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校園小賣部背後,臨期食品加價5倍賣?
近日,廣西玉林北流市明瑞進階中學因校内小賣部租賃權拍賣引發廣泛關注。
據拍賣現場視訊顯示,該小賣部年租金110萬元起,第一輪出價,參拍者就出價200萬元,經過多輪舉牌加價後,競拍價格一路漲到了320萬元,截至視訊結束,競拍仍未結束。
在北流市政府官網上,可以檢視到這則拍賣公告。該公告顯示,受委托,定于2023年10月31日10時在北流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拍賣廳舉行拍賣會,公開拍賣北流市實驗中學校内位育樓一樓約200平方米小賣部租賃權和北流市明瑞進階中學校内友誼樓負一樓約150平方米小賣部租賃權,參考價分别為160萬元/年和110萬元/年。

北流市實驗中學和北流市明瑞進階中學校小賣部租賃權拍賣公告截圖。圖檔來源于北流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北流市實驗中學與明瑞進階中學均為公辦全日制中學,有走讀和寄宿兩種住宿方式。
負責此次拍賣的玉林市銅州拍賣行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按照法定程式做了拍賣,“依法依規,是正常的商業活動”。
關于當日參與拍賣人數,該負責人表示不友善透露。至于拍賣價格,他表示兩所學校小賣部的最終成交價都超過了300萬元。
北流市教育局一位從業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此事需要聯系北流市委宣傳部,由宣傳部作統一回複。
對此,北流市委宣傳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相關部門已在跟進此事,關于最終拍賣金額等相關問題,一切結果等公告出來才知道。“因為我們不是主管部門,得等公告出來。”當被問及是哪個部門負責時,對方直接挂斷了電話。
“獨此一家”
近年來,關于“天價”小賣部新聞屢見不鮮,而校園小賣部招标的日益公開透明化又引發了廣泛關注。
以廣西南甯市第五中學校園小賣部公開招租項目為例,該校小賣部今年9月挂牌招投标,挂牌價為90萬元/年,經網絡競價後,最終成交價為200萬元/年。據悉,該校現有學生人數約1800人,教職工約180人,學校日常實行全封閉式管理。
同樣在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田東中學小賣部在今年10月招租,該小賣部面積為50.41平方米,挂牌底價為190萬元/15個月,經網絡競拍後,最終成交價為416.2萬元/15個月,平均下來每月的租金高達27萬元。
事實上,以競價方式招租的小賣部經營權拍賣競争通常非常激烈。
今年8月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集中學小賣部,曾因5年租金達943萬元登上熱搜。在懷集縣國資委組織競投小賣部承包商中,共有34人(含公司)交了保證金參與競投,經過2274輪競價,最終成交價為5年租金總額9430560元。
業内人士分析稱,此類“天價”小賣部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在學校師生人數較多,如懷集中學有學生8300多人,教職工632人;二是此類學校實行封閉或半封閉式管理,都依仗于比較明顯的壟斷經營,且校園内的小賣部也往往是“獨此一家”;三是此類競價方式不設底價,隻要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就能不斷重新整理成交紀錄。
不少家長擔憂“羊毛出在羊身上”,認為小賣部投入的成本這麼大,必然會從學生的身上尋找“回報”,商品的價格和品質都令人擔心,而且部分學校采取封閉式管理,無形間讓家長和學生溝通産生了壁壘。
小賣部貨架上的飲品。圖/圖蟲創意
在人民網“上司留言闆”上,不少網友反映學校小賣部和食堂的價格高于市場,一位網友留言稱,“一瓶可樂5元,桶裝泡面6.5元起步,很多品牌在市面上并不常見。”
還有一位網民給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委書記留言,稱該縣冬瓜山市場附近的富順新一中小賣部價格不合理。如一瓶雪碧市面上隻需3元,但在學校小賣部要賣5元,而一罐旺仔牛奶為7.5元,也遠高于市場價。他提到,該校隻有這一家小賣部。
與此同時,在關于北流市明瑞進階中學天價小賣部視訊下面,有一位網友留言稱,自己曾向學校提供過商品,表示市場上各大品牌的臨期貨都會流入學校進行消化;另一位網友則稱,其在商貿公司工作時,發現公司将臨期飲料全部賣給學校,他們公司以1元一瓶的價格賣給小賣部,而小賣部卻以5元一瓶賣給學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天價校園小賣部反映的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也與當地市場環境有關。他認為,應進一步規範相關主體的行為,通過建立法治的市場體系和規則來解決問題。
“存在較大的空間”
2019年12月3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釋出《關于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出具備條件的中國小、幼稚園食堂原則上采用自營方式供餐,不再簽訂新的承包或者委托經營合同。非寄宿制中國小、幼稚園原則上不得在校内設定食品小賣部、超市,已經設定的,要逐漸退出。寄宿制中國小确需設定食品小賣部、超市的,應依法取得許可,原則上隻售賣純淨水、礦泉水、預包裝面包、牛奶等食品。
今年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等四部門發文部署2023年春季學期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明确中國小校、幼稚園原則上不在校内設定小賣部、超市,并強調,确需設定的,不宜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據了解,已有一些地方對校園小賣部采取了積極行動。如廈門市教育局就曾釋出通知要求規範直屬學校食堂、小賣部交易行為,明确非寄宿式學校不得在校内設立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同時,嚴格核定和管理食堂飯菜價格和菜品品質,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從學校食堂和小賣部經營中盈利,且食堂、小賣部配置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3年。
為了加強監督管理,廈門市教育局還要求學校加強對食堂、小賣部經營機關的監督管理,研究制定負面清單,配置期内采取“扣分制”的方式每年進行量化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應終止合同,重新按程式進行配置交易活動。
廣東一中學校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認為學校不應設立小賣部。“學校小賣部利益空間太大,招投标之後,價高者得,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應該把學生當成賺錢對象。”他說。
該校長透露,在教育部明确禁止學校設立小賣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學校小賣部的管理相對混亂。對于租金收取各學校存在不同做法,有些學校不收租金,有的隻是象征性收取一部分,而有些學校則有一定的收費标準。他指出,各學校對小賣部的管理方式沒有統一的共性,“存在較大的空間”。
據他了解,在東南沿海城市,大多數學校已經不再設立小賣部。他認為,學校可以考慮安裝直飲機來解決學生飲水問題,如個别學生需要加餐,可以讓家長提前準備一些點心。他表示,大部分學生去小賣部不是為了解決饑餓問題,而是出于娛樂目的。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秦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根據《拍賣法》第三條規定,學校有權通過拍賣方式将财産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然而,根據2019年12月底釋出的《關于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将小賣部的租賃權以拍賣方式賣給校外企業或個人實際上違背了上述指導意見。
秦輝還指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公平交易權是消費者極其重要的一項權利,作為消費者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有權享有保質保量、合理價格和正确計量等公平交易條件。
然而,由于中國小校園内通常隻有一個小賣部,缺乏更多競争者,這在客觀上使得學校區域内學生用品的銷售缺乏充分競争,有可能使得這個小賣部在學校區域内“待價而沽”。他認為,如果缺乏監管,這唯一的小賣部将形成《反壟斷法》所稱的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壟斷經營行為随之産生。
他表示,以上情況疊加經營者支付較高租賃費等因素,有可能導緻小賣部銷售商品價格明顯高于附近區域的經營者,而在校學生出入校園多有不便,基本沒有更好選擇,消費者公平交易權恐将落空。
秦輝說,租賃權的拍賣價格高企,可能導緻參加拍賣的買受人将高額的租賃成本轉移到學生用品上,有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利于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作者:陳淑蓮
編輯:孫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