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族英雄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留德不留錢

作者:真水無香sdj

研究中國近代史,林則徐是一位繞不開的人物,他光芒四射、地位崇高幾乎無人能及。與其說林則徐踩中了曆史節點,不如說天降大任于他,以一己之身,改變了中國曆史的走向,化身曆史的一個坐标。毛澤東主席曾言,我們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林則徐(1785年~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縣人。祖上是當地的大家名門,父親林賓日是窮秀才,家道中落,教書收入微薄不足以養家,需妻兒做針線活補貼家用,半饑半寒度日,嘗遍晚清積貧積弱之苦。

林則徐自幼受到良好家風的熏陶,養成簡樸、正直、勤勉的品格,雖然家貧,能刻苦向學。他4歲啟蒙,7歲能文,14歲取秀才,20歲中舉,27歲登進士第,以二甲第四名的佳績光宗耀祖。他曆官14省,統兵40萬,足迹遍及大半個中國,被譽為“六任封疆帥,千秋社稷臣”。

嘉慶朝,翰林院七年冷闆凳,換來他滿腹經世之學。河南一場大水給他帶來人生轉機,奉命前往調查問題,時任河南巡撫琦善被革職,兩人由此結了“梁子”。這趟辦差終于赢得嘉慶帝青睐,不久他便結束了京官生涯,開始在地方長期任職的經曆,從此平步青雲。

在江蘇按察使任上,他用四個月全部清理了積案,平反冤獄,打邪除惡,群眾稱頌他“林青天”。眼見鴉片流毒甚巨,他推出的禁煙舉措頗有成效。

擔任布政使後,林則徐的職務調動頻繁,多崗位鍛煉,為他快速升遷奠定了基礎。期間,他興修水利,整頓吏治,赈濟救災,成效有目共睹,道光帝都感歎“從未有如此認真者”。林則徐52歲升任湖廣總督,跻身封疆大吏行列。

在和清朝的貿易中,英國為扭轉貿易逆差,選擇走私鴉片。林則徐上書痛陳鴉片的危害,直言“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饷之銀。”經曆過戒絕鴉片之痛的道光帝,诏令禁煙派林則徐入京,八天接連召見他八次,表達其堅決态度。

1839年3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後,施展鐵腕整治官場,處死煙販子來個“下馬威”,接着指令外國商船限期上繳鴉片,并寫下書面保證,随後又派兵包圍封鎖了商行。看到他公開叫闆的底氣和決心,英國商人開始慫了,将所有鴉片交給中國政府。

剛開始,廣州十三行的煙商和英國人,都以為林則徐和其它官員一樣,撈點油水就走了,十三行總商伍紹榮想要賄賂他,林則徐說“林某不要錢,要你的腦袋!”吓得伍紹榮魂飛魄散。

1839年6月3日,廣州虎門海灘上,成千上萬群眾聚集在這裡,偌大的銷煙池内煙霧沖天,整整23天,近2萬箱230多萬斤鴉片化為渣沫,流向大海。這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讓世界看到中國人抵禦外侮、嚴禁鴉片的決心,也讓世人目睹到林則徐的果敢和擔當,馬克思也對此舉評價頗高。

林則徐已經嗅到硝煙的味道,他一手打壓,中止商業交易;一手備戰,大力整頓海防。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惱羞成怒,挑起戰端,林則徐赴虎門督師,四次海戰大獲全勝。看到林則徐送來的奏折,道光帝激動不已,授其兩廣總督職。在林則徐生日之際,他親書“福”“壽”二字匾額送到廣州。

大清帝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緻使中國人對外部世界茫然無知,文人們竟如此描述西方人:“他們的長腿不能彎曲,是以他們不能奔跑和跳躍”,“他們碧藍色的眼睛畏懼陽光,甚至在中午都不敢睜開”。然而,這些滑稽之語卻令人笑不起來,這些長腿藍眼之人漂洋過海,他們的艦炮已經瞄準國門。

在廣東禁煙時,林則徐發現西方國家在軍事、科技方面領先于中國,組織人将英人所著《世界地理大全》編撰成《泗州志》,又交給魏源編譯《海國圖志》一書,不僅詳盡介紹各國,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更具石破驚天的啟蒙意義。曆史學家範文瀾稱贊林則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1840年,鴉片戰争爆發,英軍進攻廣東沒得手,在浙江定海打開了缺口,艦隊北上直逼北京,投降派琦善乘機将戰敗責任歸咎于禁煙。道光帝驚恐求和,将林則徐先革職後降職以示*謝罪,但英國人不依不饒,隻好将他一撸到底,從重懲處,發配新疆戍邊。

流放伊犁之路,是林則徐一生中走過的最為痛苦、最為艱難的路。他沒有呼天搶地、自暴自棄,而是泰然處之、逆來順受,胸懷一顆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以明心志。一路黃沙,一路風雪,他也收集了一路民情,協助伊犁将軍開墾荒地,勘查土地,興修水利,改進“坎兒井”,傳授紡車技術,大力植樹造林,留下了“林公渠”“林公井”“林公車”和“林公林”,新疆人民莫不感念他的功德。

案頭上一份伊犁将軍的密報,詳述林則徐在新疆所做所為,道光帝讀罷百味雜陳,心底交織的感動和愧疚,漸漸讓他回心轉意。

1845年,林則徐被诏回重新啟用,曆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在政治上翻了身,疾病纏身的他更勤于政事。因緩和漢回民族積怨有功,加太子太保銜,賞戴花翎。65歲病重告老還鄉,走到湘江邊上,他和一個叫左宗棠的晚輩徹夜長談,将在新疆收集的資料和手繪地圖交給他,這個看似平常的舉動,在30年後震動天下,左宗棠擡棺西征,新疆166萬平方公裡國土回到祖國懷抱,林則徐眼界之遠、料事之深令後世折服。

第二年,鹹豐帝即位,再次任命他為欽差。他拖着病體督師清剿拜上帝會“金田起義”,不幸途中病逝。有人說,林則徐之死,成全了洪秀全,毀了鹹豐帝。林則徐被追贈太子太傅,谥号“文忠”。一個“忠”字,代表朝廷認可他對國家和民族的全部奉獻。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道出了清末官場的腐臭與肮髒,他出淤泥而不染,不僅清廉自守,對身邊人員要求甚嚴,收受紅包必究,就連恨之入骨的英國人都承認“他的手沒被賄賂玷污過。”

晚年,他在陝西巡撫衙署給三個兒子寫了一份分家文書,自言當了30年官,無暇經營産業,曆年給雙親的養老錢,老人沒舍得用,購買了價值3萬元的房産,每個兒子除了可得一份房産,此外無錢可分。

林則徐寫下《十無益》格言,作為家教的原則和标準,教育後代保持清白家風。他清醒地認識到“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财,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财,益增其過。”這句名言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國晚清史》這樣評價他:“他的經曆清白無瑕。他有着一個從未犯過錯誤的人的強烈信心。”

林則徐的後代無财可依,卻有才可用,厚德之壤滋養着林氏這棵參天大樹。長子林汝舟,24歲進士登第,終老翰林。三子林聰彜官至按察使。四子林拱樞任知府。曾孫輩中仍出進士、舉人,得授翰林和欽差之職。在民國政壇,也是高官頻出。時至今日,林氏後人仍然顯達,名人輩出,更讓人緬懷這位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留德不留錢

繼續閱讀