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873億元,最大一塊資産有了“下家”,三萬億明天系迎來劇終

5873億元,最大一塊資産有了“下家”,三萬億明天系迎來劇終

5873億元,最大一塊資産有了“下家”,三萬億明天系迎來劇終

被稱為“望北樓”的香港四季酒店緊鄰412米高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大樓,很多房間擁有正對維港180度的景觀,肖建華正是在這裡歸案。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溫世君  

 編輯 | 陳弗也

出品 | 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11月8日,瑞衆人壽全面接手華夏人壽正式獲批——前者擁有業界最高的565億元注冊資金,後者是明天系最大一塊資産,被接管前資産規模5873億元。

此時,距離肖建華歸案已近七年。

2017年1月27日淩晨3點,農曆除夕,對外宣稱 “在國外養病”的肖建華,帶着一個大号行李箱,被平靜地帶離香港著名的“望北樓”四季酒店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四季彙”。

此事3個月前釋出的2016胡潤百富榜上,肖建華夫婦位列32位。但這位明天系的掌舵人此前行事已異常低調,他在酒店消費皆用代号“X”,不用實名,每次都用千元港币大鈔,不用找零。

肖建華的年齡亦撲朔迷離。公開資料生于1971年,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曾報道其持有加勒比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的外交護照(他自稱“愛國華僑”,亦持有加拿大護照),生日是1972年1月13日。時代周報記者前往其故鄉山東泰安肥城市安駕莊鎮南夏輝村調查,村中老人稱,“肖建華屬羊的”,1967年出生。

2022年8月19 日,上海一中院判決:明天控股、肖建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機關行賄等罪名成立,判罰明天控股人民币 550.3 億元,肖建華則獲刑13年、罰款人民币650萬元。法院稱,肖建華“自首、認罪認罰、配合追贓挽損”。

按照1967年出生計算,肖建華19歲考入北大法律系,26歲成立“北京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步入商界,50歲身陷囹圄。在市場經濟的“蠻荒期”入局,通過國企改制、操盤上市公司發家,再到依托數十張金融牌照,操縱三萬億資産,在資本市場翻雲覆雨。

起高樓、樓塌了,高牆之後的肖建華,留下的是明天系積累的龐大風險資産。

2020年7月17日,(原)銀保監會宣布接管明天系天安财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财險、新時代信托、新華信托。同日,證監會接管明天系控制的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

時至今日,這些風險資産結局如何?畢竟,明天系“拆彈”,比審判肖建華複雜得多。

比亞迪“撿”到車險牌照

先看合并規模巨大的四張保險牌照:被托管前的2019年資料,華夏人壽資産規模5873億元,天安人壽資産規模2036億元,天安财險資産規模611.3億元,易安财險資産規模13.12億元。

資産越多,“拆彈”的風險和難度就越大。

易安财險規模最小,轉身也非常順暢。2022年7月,結束托管不久的易安财險釋出重整戰略投資者招募公告。2023年5月9日,(原)銀保監會官網公布批複,同意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受讓易安财險100%股份;17日,“深圳速度”更名為深圳比亞迪财産保險有限公司。

比亞迪的“土著”老将-副總裁兼财務總監周亞琳出任比亞迪财險董事長。

就在不久前的11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再次公布批複,同意比亞迪财險新增“機動車保險,包括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機動車商業保險”業務。

比亞迪由此成為國内首家全資持有财險公司的車企。根據之前的重整方案,比亞迪為此僅僅支付了5.54億元(不包含比亞迪後期給比亞迪财險的增資款)。相對于這個消息給比亞迪投資者們帶來的希望,以及随之而起的股價,這幾乎是個“撿”的牌照。

承接天安财險的機構雖尚未公開确定,但市場預期已經明朗。

2023年9月19日,金融監管總局網站公布,申能财險獲批籌建。申能财險注冊資本100億元,顧名思義,8家發起公司由申能集團牽頭,均具有上海國資背景。外界普遍認為,申能财險要裝入的,正是明天系的天安财險。

申能集團并非首次涉足金融牌照,其為東方證券第一大股東,持股26.63%,同時還是中國太保的第二大股東,持股14.05%。而拟任申能财險董事長的龔德雄,為東方證券黨委書記。

保險圈合夥接盤華夏人壽

千億體量的壽險機構則需要國家隊出手。

2023年6月2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中彙人壽開業的同意批複,後者承接的是明天系天安人壽。

中彙人壽注冊資金332億元,來自純正的金融國家隊——中央彙金持股80%,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持股20%。“中彙”之名,正是來自中央彙金。

高管隊伍自然也來自中央彙金體系:拟任董事長任小兵,曾任中再(中國再保險)集團副總裁;拟任總裁李源,曾任新華保險副總裁。至此,中央彙金系保險公司增至四家:中再集團、新華保險、中彙人壽、中國出口信用保險。

2023年9月28日,天安人壽保險業務及相應的資産、負債正式劃轉至中彙人壽。曾經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天安人壽,23年的曆史至此終結。

對更大體量的華夏人壽,節奏稍有不同。

從2006年參與發起成立起,華夏人壽一直是明天系的核心金融資産。截至2023年9月底,華夏人壽累計總保費2292.6億元,全市場排名第三。

2023年7月3日,國家金監總局發文準許瑞衆人壽開業。瑞衆人壽注冊資本高達565億元,超過人保集團、中再集團,位列行業第一。瑞衆人壽要承接的,就是巨無霸華夏人壽。   

股東有兩家,九州啟航(北京)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出資339億元,持股60%;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出資226億元,持股40%。

九州啟航采用了股權投資行業的有限合夥模式,但LP名單卻異常豪華——包括五家國資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人保壽險、招商局仁和人壽;6家國資銀行系壽險公司:工銀安盛人壽、建信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交銀人壽、中郵人壽。

規模巨大,“保險圈”集體出資。

11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正式批複了這個“有難同當”的風險化解方案:同意瑞衆人壽整體受讓華夏人壽保險業務及相應的資産、負債。

狂飙突進的時代結束了

券商牌照是最早找到下家的。

新時代證券曾是明天系資本運作的主陣地。新時代證券原董事長劉汝軍,同時在明天系内部主管并購工作,曾任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處長。

2021年12月,國資委體系的央企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收購新時代證券98.24%的股權,成交價格131.35億元。誠通是國有資本營運平台,拿到這塊券商牌照,無疑“友善”很多。   

2022年5月27日,證監會通報結束對新時代證券為期近兩年的接管。6月,新時代證券更名誠通證券,正式成為央企子公司。同時,原新時代證券10位董監高退出,9位新面孔進入誠通證券高管名單。

誠通證券的域名(xsdzq.cn)算是為數不多的過去的影子。

國盛證券(國盛期貨是其子公司)緊随其後,接手方來自與其淵源深厚的江西國資。與新時代證券脫胎于新時代信托一樣,2002年國盛證券的成立,也源于江西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幾家贛系信托的證券闆塊。

2010-2012年,明天系多家公司“戰略入股”并實控江西省國際信托,國盛證券作為子公司被劃入明天系的資本版圖。2012年,江西省國際信托更名為中江信托(2018年明天系将中江信托賣給雪松系,更名雪松信托,雪松信托今天仍持有國盛金控16.11%的股權)。

2015年,明天系借助其前台“白手套”,在當時被市場頗為關注的“最神秘的80後大佬”“鳳凰系”杜力和張巍,運作國盛證券借殼華聲股份登入A股,變身“國盛金控”——江西國資持有的國盛證券股權被稀釋到隻有兩成左右。

2022年7月15日,就在新時代證券更名誠通證券後不久,國盛金控釋出公告,江西五家國資組成聯合體,以88.79億元的價格受讓國盛金控50.43%的股權。這些股權來自之前屬于明天系的五家公司,剛好過半的股權,代表着明天系曾經的絕對控制權。   

市場有人認為,江西國資由此補全了證券牌照空缺,但其實是江西國資殺了一個回馬槍。這個浪子回到母親懷抱式的故事,分分合合間,正折射出這二十年中國金融政策和市場的影子。

或者說,那個金融業狂飙突進的時代結束了。

稀缺的信托牌照少了一張

銀行、保險、信托、證券是金融業四大核心闆塊。但其中又以信托牌照數量最為稀缺,2007年以來沒有新批,隻有68張。

明天系就曾經占了三張半:新華信托、新時代信托、中江信托,參股北京信托。前兩家在明天系被監管接管的九家金融機構名單之中,而已經賣掉的雪松信托(中江信托)如今亦岌岌可危。

2023年5月26日,重慶市人民法院釋出公告,稱新華信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産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符合宣告破産的法律規定”,裁定宣告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破産。

背負明天系時代大舉信用擴張帶來的債務率和不良率的沉重包袱,雖然曾一度傳出招商局“接盤”的傳言,新華信托最終還是徐徐落幕。   

事實上,這是2001年10月《信托法》實施以來,首個破産的信托公司,也是 2007 年6月《企業破産法》實施以來,首例信托公司破産事件。

國内信托牌照數量減少為 67 張。

新時代信托前身是標頭市信托投資公司。標頭是肖建華妻子周虹文(北大同學,與李彥宏同為資訊管理系1987級)長大的地方,也是除了北京之外,明天系最重要的據點。是以,與明天系首先被“拆彈”的包商銀行情況類似,新時代信托也是明天系的嫡系機構。

但相較于新華信托,新時代信托暫時逃過了滅亡的命運。因為底層資産更可靠一些——雖然打了折,但兌付了。

2022年6月2日,處于被接管狀态的新時代信托釋出兌付方案:300萬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可以拿回8成本金,300萬元-600萬元的7成,600萬元-1000萬元的6成,而1000萬以上就隻有5成。

不到一個月,當年6月29日,新時代信托公告,已有99.5%的投資者完成簽約。對于已被“暴雷”折磨許久的投資者而言,這已經是“驚喜”。

盡量保護小額投資者,盡量不涉衆,盡量保證自然人投資者的權益,無論現在還是将來,都是監管對風險金融的最底層要求。   

随後,2022年7月,新時代信托托管期結束,原托管組副組長王非出任總裁。當年9月,新時代信托60億股股份(100%股權)公開挂牌轉讓,價格23.14億元。

市場很快傳出浙商銀行有意承接的傳言。但時值信托行業低潮,疊加背負明天系的曆史印痕,這個23億就可以買到的信托牌照,時至今日依然名花無主。

所謂“大佬”,都是時代的注腳

曆史有時候充滿刻意的巧合。

如今歸于中央彙金旗下的新華保險,與明天系也頗有淵源。1996年新華保險成立,發起并持股37%的最大股東,是新産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公司組成的“新産業系”。新華保險首任董事長李福臣,亦為“新産業系”委派。

新産業系與明天系過從甚密,明天系被認為是新産業系“重要出資方”,甚至被指一度直接控制新産業投資。

已經破産的新華信托,就是新産業投資在1998年主導改制設立的——後者一度持有新華信托71.92%的股份。2008年至2013年間,新産業系實控人翁先定還出任了新華信托董事長。   

其在任期間,新華信托曾經一度聯合中國航空産業基金等機構,主導舉牌全球最大的飛機租賃商國際租賃金融公司(ILFC)。雖然後來收購終止,但其民營背景疊加42.3億美元的價格,曾作為2012年度中國第二大海外投資登上頭條,僅次于中海油收購加拿大石油集團尼克森。

與活躍在台前的翁先定不同,肖建華一貫隐身。他往往不會直接出現在明天系的台前,置身場外,通過一衆忠誠的代理人、網狀股權嵌套、嚴格的保密制度、“慷慨”的利益配置設定手段,用無形之手掌控數萬億資産。

肖建華本人此前曾多次表示“明天集團對金融機構的投資,均是财務性投資”。今天再看,可能出發點是這樣,但事情往往會走向另一端:大股東往往忍不住向被控制的機構“伸手拿錢”,最終變成機構看得見、摸不着的不良資産。

2013年5月,肖建華曾接受媒體采訪,出面否認幕後操盤泰國正大集團727.36億港元收購中國平安H股股權一事。這是肖建華首次,也是為數不多的直面媒體,他說:“坐莊的人一般是出不來的,真正坐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