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作者:神之使然

上一章回顧:大英第二帝國——太平洋霸主風雲再起(1849至1879年)

導語:在英國稱霸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近1個世紀時間裡,世界各國都或多或少地加入到了追趕英國的賽跑之中,甚至向英國的海上霸權發起了直接或間接的挑戰。19世紀末,在英國控制力有限的東太平洋,南美的智利和北美的美國先後崛起。其中,智利不僅發動南美太平洋戰争奪取東南太平洋的制海權,更是将剛剛崛起的美國硬生生地拖進黑暗時代,逐漸發展成為東南太平洋最大的沿海國家和世界新興列強之一,史稱“智利帝國”。

目錄

  • 智利帝國南太平洋乃至太平洋霸權的建立(1879年)
  • 智利帝國太平洋霸權的巅峰(1888年)
  • 智利帝國太平洋霸權的瓦解(1891年)

智利帝國南太平洋乃至太平洋霸權的建立(1879年)

1808年,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爆發了反抗法國駐軍的大起義。不久之後,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先後廢黜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和斐迪南七世并立其兄約瑟夫·波拿巴為新任西班牙國王,史稱“何塞一世”。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1808年5月2日 馬德裡起義

1810年,消息傳至大洋彼岸的西屬美洲殖民地,旋即爆發了席卷全美的拉丁美洲獨立戰争(1810至1833年)。其中,在西屬美洲秘魯總督轄區南部的智利地區,智利人民以聖地亞哥為中心先後成立了第一至第五軍政府、第一執政府和第六軍政府。1814年,智利第六軍政府在蘭卡瓜戰役被西班牙殖民政府攻滅。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1817年,智利遊擊軍領袖奧希金斯在拉普拉塔聯合省(今阿根廷等)領袖聖馬丁的幫助下在查卡布科戰役大敗西班牙殖民政府,重建智利第二執政府并擔任最高執政官。次年,奧希金斯正式宣布成立智利共和國。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1817年2月12日 查卡布科戰役

獨立後的智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陷入執政府、軍政府和總統府的反複交替之中,甚至在1829至1830年間爆發了席卷全國的第一次智利内戰。直到1831年普列托擔任總統之後,智利政局才逐漸趨于穩定并開始穩步發展起來。1843年,智利總統曼布爾内斯派海軍上校胡安·威廉姆斯南征并設立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進而将智利版圖擴充至東南太平洋的最南端。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麥哲倫海峽與火地島

在智利穩步發展的同時,俄羅斯、法國和英國等歐洲列強以及北美的美國正在太平洋其他區域明争暗鬥。其中,英國憑借着西南太平洋殖民地(澳洲和紐西蘭等)、西北太平洋半殖民地(大清和日本等)、東北太平洋殖民地(加拿大)和中太平洋半殖民地(夏威夷等)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太平洋霸權。不過隻有西南太平洋殖民地因面積龐大且是直屬領地故英國的控制力較強,而其他區域要麼海岸線較短(加拿大)、要麼屬于半殖民地受其他列強的制衡,更别提尚未染指的東南太平洋了。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澳洲東岸與紐西蘭

1879年,智利總統平托為争奪硝石和鳥糞等資源的控制權遂與秘魯和玻利維亞爆發了曆時4年的南美太平洋戰争(1879至1883年)。戰争初期,智利海軍統帥威廉姆斯先發制人在安加莫斯海戰摧毀秘魯海軍,進而封鎖秘魯和玻利維亞所有的海岸線。智利海軍的迅速崛起填補了原東南太平洋的海權真空,從往後的趨勢上看讓英國原本就脆弱的東太平洋控制力更是雪上加霜。安加莫斯海戰的爆發以及智利帝國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智利帝國間接瓦解和取代了大英第二帝國的南太平洋乃至整個太平洋的霸權。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1879年10月8日 安加莫斯海戰

1880年,智利攻取玻利維亞的濱海省,失去所有出海口的玻利維亞被迫撤回内陸。次年,智利一度攻入秘魯首都利馬并扶持傀儡政府。1883年,無力再戰的秘魯被迫與智利簽署《安孔條約》正式割讓塔拉帕卡省,同時将塔克納省和阿裡卡省給予智利管轄10年。次年,玻利維亞與智利簽署《瓦爾帕萊索停戰協定》,實際上承認智利對濱海省的占領。南美太平洋戰争的勝利讓智利一躍發展成為東南太平洋最大的沿海國家和世界新興列強之一,史稱“智利帝國”。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秘魯首都利馬

智利帝國太平洋霸權的巅峰(1888年)

1885年,美國南下幹涉哥倫比亞内戰并占領其巴拿馬地區。在哥倫比亞總統努涅斯的請求下,智利總統聖馬裡亞派出海軍北上馳援巴拿馬地區,史稱“巴拿馬危機”。剛剛赢得南美太平洋戰争軍威正盛的智利海軍直接将炮口對準巴拿馬地區的美軍,後者在權衡利弊之後被迫全面撤退。美國自南北戰争(1861至1865年)結束後的近半個世紀時間裡,除了主動送上門的阿拉斯加易手(1867年)和《朝美修好通商條約》(1882年)以外,其發起的舍門将軍号事件(1866年)、福爾摩沙遠征(1867年)、辛未洋擾(1871年)和巴拿馬危機(1885年)皆以失敗而告終,堪稱美國的“黑暗時代”。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巴拿馬地峽

不過在1887年,美國通過《刺刀憲法》将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王國變成自己的附庸國,并企圖進一步染指南太平洋中部的複活節島。1888年,面對美國的再次挑戰,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先發制人與複活節島上寥寥無幾的拉帕努伊人代表簽署《吞并複活節島條約》,進而将複活節島正式納入智利的版圖。吞并複活節島意味着智利帝國的太平洋霸權達到了其曆史上的最大巅峰。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複活節島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1888年9月9日 智利帝國

1889年,第一次泛美會議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智利與早已崛起的巴西和阿根廷漸漸被世人合稱為“ABC三國”。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美國首都華盛頓

智利帝國太平洋霸權的瓦解(1891年)

1891年,支援總統的陸軍與支援國會的海軍爆發第二次智利内戰。經過半年多的交鋒,智利海軍統帥豪爾赫·蒙特最終擊敗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奪取政權。不久之後,美國為報巴拿馬危機、吞并複活節島及親美總統巴爾馬塞達失敗之仇派出“巴爾的摩号”巡洋艦開進智利的瓦爾帕萊索尋釁,幾近釀成戰争,史稱“巴爾的摩号事件”。剛剛經曆内戰元氣大傷的智利為避免事态擴大被迫賠款道歉。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瓦爾帕萊索

巴爾的摩号事件是近年來美國對智利的首次外交勝利,成為其日後在太平洋上毫無顧忌大舉擴張的先兆。此後,智利更多地将重心放在與巴西和阿根廷之間的南美海軍軍備競賽上。由于智利軍艦皆靠購買而非本國建造,是以讓西南太平洋的英國在客觀上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第二次智利内戰的消耗及巴爾的摩号事件的受挫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智利帝國的南太平洋霸權轉移至漁翁得利的大英第二帝國手中,而整個太平洋的霸權則轉移至主動出擊的美國手中。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智利“埃斯梅拉達号”巡洋艦

巴爾的摩号事件之後,曾經依賴智利保護的哥倫比亞被迫倒向美國,間接促成未來巴拿馬運河的建成。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途經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這不禁讓當時的智利總統佩德羅·蒙特捶胸頓足、暗自神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至1918年)爆發,自顧不暇的歐洲諸國遂停止軍艦出口,失去補給陷入停滞的ABC三國被迫結束漫長又得不償失的南美海軍軍備競賽,最終被老牌和新興工業強國遠遠甩到了時代之後,進而徹底退出了世界列強的行列。

智利帝國——第九個太平洋霸主(1879至1891年)

1907年12月16日至1909年2月22日 美國大白艦隊

結語:從望廈條約、俄勒岡條約、美墨戰争、黑船事件、第二次鴉片戰争、南圻戰争、阿拉斯加易手、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刺刀憲法、巴爾的摩号事件到美西戰争,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可謂在太平洋上步步為營,但19世紀下半葉的美國卻舉步維艱。不過,憑借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以及海軍的不斷崛起,美國最終挫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逐漸成為了太平洋上難以匹敵的最強勢力,直到20世紀上半葉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參考資料:

  • ["布哈林"]《全球曆史地圖》;
  • 百度百科、圖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