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新周刊XF小姐MissF聯合釋出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對于當代愛情的健康狀況,人們普遍擁有下行的預期。愛情的叙述裡寫滿了焦慮:關于喪失自我的焦慮,受到傷害的焦慮,承擔責任、未來預期的焦慮。

現實的焦慮轉移到了愛情的感官。于是形成兩種情感現實——冷親密與性失落。

冷親密是一種親密關系困境,個人主義帶來了平等、自由,而它的代價是,現代愛情不再相信“永恒”。永恒曾經是愛情之美,而今卻是束縛自由選擇的陳舊話語。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十二夜》

性失落是一種當下的注腳,是都市裡正在生長的群體心态。科技允許人擁有更多管道、機會攫取性,性也不再是道德禁忌。兩種腳本同時發生:一些人正在經曆性啟蒙,學習健康的性,而另一些人,已經進入“性愛的終結期”。

績效社會的打勞工進入“性疲憊期”,有哲學家說,性是消耗,而不是能量生産的活動。有調查資料說明,千禧一代是性觀念更加開放的一代,但比起上兩代人,更不熱衷于性。

我們真的不需要情愛了嗎?

這一份情愛報告,将深入2023年的情愛現實。

作者| Felicia

鑒定王寶钏,批判戀愛腦

情人節檔票房失靈了,有人說:愛情片亡于2023。

甜寵、愛情在熱劇中的比例也不及以往,複仇、懸疑劇激起的水花更多。但人們仍在考古愛情,用現代的刀,砍古早的情鎖。

網際網路居民從古早愛情劇裡鑒定出一批又一批不可救藥的戀愛腦(挖野菜的王寶钏)、心理健康狀況存疑的霸道男主(口不對心江直樹、家暴潛質莫紹謙)。

他們旗幟鮮明地鑒定戀愛腦、質疑戀愛腦、批判戀愛腦、殺死戀愛腦。浪漫之愛被重新審視:愛是一種話術嗎?以奉獻之名的愛情裡,為何雙方總是話語權、付出犧牲不對等?他們重新審視愛情的權力關系。

今年播出的《我的人間煙火》裡看着滅火器發呆的“戀愛腦”許沁顯得不合道理,也不合時宜。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惡作劇之吻》&《千山暮雪》

網際網路在重新發現古早愛情裡的女性角色,她們曾經得過罵名,如今卻是“頭腦清楚”的“新女性”。

比如《粉紅女郎》裡的“萬人迷”,《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的婉瑜,還有《華麗轉身》裡的司徒迪迪,“戀愛腦”的反面是“人間清醒”。

多年以後,一種港劇罵人的方式上了熱搜,叫“找個男人嫁了吧”。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華麗轉身》

直播間、某寶流行“罵醒戀愛腦”的服務,價格不等,較便宜的5元起即可享有,其中一些還是由正經的心理咨詢師提供。

而短視訊裡“當你的閨蜜談戀愛,就帶她們去挖野菜”成了魔性傳播的梗,戀愛腦被視作一種需要急救的絕症。

為什麼“罵醒戀愛腦”會成為某種風潮?它似乎是應激性的心理機制,它提醒你防範情感中的自我剝削。為愛情放棄前程、放棄自我,為家庭貢獻所有,它的内裡是恐懼與困惑、是自我保護。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無孔不入的消費主義讓情愛的境況複雜很多。

當人們害怕愛情,不僅是焦慮進入情感要付出的身心靈損耗,更害怕擔不起情愛婚姻所提倡的消費:一餐飯、一張床、一間房、一次旅行、一場婚宴到一個孩子,全都是實打實的經濟賬。

“批判戀愛腦”有矯往過正的嫌疑——突破封建禮制、為了自由之愛化身為蝶的祝英台,也被列入“戀愛腦”的名單。

網際網路重新定義“嬌妻”,“嬌妻”被過度地使用,成為随意可貼、侮辱性的标簽,反而消解了女性擁有婚姻選擇權的主體性事實。

焦慮、恐懼、憤怒混雜在一起,成了“獵捕戀愛腦”的動機與燃料。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薛平貴與王寶钏》

夫妻評價值,愛情上績效

一個熱詞:情緒價值。

從情感部落客、劇評人到家庭社會學學者,都在重新剖解這詞。情緒價值被當成一種視察愛情、婚姻健康指數的工具——積極的、快樂的、幸福的體驗,需要高于消極的、失望的、悲傷的情緒。淨值越高,越值得相處。

當2023年又一堆明星因為離婚、分手新聞上熱搜,人們依然會驚歎,又迅速接受,并更快速地剖析雙方情感及經濟層面的價值較量,亦更容易祝福“離婚快樂”。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章子怡離婚後,參與演出的新片受關注。

但對情緒價值的量化苛求,似乎正演變成愛情績效體系。

“情緒價值”一詞更早源于市場營銷理論。而如今人們談論的高情緒價值的伴侶指的是——“情緒穩定、積極豁達,性格成熟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情商高”或“好相處”(但也可能是自我壓抑的讨好型人格)的人,以往這是職場裡對優秀員工或管理人員的品格要求,現在被刻畫進戀愛對象的模闆。

愛情的核心邏輯被打破,“情緒淨值”是重要的體驗,更講求“價值交換”,而具體的人的獨特的成長史、個人色彩被弱化了。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緻我的陌生戀人》

現代愛情需要對抗巨大的焦慮。韓炳哲在《愛欲之死》中寫道:效率社會帶來的對主動性和績效的過分強調,讓我們習慣用成本效益衡量一切,用确定的績效去考核愛情。

“浪漫愛”誕生之時,它關于超越與自由,男與女突破現實與階層壁壘走到一起。而如今,“浪漫愛”無法嵌入“被迫自我選擇”的内卷,情愛更接近一種舒壓的媒體、某款精神補充劑。

瓊瑤奶奶寫狗血劇之愛,隻能存在于奶奶的年代。

它無法适應現代愛情需要面對的社會現實:個人時間被無限擠壓、現代生活的不确定性、中年危機、職場奉行末位淘汰原則、養老養子壓力更大、精細化育兒與教育的焦慮,功績系統已經對社會化的職場人進行了徹底的影響與改造。

“為愛奮身”與“天涯海角”更像是千禧年的愛情幽靈。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泰坦尼克号》

哪怕中國婚戀傳統追求就是“高度理性化”的“門當戶對”,但更極端的情愛“工具化”現象這幾年愈發濃重。

情愛是“獲得資源的工具”這一點,被廣泛傳播與轉碼了——情感部落客(如ayawawa和曲曲大女人)大談如何用情愛換取資源價值、所謂情感咨詢機構做隐秘的“PUA教學”、情感詐騙活躍在社交媒體和新聞事件裡。

熟人社會減少了對情感道德的審視,它的好處就是自由,而它的壞處也同樣來自自由。一個人能深度自我包裝與表演,你無法輕易洞察對象的本質,對情愛更深度的恐懼涉及到生命與精神安全感——《消失的她》和《鹦鹉殺》都有相似的真實事件可溯源。

一些年輕人回歸“相親”的傳統,理性化地排除不确定性、自我保護地選擇保守。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消失的她》

而一部分人正在尋找更安全的情緒價值體驗:寵物貓狗、紙片人、追星(但有塌房的風險)、遊戲和玩具。

女有《戀與制作人》,男有《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它們提供的多巴胺輕盈無負擔,不包含現實隐患,隻需要花些許能負擔得起的費用,就可享有技術為你提供的純淨值、無限愛(與讨好)的精神體驗。

愛情遊戲很少談論關于現實的部分,它提供的是虛幻的代償:現實裡少無條件的愛,純愛是跨越身份、條件,愛上“我”的獨特性(甚至是因為“我”足夠普通和誠實)。

這裡的愛無須承擔高昂的成本、後果與責任,隻要沉浸式體驗浪漫愛本身。電子愛情的核心賣點就是舒緩愛情焦慮。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戀與制作人》遊戲。

人并不是不需要親密關系——而是像原子一般湧向了多極。

一些人決定隻體驗情愛裡激情、快樂、自由而新鮮的階段;一些人決定用搭子、電子人填充情感需求的空隙;一些人更加理性化,量化愛情婚姻。

還有一些人選擇複古:在社交媒體上認領“純愛戰士”頭銜——它的流行,本身即是“殺死戀愛腦”的反例,純愛戰士是愛情政治裡的少數派,是浪漫愛烏托邦僅存的居民。

今年年末,《請回答1988》的純愛CP宣布戀愛結束,德善與狗煥分手時,人們哀歎又一份能寄托願望的懷舊愛情樣本消失了。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請回答1988》花絮中的李惠利、柳俊烈。

性失落:為什麼不需要性了

并不是人們不需要性了。男男女女不同意,約會社交軟體、性玩具産業也不同意。

性如同穿衣吃飯,弗洛伊德百年前就為性正名,性無關道德,是項基本的生命欲求,性社會學學者潘綏銘認為中國的“性革命”始于上世紀90年代,性的愉悅被逐漸推到大衆文化的台前,嵌入在當代消費生活裡。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愛神》

然而不少資料、研究卻在顯示,“一對一的性”正在面臨消退危機。

年輕人越來越難進入親密關系了,愛與性一同消退,伊娃·易洛斯寫了《冷親密》《愛的終結》,“原子化的人”之間的關鍵連結正在消失。

現代生活有了個人自由,也有了懸浮、不安全感。現代生活與高度不确定性綁定。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千禧曼波》

早在2018年,美國《大西洋月刊》就出了“性蕭條”的專刊,當中提到,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密切追蹤其公民的性生活,但那些嘗試做統計報告的國家(大多是發達國家)之中,年輕人性行為的初次年齡正在延遲、性行為的頻率正在下降,英國、瑞典、日本、荷蘭的研究都顯示了相似的趨勢。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大西洋月刊》報道

調查報道提到多項社會、心理學調查,Z世代美國人比前兩代人擁有更少的性伴侶,15%的受訪者表示成年以來一直沒有性行為。

此前的25年間,結婚的人越來越少,晚婚比例攀升,未婚同居比例的增長遠遠不夠抵消結婚人數的消退:大約60%的35歲以下成年人沒有配偶或者穩定性伴侶(哪怕在美國casual sex盛行,同居、結婚人士仍然相較擁有更穩定的性)。

有受訪者認為,網絡提供的色情如此便利,他沒有必要進入“肉食世界”。

作者Kate Julian還提到美國《人口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性的消退也許與網際網路提供的色情有關——這項報告以一座美國小鎮為調查對象,該小鎮的出生率從1999年的13%降至2007年的7%,調查認為網際網路接入、提供替代品是關鍵影響因素。

也許,性之變是現代生活的果實:性變得更加碎片化、更加講求效率——獲得性比以前更加便利了,但社交與生活運轉也比以前更急速了。

如果花30分鐘就可以滿足性欲需求,為什麼要為欲望本身付出更多情緒、社交、時間與經濟成本呢?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2046》&《千禧曼波》

據《中國統計年鑒(2022)》資料,截至2021年,全國15歲以上單身人口約為2.39億人。

一篇釋出在《青年研究》上的《中國式丁克的行程路徑探析》本是針對丁克家庭做的調查研究,但也對丁克家庭以外的人們的感受有不少闡釋與啟示。

穩定性關系、婚姻的負擔變得更重:高競争的職場與缺乏安全感的生活、高強度的親職期待與育兒壓力、為自己而活的個人主義與對生活掌控感的期待,都對當代人的婚戀選擇造成關鍵影響。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閏年》

性失落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狀況,雖然有性需求,但它針對短期的需求填補、情緒性壓力釋放,它不再強調愛情是性當中關鍵的積極的心理。

性是更多元而自由的,但同時,自由也意味着連結的松弛,更難産生深度的關系,甚至性對象根本性消失——除了玩具和電影,還有AI電子情人。

是以無需再承擔實體關系的責任,也無法享受親密關系可以賦予的心靈體驗及緊密陪伴。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這時對,那時錯》

性失落的另一層面是,哪怕擁有穩定性對象、性體驗的當代人,也有另一種焦慮需要面對。

你需要為這種穩定的關系付費,情愛之後焦慮依然會湧來,它無法使生存的壓力消失,反而會一次又一次提醒存在的焦慮:酒店房錢我給得起嗎?月租下個月能付嗎?房子我買得起嗎?意外懷孕的後果我能承擔嗎?孩子我養得起嗎?我有時間陪我的夫妻、家人嗎?

2023情愛報告:性失落與冷親密

▲《花束般的戀愛》

性難以剝離種種焦慮孤立存在,如果說它的變化有一點好處,那麼就是人們更強調“性同意”與平等自由關系。

當總結情愛現實,我們提出了兩個關鍵詞:性失落與冷親密,這種表達并不是提倡人們要是以形塑自身、嵌入冰冷現實。

也許無法否認,此時此刻選擇做一個理性人,是更現實、功利的選擇,但如果能每每重估仍存于身上、更偏向一個情感人的部分,如果個體能稍微重新視察自身的處境、重估親密關系的重要性,那麼,那種無處不在的懸浮感,或者就能找着一些哪怕最初級的破解法門。

高度工具化、精于謀算的理性化思維,或許能讓我們适合生存,但不那麼理性的部分,才更讓人感覺活着。

新周刊XF小姐MissF聯合釋出

《性失落與冷親密:2023年情愛報告》

專題系列報道11-12月持續上線!

F小姐,新周刊旗下的女性人文号,主業觀察繁華世象,業餘治療生活冷感。

本文首發于《新周刊》騰訊新聞官方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