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衆裁員過冬
2020年,大衆汽車曾經确立“2024年大衆将取代特斯拉,成為電動汽車銷量冠軍和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目标。當時,特斯拉CEO馬斯克就公開表示——不同意這個預測。大衆汽車集團CEO迪斯還放下狠話——2025年将超越特斯拉。
如今,距離迪斯的目标時間還沒到,大衆汽車卻宣布将要裁員過冬。

11月27日,大衆汽車品牌首席執行官Thomas Schaefer在會議上對員工表示,由于成本過高和生産率下降,導緻大衆品牌汽車缺乏競争力。為削減成本,大衆汽車計劃裁員,以提振公司财務前景。目前大衆集團正與勞資委員會就大衆品牌的人員削減計劃進行談判,通過部分退休或提前退休的協定來實作裁員,具體的裁員計劃将于12月6日初步公布。Thomas Schafer 表示,對大衆而言 2024 年将是艱難的一年,因為多個市場面臨沉重的壓力且電動車訂單不如預期。按以往來看,如果不大幅削減成本就沒有足夠的資本來運作。業内人士認為,通脹和利率上升以及德國電動汽車補貼的削減,導緻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疲軟,是大衆汽車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此次的計劃裁員動作也被外界解讀為是大衆集團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提高效率的第一步。截至發稿時,大衆汽車官方暫未對上述消息做出回應。
百年大衆怎麼了?
汽車行業“新四化”轉型的快速發展,讓燃油巨頭車企的“轉身”變得尤為艱難。
公開資料顯示,大衆汽車集團成立于1938年,總部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也是最早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外國車企之一,旗下擁有大衆、奧迪、斯柯達、保時捷等多個知名品牌。
在國内市場,大衆汽車一直以良好的銷量而聞名。而近年來,在歐洲市場,傳統的燃油車受到了Stellantis、現代、起亞等品牌的威脅。這些品牌以更廉價的産品搶奪了大衆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同時,大衆汽車還在新能源領域面臨着實力強大的中國品牌的挑戰。
其中,大衆品牌是大衆汽車集團的營收支柱,也是該集團目前累計銷量最高的品牌,但在利潤層面卻是大衆集團中“最拖後腿”的品牌。
資料顯示,大衆品牌今年前三個月的銷售量雖遠高于包括斯柯達和西雅特在内的其他大衆集團主流市場品牌,但營業利潤率在集團下屬衆品牌中卻是墊底。
盡管大衆集團是衆多跨國車企中電動化轉型相對積極的品牌,但從銷量上看,與目前主力的電動車品牌相比,大衆汽車銷量并不算樂觀。
資料顯示,2022年大衆汽車全球累計銷量為456萬輛,其中,電動車傳遞量同比增長23.6%至33萬輛。作為對比,特斯拉2022年全球銷量為131.43萬輛,其中在華銷量為43.9萬輛,而比亞迪銷量為186.35萬輛。目前,大衆汽車正試圖加大投資,進而加快電氣化轉型步伐,縮小與特斯拉等新一代巨頭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差距。
今年6月,大衆汽車釋出“ACCELERATE FORWARD丨Road to 6.5”全球業績計劃。大衆品牌的目标是将銷售回報率提高至6.5%,并在2026年将收益提高約100億歐元。
急需提振在中國市場銷量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市場競争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
尤其是今年以來,主流合資品牌如德系、日系等市場佔有率下跌,自主品牌則借助新能源的優勢迅速占領市場,10月市場占有率達到了約60%。
對于大衆汽車等外資品牌來說,亟須推出具有競争力的電動車産品。業内認為,外資品牌電動車産品疊代速度慢、智能化要素的缺失是其難以打開市場的主要原因。大衆汽車集團的中國電動化轉型之路并不平坦。雖然其純電車型在歐洲地區銷量占全球銷量超過60%,但在電動汽車需求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大衆集團相關車型則表現平平。
第三季度,大衆集團在中國市場傳遞量下降5.8%。消息傳出後,大衆股價一度下跌超過2.6%。此前,大衆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Ralf Brandstaetter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大衆汽車集團将繼續投資中國,否則三年後将喪失競争。”
眼下,大衆集團正處于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按照規劃,到2030年,大衆汽車集團旗下包括大衆汽車、奧迪在内的品牌将在華提供超30款純電動車型。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車市發生巨大變革,如今的新能源賽道競争尤為激烈,大衆集團作為全球老牌車企之一,如今不僅面臨電動化轉型艱難時期,還面臨特斯拉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外部沖擊,這也意味着留給大衆集團“轉型”的時間已不多。
寒潮洶湧,多家車企集體“降本增效”
事實上除了大衆,今年以來,汽車行業内掀起了一場罕見的“裁員大戰”,衆多車企在激烈的價格戰下不得不削減人員規模。
國際上,傳統車企如福特、通用,裁員規模龐大,福特汽車在歐洲解雇了約11%的員工,通用汽車則在底特律郊區工程中心裁減了數百名全職合同工。即便是造車新勢力也未能幸免,美國造車品牌Lucid裁減了約18%的員工,脫胎于吉利的極星汽車在全球範圍内裁員10%。
國内層面上,今年8月,廣汽豐田宣布裁員超1000人;本月初,奇瑞捷豹路虎官微釋出消息稱,對部分人員進行了崗位優化,調整比例低于全體員工總數的3%;此外,知名新勢力車企高合汽車進行了大規模裁員,比例高達20%,有的部門甚至被裁了50%。不久後,蔚來汽車CEO李斌釋出全員信,在這封全員信中,除了提及裁減10%的人員外,更多的是表态要對内部組織和資源投入等方面進行調整。
卷技術、卷價格、卷配置、卷權益……汽車産業大變革,車企兩極分化愈發嚴重。新能源汽車轉型之下,給各家車企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全球車市在向暖之前可能還需經曆陣陣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