能很難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或被其他事物吸引,導緻他們無法專注于任務,進而磨蹭。
3、拖延習慣
有些孩子可能已經養成了拖延的習慣,他們喜歡将任務推遲到最後一刻,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減輕壓力或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
4、缺乏時間管理能力
有些孩子可能沒有學會有效地管理時間,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任務的優先級,導緻他們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瑣碎的事情上。
5、缺乏自律性
有些孩子可能缺乏自律性,他們可能很難自我限制,容易受到外界幹擾或誘惑,進而導緻他們磨蹭。
6、缺乏自信心
有些孩子可能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失敗或擔心自己無法完成任務,是以他們會磨蹭,以避免面對挑戰。
7、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也可能影響孩子的磨蹭行為。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或過于嚴厲,孩子可能會感到壓力過大,情緒上産生抵觸,進而導緻磨蹭。另外,如果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支援,孩子可能會感到無助或不被重視,也會磨蹭。
當然,可能還有些沒有列出來的原因,大家如果遇到了,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李玫瑾教授說:父母的催促隻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反而可能使他們的行動更慢。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正确對待孩子的磨蹭行為呢?
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規則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生活規則,比如早上起床的時間、晚上睡覺的時間、做作業的時間等。
這樣,孩子就有了一個明确的時間觀念,知道自己需要在什麼時間完成什麼事情。
2、提前準備
我們可以提前為孩子準備好第二天需要用到的東西,比如書包、衣服、早餐等。這樣,孩子在早上就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培養自律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比如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等。這樣,孩子就會更加重視時間,不再磨蹭。
4、适度獎懲
當孩子完成任務時,我們要及時給予鼓勵和獎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動力和自信心,促進孩子提高效率。
而當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任務時,可以适當減少孩子的娛樂時間或者給予一些其他的懲罰措施。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和後果,促進孩子提高自律性和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獎勵和懲罰都要适度,避免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心理影響。
5、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他們會模仿我們的行為。是以,我們自己也要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做到言傳身教。
以上5點建議,都是基于對孩子的了解和尊重。隻有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尊重他們的個性和節奏,才能找到最适合他們的教育方法。
總的來說,面對孩子的磨蹭,我們應該保持耐心和了解,而不是急躁和催促。同時,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學習,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和自律能力。
(圖檔來源網絡)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緻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