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泉州開啟地方立法工作五年 出台8部地方性法規和1部法規性決定

五年内出台了八項地方法規和一項監管決定

地方立法促進泉州建設法治

泉州網10月2日電(記者闫亞軍)市自黨的十二大以來五年,正是泉州市要開始的地方立法工作五年。自2015年7月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泉州市制定頒布了8項地方性法規和1項監管決定,實作了地方立法從無到有的新跨越,為泉州市更高層次的法治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泉州開啟地方立法工作五年 出台8部地方性法規和1部法規性決定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第一環節,善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礎。來自市人大常委會法律、行業委員會記者了解到,市人大常委會在獲得地方立法權後,從泉州市立法活動的程式規範出發,制定并頒布了泉州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規《泉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五年來,泉州市按照"必要、獨特、真實有效"和"急需站在第一位"的原則,把曆史文化保護立法放在首位,從點到線到地表,先後頒布了《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曆史保護條例》《泉州市市内溝河保護條例》《泉州市中山路騎馬建築保護條例》。 《曆史名城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逐漸建成了具有很強的曆史文化保護力。

同時,市人大常委會主動适應改革發展的需要,重點關注城鄉建設與管理、生态環境領域的立法。近年來,泉州市制定了《泉州市晉江洛陽河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泉州市水與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泉州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協調保護九龍河流域水生态環境的決定》, 和《泉州市機動車停放管理條例》等,促進生态保護,改善生活環境,提高城市品質。

為了促進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市人大常委會把監督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019年4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地方法律法規納入法治工作、執法納入普法工作的決定》,率先建立工作機制,推動全省法律法規"三位一體"工作落實, 進一步明确各級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檢察機關在實施法律法規方面的主要職責。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将"三進"決定轉交各區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參考。

黨員關注變革

鯉魚市海市曆史保護巡回法院院長郭偉:

加強文化遺産司法保護

"我們在22個遺産地中的每一個都有相應的司法保護檔案。在卡裡市的海市曆史保護巡回法院,有這樣一個檔案室,裡面藏有《世界遺産名錄》泉州22處文物古迹的檔案。

泉州有着豐富的海絲綢曆史。2020年,卡裡市法院在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方面的司法協助下,将探索設立"海市曆史保護巡回法院",重點關注一定曆史文化空間内與文化遺産和文物資料有關的刑事、民事、行政和執法案件。

"我們積極利用《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曆史保護條例》和泉州市《中山路建築物保護條例》指導案件審理。雷城市中共黨員、海市曆史保護巡回法院院長郭偉告訴記者,巡回法院自成立以來,集中司法工作,培養了一支精通文物保護法律政策的專業審判隊伍, 同時還委托了12名具有海獅曆史文化、文化遺産保護等領域專業背景的專家參加庭審。截至目前,巡回法院共受理蘇廷玉樓、陳光泉樓等曆史文化建築、曆史文化街區案件28件。

不久前,《泉州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二審通過,将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準許。"從地方性法規第一部重點保護海市曆史,到保護内溝河、中山路騎行建築、曆史文化名城等保護,市人大常委會從點、線、面開展立法工作,逐漸建構泉州獨特的曆史文化保護法律體系, 為我們開展文化遺産司法保護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據。郭文貴表示,鯉魚市法院作為市人大立法聯絡點,及時總結涉及文物文物資源案件的審理經驗,積極向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議,以立法為指導司法,推動司法立法。(嚴亞軍)

鯉魚城街道人大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向軒:

增強全民古城保護意識

"從抗拒到了解,從協調到主動建議,老年居民一直有意識地參與到中山路的保護和改造中。鯉魚街位于老城區的核心區域,作為街道人大主任、中共黨員吳向軒,更直覺地感受到了古城居民對古城的深切感受。

近年來,我市有序推進古城保護更新。自2017年首條後街金魚巷"空間微改造"項目啟動以來,中山中路240米示範段(壯富巷-土門大街)已于2018年正式上線。"我市制定《泉州市中山路建築物保護條例》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與政府的保護工作同步進行。在吳向軒看來,建築保護的立法工作是及時有效的,要根據當地情況解決泉州騎行建築保護的特殊問題,"讓騎行建築的保護能夠依法、按規辦。在建築保護條例的指導下,中山中路綜合改造工程有序開展,29條古城後巷開通,開展繡花"微創手術"。"老為老的同時,改善了古城居民的居住環境,群衆的滿意度非常高。"吳說。

人民已經打來了電話,我應得的。近年來,人大對鯉魚街道從基層實踐出發,為制定我國多項法規提出了立法建議。不僅如此,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還聯合"玉邊"全國人大代表,開展基層履行職責活動,組織騎行規章、《河規》、《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等法規的宣傳和解讀活動。

不久前,以"如何更好地保護世界遺産"為主題的座談會在鯉魚街的蘇庭宇樓舉行。在座談會上,區人大代表和世界遺産地周邊群衆代表等,重點關注了世界遺産時代古城的保護。"随着古城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往往有轄區内的人主動為古城保護交換建議。"吳說。(嚴亞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