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德、法、韓、意、越南、西班牙等20國三季度GDP增速公布

中、美、德、法、韓、意、越南、西班牙等20國三季度GDP增速公布

從目前已彙總的歐盟、歐元區以及其他18國的2023年第三季度經濟成績單來看,歐洲的表現非常之差。其中,愛沙尼亞經濟同比縮減2.5%、奧地利和瑞典下降1.2%、德國縮減0.8%。

中、美、德、法、韓、意、越南、西班牙等20國三季度GDP增速公布

意大利三季度經濟同比和環比增長率都是零,法國經濟僅微弱增長0.3%,拉脫維亞GDP小幅增長0.7%,隻有西班牙、比利時、葡萄牙等少數歐洲國家的三季度經濟增長率超過了1%。

在這種大面積萎靡狀況影響下,歐盟和歐元區三季度經濟整體增長率被拖累至0.1%,以至于部分媒體預估:由于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巴以沖突急劇爆發”的潛在危險。

疊加高通脹引發的歐洲居民家庭購買力承壓、融資條件收緊、能源供應危機仍未完全消除等多重因素影響,歐盟、歐元區和大多數成員國經濟預計在今年四季度陷入衰,明年一季度的經濟活動将繼續萎縮。

與之相比,白俄羅斯三季度經濟大漲6.2%,越南增長5.33%,中國提升4.9%,吉爾吉斯斯坦增長4.5%。美國三季度經濟也實作了2.7%的同比提升,這個增長率在發達國家裡很亮眼哦。

中、美、德、法、韓、意、越南、西班牙等20國三季度GDP增速公布

歐洲經濟為何如此萎靡呢?

在前一篇文章中,南生提到“歐洲經濟萎靡的重要原因是失去了獨立性,唯美國馬首是瞻,資本和産業外流”,但這隻是原因之一,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他幾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首先是沒有了低價能源,歐洲制造業失去了“競争基礎”。在俄烏沖突之前,包括德國在内的歐洲多數國家都與俄羅斯形成了特殊的能源夥伴關系,穩定且價格實惠的油氣資源成全了歐洲工業。

但近年來,歐洲政客不再堅守獨立的外交、經貿政策,隻要是美國想幹的,歐洲就一味地尾随,毫不考慮經濟效應。俄烏沖突後,甯可高價購買美國能源,也不願低價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

歐洲大量能源密集型企業永久性減産或倒閉,大量資本外流至美國。使得歐洲制造業破了一隻腳,加劇了歐洲“去工業化”過程,歐盟多數國家的産業結構出現了巨大的、結構性的變化。

其次是歐盟進入逆差時代。除了德國仍能維持順差外,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的進口商品進口金額,都超過了出口,疊加高額債務問題,歐盟内部分離主義傾向加劇。

中、美、德、法、韓、意、越南、西班牙等20國三季度GDP增速公布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歐洲産業競争力日趨弱化的背景下,他們不是想着加強和中國的産業合作,利用目前的這種互補性彌補自身的不足,反而要和美國一道搞什麼“産業鍊去中國化”。

要知道,歐洲與美國的産業競争性大于互補性,而中歐之間的産業雖然也擁有較大的競争性,但互補與合作仍是主流。但可惜的是,歐洲政客滿意都是美國的意識形态,産業競争力又不及美國。

在中美經濟都保持較為明顯的增長背景下,黯淡的隻有歐洲自己了。目前,巴以沖突問題遲遲不能解決,中東若亂了,會進一步加劇能源高度依賴國際市場供應的歐洲經濟和債務危機。

中東若亂了,對美國也會形成較大的負面壓力,但美國早已是能源淨出口國,而且還是武器出口第一大國。在這種亂局中,美國經濟比歐洲更能堅挺,美國也有能力将在中東地區的損失轉嫁給歐洲。

歐洲經濟萎靡的其他原因還有:極右翼勢力在歐洲崛起,向原先占主導地位的中左翼政治勢力發難,掀起一個個“黑天鵝”事件;數以百萬計的難民通過非法途徑湧入歐洲,強烈沖擊歐洲社會。

中、美、德、法、韓、意、越南、西班牙等20國三季度GDP增速公布

除了政治自主性下降外,歐洲在金融領域的自主性也在下降,歐元弱勢因素越來越多,對美元的制衡作用也将趨于下降;歐洲對外雙标政策,帶來的道德合法性下降,歐盟影響力相對下降。本文由南生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