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的“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那才是她的真實容貌

作者:一點小小想法

慈禧太後是中國曆史上最有争議的女性之一,在清朝末期掌握實際的權力,對中國的近代化程序産生深遠的影響。

她的形象在曆史和文化中有着多種诠釋,有人認為她是一位英明的女政治家,有人認為她是一位昏庸的暴君。

慈禧的“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那才是她的真實容貌

慈禧太後的容貌也是一個謎,在世時留下了不少的照片,但其中有些是經過修飾和美化的,有些是被敵對勢力惡意篡改的,有些是被後人誤傳的。

那麼,慈禧太後的真實容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慈禧太後,最有争議的女性

慈禧太後是滿洲鑲藍旗的軍功世家的支流,1852年被選入宮中成為鹹豐帝的妃嫔,後來生下鹹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帝,是以得到鹹豐帝的寵愛和信任開始參與朝政。

鹹豐皇帝去世後,慈禧聯合慈安太後和恭親王奕䜣發動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開始她長達47年的垂簾聽政和訓政的生涯。

慈禧的“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那才是她的真實容貌

先後輔佐了同治帝、光緒帝和溥儀三個皇帝,是清朝末期的實際統治者,在1908年去世享年74歲葬于定東陵。

慈禧太後的統治時期,正值中國面臨内憂外患的危機時刻,在處理國内和國際事務上表現出了不同的态度和政策。

比如她曾實行一些改革以增強經濟實力,組織新式軍隊引入西方技術和裝備保衛國家安全,還曾設立新式學堂引進西方知識。

這些舉措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清朝的中興和近代化,也為後來的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然而,慈禧太後的改革并不徹底和有效,她的統治充滿争議和負面影響。

慈禧的“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那才是她的真實容貌

慈禧太後任人唯親、A錢和濫用權力,喜歡收集賞賜金銀珠寶、建築庭院花園,導緻國家财政緊張并耗費巨額資金,以至于面對外部危機連軍費都拿不出,簽訂諸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慈禧太後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人物,在清朝末期的統治有積極的一面,但更多是消極的一面,也因為如此許多人将其刻畫成“老巫婆”的形象,可真實的慈禧太後卻并非如此。

慈禧太後的老照片

慈禧太後有一張照片被收藏在美國國家肖像館裡,被認為是她最真實的容貌。根據相關的曆史記載,這張照片是在慈禧太後晚年拍攝的,穿着傳統的清朝華麗長袍,頭戴龍鳳冠,坐在寶座上。

臉上的皺紋和皮膚的疲憊感給人一種歲月的沉重感,但因為平時保養的非常好,是以看上去并不顯的太老,給人一種五六十歲的感覺。

慈禧的“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那才是她的真實容貌

照片是由美國傳教士威廉·莫斯利在1903年拍攝的,他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曾經擔任過美國駐清朝的外交官。

威廉·莫斯利是當時少數幾個能夠接近慈禧太後的外國人之一,也是一位熱衷于攝影的愛好者,用相機記錄了清朝末期的許多場景和人物。

他拍攝慈禧太後的多張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在頤和園的石舫上拍攝的,和侄孫宣統皇帝一起坐着。這張照片被認為是慈禧太後最有親和力的一張照片,也是最後一次露面的照片,因為1908年慈禧便去世了。

清朝滅亡後,有一張慈禧照片被他帶回了美國,并将照片捐贈給美國博物館。莫斯利認為這些照片是曆史的寶貴财富,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通過這些照片,了解慈禧太後的真實一面,而不是被政治所歪曲。

慈禧的“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那才是她的真實容貌
另一位美國傳教士赫德蘭曾在晚清宮廷生活過,他認為:“就性格的堅強和能力而言,她和任何人相比都不差。她統治了中國将近半個世紀,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婦女沒有任何權利的國度。”

莫斯利拍攝的慈禧那張寶座照被認為是最真實的照片,因為它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和美化,展示了慈禧太後的原貌,也展示她的權威和尊嚴。

這張照片也是慈禧太後最具有藝術價值的照片,因為它采用一種特殊的攝影技術,那就是鉑金印相法,這是一種能夠使照片的色彩和細節更加豐富和細膩的方法,使照片的儲存性更加長久。

總的來說,慈禧太後的“真實照片”是大陸曆史的見證,記錄清朝末期的一個重要的事件,也反映慈禧太後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當然,它也展示了清朝的服飾和禮儀,展示慈禧太後的個性和風格。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