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作者:紫牛新聞

視訊加載中...

11月8日下午,“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開幕。本次油畫展展出了張少俠取材自個人生活的風景油畫40幅以及80年代他的若幹著作以及工作手稿。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張少俠是當代中國著名的西方美術史研究學者,曾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師從美術史泰鬥劉汝醴教授。張少俠傾心于外國工藝美術史的研究編撰,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出版了歐洲工藝美術史綱》《亞洲工藝美術史》、《非洲和美洲工藝美術》等一系列的學術專著,填補了大陸世界工藝美術史研究的一塊空白,是工藝美術史學科的創始者之一。張少俠和學生李小山共同撰寫出版了代表性學術專著《西方美術發展史》,後出版有《世界繪畫珍藏大系》,為美術史研究學者所重視。

本次畫展的策展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林書傳對畫展的基本情況做了介紹,本次展覽所取材的是張少俠作為高爾夫球員的生活,繪制的是他在全世界各地打高爾夫球時所看見的風景,這40幅畫從他工作室裡近四五百幅作品中挑選而出,具有代表性。“從這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一輩藝術史研究學者的嚴謹治學,以及我們年輕一代美術史工作者所需要學習的一些東西。”

北京大學曆史學系教授,國際藝術史學會輪值主席朱青生在開幕式上談及了“高爾夫球場”這個地标和他所經曆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轉型,論及當下,朱先生認為新媒介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恐懼,人工智能和機器複制的材料、圖像覆寫了大部分的藝術,人類具有可替代性。朱青生先生表示,在繪畫創作上,唯有“凝視”,人類尊嚴的最後一條縫隙和道路才不會被剝奪。

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史教授劉偉冬在開幕式中和大家聊及了年輕時與張少俠相處的二三事,他非常肯定張少俠的學術敏感度和嚴謹治學的學術姿态,并肯定張少俠對南藝發展和教材體系建設所起到的奠基性作用,劉偉冬說,“學習藝術是非常幸運的,藝術是我們的啟蒙,讓我們感悟到了一種生活的美好。與藝術為伍,我想我們會活得更快樂!”

本次展覽的藝術家張少俠對策展團隊和從業人員緻以誠摯的感謝。開幕式結束後,張少俠向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捐贈作品,美術館副館長林書傳代表館方接受捐贈。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來參觀畫展的不僅有南藝的學生們,也有很多藝術界、學術界同仁,中國美院教授杭間在觀展中接受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他對本次畫展的藝術品質表示了肯定,“我與張少俠老師相識多年,這些作品實際上是張少俠在參與高爾夫運動後的一種殘餘物,他沉醉于其中,通過繪畫來表達他對高爾夫運動喜歡的感受,而且也可以看出他繪畫時越畫越放松。”值得一提的是,張少俠的風景油畫是偏向傳統的,即便是普通觀衆也能欣賞到畫作中風景的美感,對于這一點,杭間認為這或許也與南藝的傳統有關系,“西方繪畫從古典主義到現實主義,要求描摹對象的真實,西方到表現主義的時候也寫意了,但這種寫意和中國畫的寫意是不一樣的。南藝有一個油畫繪畫傳統是東方抒情性繪畫,比如蘇天賜這些人,這是中國油畫的傳統特點。我認為張少俠也慢慢有向這方面靠攏發展的趨勢。”

據悉,本次展覽将持續至11月27日。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傳承抒情性東方繪畫傳統,“高爾夫風景: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南藝開展

展覽現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