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又是全球最差,周五又救市,這次是科技,A 股哪個闆塊最容易被官民一起認同?

今年又是全球最差,周五又救市,這次是科技,A 股哪個闆塊最容易被官民一起認同?

今年又是全球最差,周五又救市,這次是科技,A 股哪個闆塊最容易被官民一起認同?

  價值線 | 出品 

    熱點 | 欄目

邊江、小金| 作者

   荊轲| 編輯

價值線導讀

今年前11月全球資本市場指數表現,A股投資者又是倒數第一,獲得感全球最低!美國的大科技公司今年繼續普遍大象起舞,英偉達漲2倍以上,蘋果漲50%。

周五,國有資本營運公司爆買央企科技ETF讓滬深指數暫時止跌。這一次仍然買ETF,但不是大國企,不是金融,是科技ETF。

目前,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都難。

房地産趨勢已改變,現在基建投資隻是适度改善經濟,已無力托起大勢。消費複蘇乏力。剛剛,拼多多業績大漲,京東阿裡已步入下行,說明買便宜貨消費降級正成新趨勢。出口更加難。

隻有科技創新,才能喚起更大更好的想象。這是一條艱難但正确的路。周五A股救市資金,買入科技ETF,官民這次能否看法一緻?A股能否借勢走出低谷?哪些科技公司,早期的,早中期的,中期的,年末及明年會大放光?

本期價值線将聚焦這一話題。

周五又救市?

誰在買,買了什麼

本周五,又有國家隊資金出手。

12月1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釋出公告稱,旗下國新投資有限公司當日增持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ETF及中證央企創新驅動指數ETF,并将在未來繼續增持。

這一次仍然買ETF,但不是大國企,不是金融,是科技ETF。

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釋出于2022年11月16日,主要選取國務院國資委下屬業務涉及航空航天與國防、計算機、電子、半導體、通信裝置及技術服務等行業的50隻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央企科技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指數交投活躍,呈現高盈利特征,風險收益表現優異。

追蹤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共有三隻ETF,除了央企科技引領ETF(562380),還有央企科技50ETF(563050)以及央企科技ETF(560170),其中,央企科技ETF(560170)規模略大。

今年又是全球最差,周五又救市,這次是科技,A 股哪個闆塊最容易被官民一起認同?

這次重點瞄上央企科技,是引導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科技創新産業集聚,促進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為支援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業内人士認為,開弓沒有回頭箭,後續還将有更多機構或者資金出手。重磅機構的“真金白銀”接棒出擊,正在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持續蓄力中。

最新有消息稱,國新或将在接下來一周裡持續每天增持。

劉紀鵬認為,目前股市雖仍在3000點左右徘徊,但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國家安全部發文以及證監會的會議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決心非常堅定,就是一定要把大盤拉起來。

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就算上面下狠心往上拉央企科技,打權重,打行業龍頭,但這些科技公司是否有基本面支援,是否有成長性,能否在科技高速賽道上有所亮眼作為,還值得深入研究。

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墊底,

美股誰在漲?

科技!大科技!

今年前11個月,中國股民過得太慘,全球資本市場中各大指數的表現來看,A股、港股再一次雙雙墊底。

刨除阿根廷的本國貨币瘋狂貶值不談,納指以36.67%漲幅笑傲全球,背後是美國大型科技股的持續狂奔。

此外,歐洲、日本、南韓等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表現,指數漲幅都達到了10%以上,很多分析師嘴裡的“東升西落”并沒有來。

今年又是全球最差,周五又救市,這次是科技,A 股哪個闆塊最容易被官民一起認同?

(全球主流市場各大指數表現排名)

今年以來,美國的大科技公司今年繼續普遍大象起舞,英偉達漲2倍以上,蘋果漲50%。

今年又是全球最差,周五又救市,這次是科技,A 股哪個闆塊最容易被官民一起認同?

那A股為何就是不漲呢,根上的原因到底在哪?

有人說是逆全球化的大趨勢,有人說是國内經濟基本面的乏力,有人說沒有創新的發動機,有人說資本市場需要更好的法制化,有人說一切都是周期,有人說信心已經丢失……

這兩天,網上一段話引發了不少股民的共鳴:

懷念那個遠去的時代,那個認真做研究、認真做投資就能有回報的時代,哪怕隻是時代的紅利裹挾着些許個人的奮鬥,也好過假裝在努力、假裝在投資,卻無法對抗贖回、無法對抗下跌,無法對抗大勢的無力感。

段永平說,假裝會遊泳是很危險的,假裝會投資也一樣,不過很多人不了解假裝會投資的危險在哪裡,直到他們真正遇到了危險。這麼多年,在A股絕大多數時候是非常危險的!

拼多多漲京東阿裡跌,

說明什麼?

最近拼多多股價暴漲,市值超越阿裡吸引了不少人關注。

今年的中概互聯中的幾大電商平台來看,拼多多無疑是最靓的仔。從年初以來京東市值跌了51%,阿裡跌16%,而拼多多大漲78%。目前,拼多多市值1930億美元,阿裡1884億美元,京東隻剩427億美元。

三大電商位次重新排座的背後,是國内百姓消費的持續降級。

拼多多的品牌形象就是物美價廉,品牌供應鍊上,不貼牌的商品。當下的産能過剩很多,是以可以把很多商品做的非常便宜,扣掉品牌附加值,能做到物美價廉。

三年疫情過後,大家普遍對于未來的收入預期不強,對經濟體感不佳,從品牌轉向供應鍊商品,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如今,雪上加霜的是中國居民的兩大财富蓄水池更是漏水,房地産和股市。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樓市、股市加速下跌。目前可以用大幅虧損來形容。房價已經調整了30%以上,個别地區超過了40%。股票和基金的平均虧損也差不多到三成。

很簡單的道理,資産縮水,收入少了,生活之中的消費那就是能省則省。

日本失去的30年中,能夠得以發展的企業無非就是無印良品,優衣庫這些東西,剛好切到了大家對于使用價值的追求。這也叫做經濟學裡的口紅效應,越是經濟預期不好,大家就越是傾向于買那種便宜的,具有極高成本效益的商品。

是以拼多多,算是踩到了時代的紅利。

科技創新哪一路最有戲?

早期、早中期、中朝打法完全不同

房地産趨勢已改變,現在基建投資隻是适度改善經濟,已無力托起大勢。消費複蘇乏力,出口更加難,顯然未來的重點在科技創新和産業更新上。

這兩天,A股上市公司信雅達董事長女兒在美國的初創公司釋出了一款叫做Pika的産品,引爆了科技圈,也帶動了A股AI應用端相關标的炒作情緒。

目前很多科技創新的領頭羊都在美國,但國内也有一批國産替代者和相關産業鍊的配套公司值得深入研究及跟蹤觀察。展望2024年,人工智能将會有進一步發展,很可能現在商業模式的落地、對傳統行業的賦能、對生活方式的改變。

基于此,最近招商證券梳理了2024年需要重點關注的十大智能化産業趨勢:基于大模型的生态建構、AI晶片性能提升與自主可控、消費電子的AI化更新、汽車智能化的進一步發展、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AI終極載體、遊戲和娛樂模式的革新、智能家居的高度個性化、教育電子産品的個性化、智能制造和3D列印、智能安全與隐私保護。也有基金經理補充了生物技術、創新藥等相關科技賽道。

價值線從中選擇了幾條賽道供投資者參考:

1、AI性能提升與自主可控:

10 月 17 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對于中國半導體的制裁進一步更新,國産替代勢在必行。

華為方面:科大訊飛、百度已宣布采購華為昇騰910B AI晶片。業内人士稱,盡管英偉達H20仍有生态優勢,但長遠來看,國内各大廠商仍将華為昇騰看作Plan B的最優解。

2023年上半年,中國AI伺服器使用了50萬塊本地采購/開發的AI加速器晶片。這一數量占據了中國整個伺服器市場的10%。這個數字在2024年将飛速躍升。

太平洋證券建議近期關注AI大模型一體機,目前已有科大訊飛、雲從科技等11家廠商釋出了昇騰AI大模型一體機解決方案,涉及政務、教育、醫療、安全等多個垂直領域。AI一體機或成為近期大模型在B端落地的主要形态。

2、人形機器人産業鍊

11月28日至29日,上司人在上海市考察調研,參觀了國産傅利葉人形機器人GR-1,該款機器人能實作快速行走、靈活避障、穩健上下坡以及抗沖擊幹擾等運動功能。

海外方面,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進展迅速,馬斯克預計Optimus将大規模量産至“百萬”量級,預計其單台成本或将低于2萬美元,海内外利好有望形成共振。根據GGII預測,到2026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中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市場規模超20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

申萬宏源建議關注電機、減速機和熱管理三個方向。半直驅執行器相比傳統執行器在動态響應能力改善明顯,未來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的主流技術路線之一。若未來人形機器人實作大規模應用,産業鍊中具有相關核心技術的公司将率先受益。

3、智能駕駛産業鍊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在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表現出幾個趨勢:(1)華為、理想、小鵬等車型受到很高關注,智能化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2)雷射雷達的新車搭載率較高;(3)華為昇騰、地平線征程6等晶片為國内車企在高算力方面提供了國産化選擇;新車定價普遍下探,明年市場競争或更加激烈。

落地A股,華泰證券建議關注雷射雷達闆塊,産業鍊公司包括整機(禾賽科技)、發射端模組(炬光科技、長光華芯)、光學元件(永新光學、水晶光電、舜宇光學)。

對于産業發展不同階段的賽道和公司,參與的時點和方式迥然不同:

在産業發展早期,0-1的概念的時候,這時候不好看業績,隻能看産業發展趨勢以及公司的核心競争力,在一批競争對手中,看誰的技術更厲害,看誰的商業化可能會跑在前面。

對于産業早中期,可以算業績的時候,要多研究未來幾個季度的業績預期,一些公司股價短期炒高了以後,而其未來業績預期配不上目前預期,投資者也要學會逢高減倉。

對于産業中期的,大家都能明确的按電腦的時候,一旦個股的業績兌現跟不上,迎來的就是股價的大幅殺跌,而極少數業績持續超預期的才可能迎來長牛。

最後需要注意,A股中有些“創新之花”,未來會開得很美,但也要謹防昙花一現,關鍵看其産業前景是否廣闊,關鍵看其是否具有核心競争優勢,關鍵看其是否是大小龍頭(包括産業配套龍頭)。

附件

1

國新或将在接下來一周裡持續每天增持

來源:中證報

12月3日,有業内人士認為,開弓沒有回頭箭,後續還将有更多機構或者資金出手。重磅機構的“真金白銀”接棒出擊,正在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持續蓄力中。有消息稱,國新或将在接下來一周裡持續每天增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