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史记 | 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

作者:紫牛新闻

中秋节,月祭,敬财神...这些节日习俗,有的传播至今,有的已经消失在新闻中。其中一个更奇特的习俗是"偷南瓜"。这种习俗的起源和含义是什么?《微史》周刊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南瓜博士"李伟生副教授,为我们讲述中秋节甜瓜盗窃习俗,以及南瓜在江苏历史上的传播。

微史记 | 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

斋月燃烧香榭丽舍大街。周木桥绘画

记者:李教授,在苏州和南京的一些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晚的中秋节有"偷南瓜"的习俗,这种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伟生:"偷瓜"的习俗在古代是流行的民族风俗,不仅限于苏州、南京。中秋节"偷瓜"就是"为孩子祈祷"。

偷瓜和中秋节,我看到最早的记载是乾隆年代,安徽文人吴梅元写了《惠城竹枝话》:"八月中秋要偷北瓜,遇见不正当贼拿走。芋头也被盗,好贼没有装满自己的...翡翠手苗条好爱抚,新娘乞求中秋节的孩子。"

诗中"北甜瓜"的标题非常复杂,在该国的不同地区使用。一般来说,有地方可以引导甜瓜,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指向甜瓜。对于明清两代的江南人来说,这是南瓜的别名。这个竹枝字写得很清楚,偷瓜就是为了找孩子。即使你看到它,你也不会把偷瓜的人当作小偷。

后来,这种习俗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在南方。除了8月15日,还有3月第三天的地方。

微史记 | 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

《草本纲要》中的南瓜地图

"偷瓜,为孩子祈祷"的习俗中留下了许多历史文本。如嘉庆二十年(1815年)、安徽芜湖黄伟、《斋》有诗意:

偷来玩,瓜子压那豆子围着篱笆,

一个孩子的出生其实在南方有一个标志,众所周知,女人也是眉毛。

紧接着,黄琦解释道:"中秋妇女进入郊区之间原来篱笆随意摸索,给适合男人的南瓜,扁豆生下女儿,意在摸秋天......"

张相和,江苏省盐仙县人,在清末写道:

彝族男的愿望不是终点,一首殆湖的歌是家,

小拱门后比较疲惫,杨桥南去采南瓜。

在苏州,蔡云在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中写道:

早烧香斗祝重聚,蜡火把花不肯拒绝被禁用。

偷潘古亚刺绣打趣道,更是无感情地靠吧台看。

"潘瓜,"南瓜。把它藏在糖衣下面,是一个男人的标志,他可以给这个家庭增添一个男人。

在清末,这种习俗比较流行,特别是在农村广泛传播送南瓜给孩子们的习俗,"中秋节,恒州有送瓜的习俗。如果结婚不育好几年,亲戚朋友就得送瓜......如果收受者瓜子设置了一笔钱,如果高兴的话。女人的瓜,也就是剖腹产的食物,"以上海为例,"吃南瓜,而且一对夫妇也吃一个甜瓜。"

民国有人有一个特别的记录:"送南瓜"。陆县风俗习惯。女人长期不孕不育的地方,她的亲戚在中秋夜送来了一个新的折叠南瓜,意思是可以生孩子,有钱贵的家是极其豪华的,到姚市很好,有旗帜、锣、汽车、雨伞、肥皂、李等荣誉,瓜叶、提生盒,两个人扛着它,之前两个人背着一盏莲花灯也很漂亮, 最后送瓜人坐车,礼品屋,好客,而不是成本。"

与清代相比,民俗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时间是"中秋夜"没有改变,但从"偷瓜"到光明正实的"折瓜",民俗也变得越来越繁琐,从简单的"鼓吹给别人"到"富豪宅对瑶族井极为奢侈"。

特别是"偷瓜"的习俗中"甜瓜"可能是最早提到甜瓜的,进入清朝,可能是因为南瓜生长旺盛,偷瓜在"甜瓜"中转移到南瓜上。

微史记 | 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

记者:南瓜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李伟生:南瓜原本是一种美洲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随着哥伦布和后来的商船路线传播到世界各地。

南瓜进入中国的时候,我想是在16世纪初有各种记载的时候。它通过两条路线引入中国:一条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东南亚,然后引入中国东南沿海,事实上,已经证明,美国农作物在中国最早登陆的地方大多是在东南沿海地区;

记者:江苏是怎么来的?

李伟生:江苏南瓜主要是从东南沿海引进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南瓜首次被引入欧洲。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经常通过贸易商品赚取高额利润。南瓜被储存起来,适合长途航行,所以它们可能是葡萄牙人首先引入中国东南沿海的。此外,当时中国与马六甲的交流频繁,可能是海外华商直接从东南亚引进到东南沿海的。

南瓜是从东南沿海引入江苏的,有两条路径:

一是追随河北大交通。江苏南瓜最早记载于隆庆三年(1569年)"丹阳县志",随后是五年历(1577年)"宿雾县志"。宿雾位于苏北北部,远离黄海,但像丹阳一样位于京杭运河沿岸,这基本上说明了南瓜的传播路线 - 通过运河从南到北穿过浙江。

第二是从海洋中引进物种。"如彝县志"、"海门厅土治"等历史资料认为南瓜都是从广东引进的。这条路线应该是从广东到北海,到上海,然后沿着长江,到江苏境内。

这两条路径,从历史资料来看,主要是第一条路径,即江苏南瓜主要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北。明朝隆庆时期,地处京杭运河沿岸,丹阳、宿务、宝应、江都、台州、沛县、淮安府等都有南瓜的身影,从南向北分布趋势非常明显阶梯式推广,大丰、东台开始看到书面记录,苏南(包括今天的上海)已经没有县,特别是太仓地区,作为重要的农产品, 为当地创造不小的经济效益;如果仅凭书面记载,就连云冈、兴华食用南瓜的历史也只有200年。

微史记 | 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

京杭大运河——南瓜以北的引路。

记者:上周有报道称,一只重达544公斤的巨型南瓜在俄罗斯一个地区赢得了南瓜比赛。8月底,国内媒体报道称,一只470磅重的巨型南瓜在四川省城城区繁育。中国古代也饲养过巨无霸南瓜吗?

李伟生:南瓜高产,经常生产巨型南瓜,古代也被记载为巨型南瓜。如王培轩《听雨楼笔》中包含:"嘉定有南瓜俱乐部,或者几年或七八年,突然南瓜结最大之一,人群组成了一个演唱会之神,沈一斋曾看过两英尺长,躺着五六英尺高,观众惊呆了。"

这个上海嘉定"南瓜俱乐部"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南瓜节。

南瓜在清朝初山西的推广效果最好,成书在桃光十六年(1836年)的"马的第一农言"种上说,城里已经培育了一种"重到百斤以上"的巨型南瓜。

微史记 | 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

齐白石画

记者:巨型南瓜是一个特殊的品种,还是任何南瓜都有可能长出一个巨无霸南瓜?

李玉生:南瓜作物遍布世界各地,栽培南瓜及其野生近亲共27种,有5种栽培品种,即南瓜(中国南瓜)、芽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国南瓜)、墨西哥南瓜和黑籽南瓜,引进我国的主要是前三种:南瓜、芽和西葫芦。

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大多数巨型南瓜都是笋甜瓜或印度南瓜。这是唯一一个拥有如此伟大天赋的人。还有所谓的"万圣节超级南瓜",其中大部分是"印度南瓜"。

然而,如此大的印度南瓜、瓜皮和瓜肉已经开始纤维化,根本无法进入正餐,失去了消费的价值。

扬子晚报/紫牛记者严磊

王飞校对

来源:紫牛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