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作者:胡關外7

我們如何決定世界上什麼是有意義的,尤其是在涉及理論、陳述和事态的時候?

這就是維也納圈試圖用驗證原則來解決的問題。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将探讨阿爾弗雷德-艾耶爾的驗證原理,以及維也納圈是如何創造出一種關于意義的理論,但最終卻在邏輯上失敗了。

艾耶是一群自稱 "維也納圈 "的經驗主義者中的傑出人物。

這群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聚在一起讨論科學語言和方法論,後來因創立了 "驗證原則 "而聞名。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哲學家艾耶肖像

什麼是艾耶爾驗證原則?

創立驗證原則是為了将有意義的話語,與無意義的話語區分開來。

艾耶爾尤其試圖明确一個意義标準,用來審查形而上學和抽象概念(如柏拉圖的思想)的言論,使其不再具有意義或價值。

這一哲學分支及其對抽象概念的敵意被稱為 "邏輯經驗主義"。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驗證原則 "似乎隻是在毀滅自己,毀滅它想要賦予意義的一切。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空間照片形而上學

為什麼抽象概念和形而上學是維也納圈的問題?

對艾耶爾和維也納圈來說,重要的是,為了使一個陳述具有意義,它必須是經驗上可驗證的,或者我們必須至少能夠在原則上設想出驗證它的方法。

諸如 "太陽系中有 8 顆行星 "這樣的科學陳述是有意義的,因為它們可以通過科學手段和工具來驗證。

同樣,艾耶爾認為,盡管 "仙女座星系中有 12 顆行星 "這一說法無法得到實際驗證,因為太空旅行還不夠發達,無法觀測到這一情況。

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事實意義,因為它原則上可以通過必要的工具得到驗證。

另一方面,形而上學的陳述,如 "柏拉圖的形式是真正的現實 ",甚至在原則上都無法驗證,因為它們表達的是一個,超越感官經驗的世界的命題。

在這種情況下,這類陳述被認為在認知上毫無意義。艾耶爾認為,形而上學問題不過是僞問題。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大衛-休谟,1711 - 1776 年。曆史學家和哲學家

休谟的三岔口如何啟發了維也納圈?

對于維也納圈來說,意義上的一個重要差別,來自哲學家大衛-休谟和後來被稱為休谟之叉的東西。

休谟認為隻有兩種真理:第一種是 "觀念的關系",涉及分析性陳述或同義反複,即那些從理論而非觀察中演繹出來的陳述。

第二種真理是 "事實的關系",涉及合成陳述,其真理價值取決于觀察。

以下是休谟對真理進行區分的兩個例子:

分析陳述:這些陳述根據其文字或定義必然為真或假,如 "三角形有 3 條邊 "或 "每個母親都有過一個孩子"。

綜合陳述:是關于世界事務狀态的命題,可以觀察和驗證,水在 100 攝氏度時會沸騰 "或 "下周二會下雨"。

合成語句的問題: "所有的貓都是粉紅色的,耳朵是綠色的

那麼,我們可以驗證真假,但似乎毫無意義的陳述呢?

雖然休谟的 "三岔口 "理論賦予了科學以榮譽和價值,但休谟對合成語句的定義,卻賦予了我們通常認為并不重要的語句以意義,例如:所有的貓都是粉紅色的,長着綠色的耳朵。

這個陳述是合成的,因為我們可以通過經驗驗證它是假的,進而賦予它意義。

同樣受到休谟的啟發,艾耶爾對 "驗證原則 "的表述得出結論,科學知識是我們所能知道的唯一一種事實性知識,因為這是我們唯一可以通過經驗來驗證和觀察的東西。

休谟和艾耶爾都認為,既然形而上學不包含任何,關于事實問題的經驗推理,我們就應該 "将其付之一炬",認為它 "隻不過是詭辯和幻想"。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拉斐爾的《雅典學派》,1511 年

強驗證原則與弱驗證原則

艾耶爾對該原則的首次表述被稱為強驗證原則,他認為,當且僅當一個命題的真實性,可以通過證據,或邏輯上必然包含該命題的一組,有限的觀察陳述來最終确立時,該命題才是可驗證的。

然而,人們很快意識到,他們希望保留的語言,即科學性質的語言,也會因這一原則而變得毫無意義,大多數常識性陳述也是如此。

例如,"所有水在 100 度時都會沸騰 "這一科學概括,不可能或實際上無法通過一組有限的觀察結果來驗證。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安托萬-拉瓦錫是十八世紀化學革命的核心人物。拉瓦錫和拉瓦錫夫人在他的實驗室

同樣的原則也排除了關于亞原子科學、曆史和人類情感的有意義的陳述。

畢竟,有可能實際觀察或驗證萬有引力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艾耶爾提出了弱驗證原則,承認一個陳述即使無法實際驗證,也可以被認為是有意義的。

艾耶爾堅持認為,如果一個陳述在合理懷疑的範圍内被證明是真實的,或者與其他有意義的觀察陳述相結合,那麼這個陳述就可能是有意義的。

是以,這一弱驗證原則允許維也納圈認為,有關曆史、科學理論和人類情感的陳述,是有意義的,同時仍然堅持形而上學、宗教和倫理學是無意義的。

根據弱驗證原則,艾耶爾仍然可以聲稱,形而上學和抽象思維應該被剔除,因為沒有任何基于感官的證據,或相關觀察可以算作 "存在一個獨立于我們經驗之外的世界 "這樣的陳述,即使在原則上也是如此。

艾耶爾認為,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意義,"簡直是無稽之談"。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柏拉圖的座談會: 蘇格拉底和他的同伴們圍坐在桌旁讨論理想的愛情,左側的阿基比亞德打斷了他們的讨論

弱驗證原則是否過于自由?

對弱驗證原則的放任,隻會給艾耶爾和邏輯經驗主義者帶來一系列問題。

如果柏拉圖的形式是真正的現實,那麼我面前的書就是棕色的。

卡爾-亨普爾的 "認知意義标準充分性的必要條件 "一文,對艾耶爾的邏輯進行了巧妙的批判,這位哲學家指出,隻要與可驗證的觀察結果相結合,弱驗證原則就會賦予任何陳述以意義。

亨普爾指出,根據艾耶爾的邏輯,任何陳述 S 與另一個前提 P 結合在一起,從邏輯上講,作為一個整體,就會産生一個觀察陳述。

是以,S 本身可以是無意義的,但與任何其他前提結合在一起則是有意義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弱驗證原則就允許,諸如 "如果柏拉圖的形式是真正的現實,那麼我面前的書就是棕色的 "這樣的陳述是有意義的。

然而,這正是艾耶爾希望排除的語句類型,他認為這種語句毫無意義。

驗證原則是否意外地毀滅了自己?

艾耶爾驗證原則的強弱版本似乎都存在内在缺陷。

一方面,強驗證原則既不能證明自身為真,也不能證明亞原子科學和量子實體學等最高層次的科學,而這些正是它希望賦予其意義的陳述。

強驗證原則最終從一開始就失去了任何意義。

另一方面,弱驗證原則允許任何陳述,在與觀測陳述相結合時都是有意義的。

這一自由原則意外地賦予了形而上學、僞問題、抽象思維甚至純粹的無稽之談以意義。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思想者》

艾耶爾的最後一次嘗試

事實上,艾耶爾承認并接受了,亨普爾就他的弱驗證原則所列出的問題,是以在他所寫的一份附錄中,重新表述了這一原則,試圖克服其缺陷。

在對弱驗證原則的重新表述中,艾耶爾區分了直接可驗證性和間接可驗證性。

他認為,當且僅當一個陳述是一個觀察陳述,或者與一個或多個觀察陳述結合在一起時,它至少蘊含了一個不能從前提單獨推導出來的陳述,那麼這個陳述就是可直接驗證的。

例如,"如果柏拉圖的形式是真正的現實,那麼我面前的書是棕色的 "就沒有可推導的觀察陳述,而這些觀察陳述并不是 "我面前的書是棕色的 "的直接結果。

艾耶爾(冗長)重新表述的第二部分是這樣的:

一個陳述是間接可驗證的,當且僅當它與其他前提結合在一起時,它蘊含一個或多個直接可驗證的陳述,而這些直接可驗證的陳述,不能單獨從這些其他前提中推導出來,并且這些其他前提不包括任何可分析的、直接可驗證的或能夠被獨立地确定為間接可驗證的陳述。

在這一重新表述中,艾耶爾似乎限制了亨普爾的論證範圍,因為他指出,諸如 "柏拉圖的形式是真正的現實 ",這樣的陳述既不是可分析的、直接可驗證的,也不是能夠被獨立地确定為間接可驗證的,是以應該被排除在有意義的範圍之外。

簡單地說,任何非分析性陳述都必須是可直接或間接驗證的,這樣才有意義。

艾耶爾的思考邏輯驗證原理

維特根斯坦,獎學金錄取照片,1929 年

那麼,艾耶爾的重述有用嗎?

不幸的是,艾耶爾的答案又是否定的。

亨普爾的回答最後一次暴露了它的缺陷。

亨普爾指出,艾耶爾未能防止通過将語句,與經驗上有意義的語句結合起來,而賦予這些語句以經驗意義。

如果第一個語句按照艾耶爾的标準,被限定為有意義的,但整個結合起來的語句卻被限定為無意義的,那麼艾耶爾就會賦予任何結合起來的語句以經驗意義。

亨普爾自己也承認,他無法提出更好的意義理論。

他最後得出結論說,繼續尋找适當的意義标準是沒有用的,因為就觀察句子的邏輯關系而言,結果要麼限制性太強,要麼包容性太強,要麼兩者兼而有之。

艾耶爾和 "維也納圈 "未能解決的是,意義這一主題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維特根斯坦後來意識到了這一點,意義在某種語境中的重要性。

艾耶爾自己也承認,他忽略了大多數經驗命題,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模糊的這一事實,但遺憾的是,他并沒有進一步深入思考,認識到意義本身也可能是模糊的。

事實證明,由于意義概念的模糊性和難以捉摸性,任何試圖通過某種原則來定義意義的人都失敗了。

正因為如此,哲學家們在試圖消除關于抽象概念、形而上學的談論時也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