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史記 | 李昕升談中秋偷瓜習俗與江蘇南瓜傳播史

作者:紫牛新聞

中秋節,月祭,敬财神...這些節日習俗,有的傳播至今,有的已經消失在新聞中。其中一個更奇特的習俗是"偷南瓜"。這種習俗的起源和含義是什麼?《微史》周刊邀請南京農業大學"南瓜博士"李偉生副教授,為我們講述中秋節甜瓜盜竊習俗,以及南瓜在江蘇曆史上的傳播。

微史記 | 李昕升談中秋偷瓜習俗與江蘇南瓜傳播史

齋月燃燒香榭麗舍大街。周木橋繪畫

記者:李教授,在蘇州和南京的一些曆史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晚的中秋節有"偷南瓜"的習俗,這種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李偉生:"偷瓜"的習俗在古代是流行的民族風俗,不僅限于蘇州、南京。中秋節"偷瓜"就是"為孩子祈禱"。

偷瓜和中秋節,我看到最早的記載是乾隆年代,安徽文人吳梅元寫了《惠城竹枝話》:"八月中秋要偷北瓜,遇見不正當賊拿走。芋頭也被盜,好賊沒有裝滿自己的...翡翠手苗條好愛撫,新娘乞求中秋節的孩子。"

詩中"北甜瓜"的标題非常複雜,在該國的不同地區使用。一般來說,有地方可以引導甜瓜,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指向甜瓜。對于明清兩代的江南人來說,這是南瓜的别名。這個竹枝字寫得很清楚,偷瓜就是為了找孩子。即使你看到它,你也不會把偷瓜的人當作小偷。

後來,這種習俗越來越受歡迎,特别是在南方。除了8月15日,還有3月第三天的地方。

微史記 | 李昕升談中秋偷瓜習俗與江蘇南瓜傳播史

《草本綱要》中的南瓜地圖

"偷瓜,為孩子祈禱"的習俗中留下了許多曆史文本。如嘉慶二十年(1815年)、安徽蕪湖黃偉、《齋》有詩意:

偷來玩,瓜子壓那豆子圍着籬笆,

一個孩子的出生其實在南方有一個标志,衆所周知,女人也是眉毛。

緊接着,黃琦解釋道:"中秋婦女進入郊區之間原來籬笆随意摸索,給适合男人的南瓜,扁豆生下女兒,意在摸秋天......"

張相和,江蘇省鹽仙縣人,在清末寫道:

彜族男的願望不是終點,一首殆湖的歌是家,

小拱門後比較疲憊,楊橋南去采南瓜。

在蘇州,蔡雲在一首關于中秋節的詩中寫道:

早燒香鬥祝重聚,蠟火把花不肯拒絕被禁用。

偷潘古亞刺繡打趣道,更是無感情地靠吧台看。

"潘瓜,"南瓜。把它藏在糖衣下面,是一個男人的标志,他可以給這個家庭增添一個男人。

在清末,這種習俗比較流行,特别是在農村廣泛傳播送南瓜給孩子們的習俗,"中秋節,恒州有送瓜的習俗。如果結婚不育好幾年,親戚朋友就得送瓜......如果收受者瓜子設定了一筆錢,如果高興的話。女人的瓜,也就是剖腹産的食物,"以上海為例,"吃南瓜,而且一對夫婦也吃一個甜瓜。"

民國有人有一個特别的記錄:"送南瓜"。陸縣風俗習慣。女人長期不孕不育的地方,她的親戚在中秋夜送來了一個新的折疊南瓜,意思是可以生孩子,有錢貴的家是極其豪華的,到姚市很好,有旗幟、鑼、汽車、雨傘、肥皂、李等榮譽,瓜葉、提生盒,兩個人扛着它,之前兩個人背着一盞蓮花燈也很漂亮, 最後送瓜人坐車,禮品屋,好客,而不是成本。"

與清代相比,民俗既有傳承又有發展,時間是"中秋夜"沒有改變,但從"偷瓜"到光明正實的"折瓜",民俗也變得越來越繁瑣,從簡單的"鼓吹給别人"到"富豪宅對瑤族井極為奢侈"。

特别是"偷瓜"的習俗中"甜瓜"可能是最早提到甜瓜的,進入清朝,可能是因為南瓜生長旺盛,偷瓜在"甜瓜"中轉移到南瓜上。

微史記 | 李昕升談中秋偷瓜習俗與江蘇南瓜傳播史

記者:南瓜是怎麼來到中國的?

李偉生:南瓜原本是一種美洲作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随着哥倫布和後來的商船路線傳播到世界各地。

南瓜進入中國的時候,我想是在16世紀初有各種記載的時候。它通過兩條路線引入中國:一條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入東南亞,然後引入中國東南沿海,事實上,已經證明,美國農作物在中國最早登陸的地方大多是在東南沿海地區;

記者:江蘇是怎麼來的?

李偉生:江蘇南瓜主要是從東南沿海引進的。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南瓜首次被引入歐洲。16世紀初,葡萄牙人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經常通過貿易商品賺取高額利潤。南瓜被儲存起來,适合長途航行,是以它們可能是葡萄牙人首先引入中國東南沿海的。此外,當時中國與馬六甲的交流頻繁,可能是海外華商直接從東南亞引進到東南沿海的。

南瓜是從東南沿海引入江蘇的,有兩條路徑:

一是追随河北大交通。江蘇南瓜最早記載于隆慶三年(1569年)"丹陽縣志",随後是五年曆(1577年)"宿霧縣志"。宿霧位于蘇北北部,遠離黃海,但像丹陽一樣位于京杭運河沿岸,這基本上說明了南瓜的傳播路線 - 通過運河從南到北穿過浙江。

第二是從海洋中引進物種。"如彜縣志"、"海門廳土治"等曆史資料認為南瓜都是從廣東引進的。這條路線應該是從廣東到北海,到上海,然後沿着長江,到江蘇境内。

這兩條路徑,從曆史資料來看,主要是第一條路徑,即江蘇南瓜主要沿着大運河一路向北。明朝隆慶時期,地處京杭運河沿岸,丹陽、宿務、寶應、江都、台州、沛縣、淮安府等都有南瓜的身影,從南向北分布趨勢非常明顯階梯式推廣,大豐、東台開始看到書面記錄,蘇南(包括今天的上海)已經沒有縣,特别是太倉地區,作為重要的農産品, 為當地創造不小的經濟效益;如果僅憑書面記載,就連雲岡、興華食用南瓜的曆史也隻有200年。

微史記 | 李昕升談中秋偷瓜習俗與江蘇南瓜傳播史

京杭大運河——南瓜以北的引路。

記者:上周有報道稱,一隻重達544公斤的巨型南瓜在俄羅斯一個地區赢得了南瓜比賽。8月底,國内媒體報道稱,一隻470磅重的巨型南瓜在四川省城城區繁育。中國古代也飼養過巨無霸南瓜嗎?

李偉生:南瓜高産,經常生産巨型南瓜,古代也被記載為巨型南瓜。如王培軒《聽雨樓筆》中包含:"嘉定有南瓜俱樂部,或者幾年或七八年,突然南瓜結最大之一,人群組成了一個演唱會之神,沈一齋曾看過兩英尺長,躺着五六英尺高,觀衆驚呆了。"

這個上海嘉定"南瓜俱樂部"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南瓜節。

南瓜在清朝初山西的推廣效果最好,成書在桃光十六年(1836年)的"馬的第一農言"種上說,城裡已經培育了一種"重到百斤以上"的巨型南瓜。

微史記 | 李昕升談中秋偷瓜習俗與江蘇南瓜傳播史

齊白石畫

記者:巨型南瓜是一個特殊的品種,還是任何南瓜都有可能長出一個巨無霸南瓜?

李玉生:南瓜作物遍布世界各地,栽培南瓜及其野生近親共27種,有5種栽培品種,即南瓜(中國南瓜)、芽瓜(印度南瓜)、西葫蘆(美國南瓜)、墨西哥南瓜和黑籽南瓜,引進我國的主要是前三種:南瓜、芽和西葫蘆。

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大多數巨型南瓜都是筍甜瓜或印度南瓜。這是唯一一個擁有如此偉大天賦的人。還有所謂的"萬聖節超級南瓜",其中大部分是"印度南瓜"。

然而,如此大的印度南瓜、瓜皮和瓜肉已經開始纖維化,根本無法進入正餐,失去了消費的價值。

揚子晚報/紫牛記者嚴磊

王飛校對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