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有牛市,買啥最賺錢?

如果有牛市,買啥最賺錢?

最近市場還可以,一些賣方機構的直播、調研也都比之前活躍了不少。市場沉悶的時候文字版20分鐘就能翻完,這幾天每天時間要更長一些,機構讨論的重心,也從之前的“底在哪”,變成了“機會在哪”。

今天聽到了一些私募機構内部交流的觀點,其中有一點印象還是比較深的。

就像前兩天跟大家說的,就是大資金啊,對機會的确定性往往要求是比較高的,需要明确的政策和産業趨勢。

交流中,部分資金也很擔心,24年會不會像今年一樣成為一個無主線、偏主題的狀态。同時也在跟蹤近期強勢的電子、汽車、醫藥的結構性行情是否有機會演繹為下一輪牛市的主線。

他們看來,從資金行為規律上來說,過去每2-3年左右,都會有一次機構抱團切換的過程。比如12-13年的金融地産的藍籌行情,14-15年的TMT、創業闆行情,16-17年的周期藍籌行情,19-20年的消費醫藥白馬行情,以及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這些行情事後來看,隻要能踏上,肉都是很肥美的,也可能是幾年内唯一的賺錢機會。

而一般無主線的行情最容易出現在機構舊抱團瓦解,同時沒有産生一緻預期、新抱團未建立的極端環境下。對這兩年來說,就是白馬和新能源舊抱團籌碼出清的過程,同時今年中特估、TMT由于各自問題,又不足以建立新的抱團,一個業績低增長,另一個業績雖然有邊際好轉,但增速沒那麼高。

他們也給出了兩個形成抱團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1、有明确的景氣驗證

所謂的景氣不一定是業績增速起來,也可以是跟蹤的某個資料起量,比如就像20年新能源車對電池的采購量需求驟增等前瞻名額,但非主題性質的博弈。

這是上倉位的重要條件,而且景氣趨勢确立得越快,新抱團所耗費的時間就越短,就比如21年白馬抱團瓦解後,資金都湧向了新能源,背後是産業鍊各環節确定業績以及碳中和戰略的共振,是非常完美的景氣度趨勢。

2、前期籌碼結構出清

新的主線往往不會出現在原來被機構高度配置的領域,通常而言。都是受機構關注比較少、長期籌碼出清的方向,因為資金阻力是最小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認為,新能源有反彈機會,空間20%左右,但很難重新成為新主線的原因之一。後續新能源車機會在智能化,光伏機會在新電池技術。

至于機構配置的情況,私募的資料我們是拿不到的,但截止三季度,公募的資料顯示,食品、醫藥、電子、電力裝置(新能源)的倉位占比是比較高的。

公募往往高配置的上限在20%左右。這裡面,結合未來基本面和邏輯,目前我們認為電子提升的機率更大,同時AI起來,計算機也會起來。醫藥的話有提升空間,畢竟是從20%以上減持下來的,而且是業績穩定的行業。食品的話空間不大,因為增速沒有想象力,還有就是新能源,增速在下滑,能停止減持就不錯了,即使看好估值增持空間也不大,大機率增持像甯王這樣的白馬。

如果有牛市,買啥最賺錢?

當然,這裡面也不排除其他低配的行業出來,但目前來看,确實這些行業确實看不到産業趨勢。

總之,每輪牛市必然會出主線,因為需要主線的持續性效應和賺錢效應帶動市場的資金和情緒。我們也在持續觀察和跟蹤,目前來看,用鼻孔數數,思來想去,隻有新技術突破下帶來的科技了,這裡面包括華為突破帶來的國産替代,以及AI引發的技術革命。

好,以上通過一些觀點引發的一些想法,分享下,可以交流。

再簡單說點其他消息:

1、10月份通脹資料出爐

10月PPI同比下降2.6%,CPI同比下降0.2%,說明通脹還是很低,通脹會決定央行的貨币政策走向寬松為主還是收緊為主,說白了就是加息周期還是降息周期。

隻要通脹不起來,現在降息周期的貨币政策難轉向,債券整體風險不大,一旦通脹起來,對債市的政策也要做調整。

2、券商DMA業務被管控?

昨晚,這個消息在發酵,說有券商的确收到監管通知,要求自11月9日開始,按管理人次元每日日終量化DMA業務不得超過11月8日日終規模。

DMA業務說白了就是私募等管理人向券商融資、融券能放大杠杆的業務,加上自營杠杆能做到1:4,能滿足高頻交易的一些需求,在券商的自營系統做交易,不用開賬戶。

叫停的原因也都在猜測,可能是降低市場杠杆,或者是指導資金用于其他地方。

3、适當收緊上市公司再融資

昨天,滬深兩市釋出了對再融資的新規,從嚴從緊設定五大“紅線”。

這是9月27日當時做的一張圖,可以看到,曆年增發再融資的規模都超過了IPO的規模。

如果有牛市,買啥最賺錢?

資料來源:Choice 時間周期2019年-2023年9月27日

再融資是為了幫助企業拿到資金擴産新的業務幫助發展,但有些公司卻拿到錢後想着就是變現,把再融資這個窟窿堵住,能進一步解決A股失血的問題。

好,今天就這樣。

風險提示:基金投顧服務由盈米基金提供。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差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如需購買相關産品,請您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産狀況等判斷購買與自身風險等級和承受能力相比對基金産品或基金投資組合政策。因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尚處于試點階段,存在因試點資格被取消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風險。

基金投資組合政策為其他客戶創造的收益,并不構成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組合政策的風險特征與單隻基金産品的風險特征存在差異。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者應自行閱讀相關法律檔案,自行做出投資選擇,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 别 申 明

本公衆号所載資訊、意見不構成買賣任何證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資決策建議,且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訂閱者應當對本公衆号中的資訊和意見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

本公衆号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該資料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不保證有關觀點或分析判斷在未來不發生變更。

文中轉發、摘編的其他專業人士或機構撰寫的研究觀點及資料僅代表其本人/該機構的分析判斷,不代表本公衆号觀點,對其中的資訊及觀點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認或保證。本公衆号不對任何人依據或使用本公衆号所載資料的行為或由此而引緻的任何後果承擔任何責任。

本公衆号釋出的内容僅為82年的選基廠團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制、釋出或引用本公衆号釋出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從業資訊公示:

執業編号:A20190725001973

所屬公司:珠海盈米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