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佳睡眠時長參考值,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長,睡夠了更聰明
墨仔媽媽育兒
2024-06-12 11:58釋出于陝西育兒領域創作者
有句老話就做“寶寶要多睡覺,睡覺張腦子”。
這句話說得确實有道理,隻有睡眠充足了才能保證寶寶的生長發育,才能給寶寶的大腦發育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動力。

寶寶睡得越長就越好嗎
既然睡覺張腦子,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讓寶寶多睡覺,盡量睡長點?
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
首先,每個寶寶一天的睡眠總時長是有定數的,合理分布于白天和黑夜,是符合他自己的生長發育需求的。
寶寶睡夠了,自然就會醒了,他不會像我們成人一樣醒了繼續迷瞪一會兒,這也不算是有效睡眠。
在寶寶睡眠總時長足夠的情況下,一些讓寶寶多睡一會兒的操作,不過是延長了某一覺的長度而已,不大可能增加睡眠總時長,比如:
◆白天睡覺的時候把房間内窗簾拉的很嚴實,光線設定的非常暗,讓寶寶有種錯覺,越睡越長。
◆奶睡的寶寶被過度喂養,寶寶被喂奶就想睡覺,于是,吃了睡,睡了吃。
◆大人過度哄睡,如果大人總是想讓寶寶多睡,睡長一些,可能會頻繁的哄睡,抱着搖着,造成寶寶睡太多。
這一覺多睡了,下一覺就會少睡,白天睡太多,晚上就少睡,睡眠規律就會被打亂。
某一個小覺睡得太長,又會擠占掉寶寶的活動時間,寶寶可能因為活動的數量不足或品質不高,而反過來影響睡眠。
睡眠、運動、飲食組成了一個互相影響的循環。
睡眠雖然很重要,但并不是睡得越長越好,每個寶寶都有符合自己月齡的睡眠總時長。
寶寶應該睡多久
寶寶睡多久、睡多長是由寶寶的睡眠需求決定的,不同月齡段的寶寶,睡眠需求是不一樣的。
《嬰幼兒國際睡眠總量和睡眠标準》給我們了一個大緻的資料範圍:
0-6周的寶寶:睡眠總時長為15-18h
6周-8個月的寶寶:睡眠總時長為14-15h
9-12個月的寶寶:睡眠總時長為14h
13-24個月的寶寶:睡眠總時長為13-14h
24-36個月的寶寶:睡眠總時長為12-14h
這是一個參考值範圍,實際生活中,有一些寶寶的睡眠總時長少于最低值,或者高于最高值,那是不是就不合理了呢?
當然不是,有的寶寶就是天生少覺,精力充沛。
我兒子3歲以後就不睡午覺,晚上八點入睡,早上七點醒來,睡眠總時長是11個小時,是低于上述标準的,但身高體重生長曲線的走勢是正常的。
是以11個小時就不算問題。
判斷寶寶是否睡夠了,睡好了,要綜合各項名額來判斷。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睡好了
寶寶是否睡好了,睡夠了,不能單看睡眠總時長,還要綜合以下個名額來判斷:
1. 身高、體重、頭圍等發育名額
寶寶睡好了,才有精力玩好,運動好,産生消耗,進而吃好,形成一個良性的生長循環。
相反,總是睡不好的寶寶,情緒狀态不好,吃着奶就睡着了,還沒睡夠又餓醒了。最終陷入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的混亂狀态,身高體重頭圍這三個發育名額很可能出現問題。
2. 通過寶寶情緒狀态來判斷
寶寶睡起來時的情緒狀态最能直覺的能夠反應出寶寶是否睡好了,睡足了:
◆如果寶寶醒來以後哭鬧,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或者是無精打采的樣子,那麼有可能寶寶的睡眠品質不好。
◆如果寶寶睡起來是開心的,平穩的,情緒非常好,能量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和大人積極的互動,說明寶寶睡好了。
3、是否形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當寶寶的吃玩睡循環能良性運轉起來,就會形成很規律的作息習慣,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睡幾乎都是卡着點精準推進的。
作息規律的寶寶,基本上睡得都是又好又充足,帶養人也會非常輕松。
總而言之,寶寶的睡得好不好,夠不夠,不是我們成人的主觀判斷,而是一個看資料、客觀觀察的結果哦。
檢視原圖 44K
-
孩子最佳睡眠時長參考值,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長,睡夠了更聰明 -
孩子最佳睡眠時長參考值,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長,睡夠了更聰明 -
孩子最佳睡眠時長參考值,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長,睡夠了更聰明 -
孩子最佳睡眠時長參考值,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長,睡夠了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